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河北导游词 > 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

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

时间: 康华0 分享

关于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

无论是雄伟壮丽的山峦、宛如画卷的湖泊,还是宁静优雅的田园风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

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篇1

在张家口,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绿色,那就是水母宫。来到了水母宫,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生机,绿意浓浓。由于是爬山,上山的路有些难走,但是扭头看看美丽的景色,就不觉得累了。一棵棵杨柳随风摇晃,是在对游人招手来欢迎吧。想到这里,我也向杨柳招手回应。往深处走,闻着阵阵花香,听着声声鸟鸣,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树叶也演奏着乐曲,小虫也开始伴奏。再往前走,有一个大湖有阵阵微风吹来,墨绿色的湖面上荡起阵阵波纹。

湖中心有个小岛,有两只仙鹤停落在上面,一只低头饮水,一只抬头欣赏美丽的景色。湖旁边有个山洞,里边积满了水,阴森森的,黑漆漆的山洞,有一股冷风从山洞冒出来。该下山了,下山路很好走,不一会儿,就回到了门口。路程结束了,有点对美景恋恋不舍,下次再来吧感受水母宫的美丽,浪漫,神秘吧!

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篇2

中都草原位于张家口西北70公里的张北县境内。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由中都和安固里两大草原组成。平均海拔1400米,夏季平均气温17.4℃,适宜消夏避暑。

中都是元代与大都(北京)、上都(开平)齐名的三都之一。1320__年,元武宗在张北草原上建立中都。规模宏大、瑰丽壮观.成为皇室往返元大都(北京),上都(开平)的巡都。中都原始草原也成为皇家狩猎、避暑胜地。

中都草原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组成部分和精华,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草原野阔草平,苍茫浩荡,纯美、壮阔、凉爽。七月的中都草原,水草丰美,百鸟齐鸣,繁花遍地、清爽宜人,同时又是避暑、观光、度假、的好去外。

眼中的中都草原却与高原上的草原有许多不同之处,来到草原,举目远望,无边无际,顿时醒悟什么是辽阔。同为草原,草不一样,高原上的草,贴地而生,草深仅及脚踝。而这里的草,外形极像芦苇,草深齐腰。据说还有一人多高的草。只有看到眼前的这些草,我才理解了为什么古人会在那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里吟诵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由于牧草丰茂,牛群羊群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起伏,在牧草低伏下时,才使那黄的牛,白的羊,忽隐忽现。

过去,我一直以为敖包是牧民居住的蒙古包。这次到了中都草原才知道大错特错,可见其孤陋寡闻,不求甚解。在中都草原就有用石块堆砌而成的敖包,看了介绍方知,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场所。对于不是生活在蒙区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从那首传唱已六十年的《敖包相会》的电影插曲得知“敖包”一词的,我便是其中之一。

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篇3

在距张家口市区1.5公里的西部群山之中,屹立着一座巍峨挺拔、风光秀丽的奇山,这就是闻名张家口的赐儿山。

远望赐儿山,峭壁如削,万木峥嵘,在其山腰深处,有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云泉寺。该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所以叫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处的寺庙。上部为道,下部为佛。寺内有子孙娘娘殿,旧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来此登山焚香祈求“赐儿”的人络绎不绝。“赐儿山”之名即由此而来。赐儿山又称云泉山,“山以有寺而得名”。

沿石砌台阶,拾级而上便可达云泉寺。蜿蜒山路有三道平台,第一道平台有六角亭一座,建有大雄宝殿;第二道平台为望亭;第三道平台是云泉寺山门,山门亦称天王殿。山门之外原有教稼亭,壁上有民间巧匠画的五谷之神后稷,教人不忘耕稼。稍上是教化堂,壁上画有伏羲、轩辕,意在告诫后人勤于劳作,时时不忘自己为炎黄子孙。山门前有石狮镇守,旗杆矗立。山门内侧是龙王殿、真武殿、藏经殿、释迦殿、观音殿、药王殿、娘娘殿等,红墙绿瓦,淳朴精巧。寺内供奉释迦、观音、龙王、药王、水母及子孙娘娘诸神像,均为彩塑描金,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寺院中间,有古柳二株盘抱而生,高十二三米,粗三四围,相传为明代所载。奇怪的是向东横卧的一株主干中空,腹内长出一株松树,柳树袅娜,松枝仓劲,形伴影随,相映成趣。现柳树仍枝繁叶茂,属重点古柳名木之一。

寺院西崖下,由北向南并列三个古洞。三洞相隔咫尺,而景迥异。北边是水洞,洞口刻有“劈开双玉峡,云山一碧泉”的对联,洞中水深二米,泉水清澈,甘甜可口,数九隆冬也不结冰。中间是风洞,一年四季冷风嗖嗖,从不间断,有物置于洞口,即被疾风吸入。南边是冰洞,洞口刻有“灵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壶”的楹联,洞内四季结冰,晶莹剔透,酷暑盛夏也不融化。在此洞的南侧,还有一个深洞,洞底泉水上涌,洞顶岩水下滴,声音悦耳,如珠落玉盘,故此洞俗称滴珠鸣玉洞。

沿羊肠山路迤逦而上,还有“万松亭”、“烽火台”等遗址,山巅有“矗霄亭”,屹然临于绝顶。登山鸟瞰,张家口市区尽收眼底,清水河蜿蜒如带,楼房鳞次栉比,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篇4

堡子里是张家口堡的俗称。张家口堡是张家口市区最早的城堡,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与“根”。据史籍记

载,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指挥张文主持营建张家口堡。堡方四里有奇。城高三丈二尺。东南两面开有城门,东门日‘永镇’,南门日‘承恩’。”因该堡以北有东、西太平山对峙如巨口,故名“张家口”。张家口堡是长城防线宣府镇的要塞,在阻止蒙古军队的进犯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战争中从未失守过,故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明廷与蒙古俺答部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茶马互市”。张家口堡的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单纯的军事城堡演变为兼有贸易功能的边境城市。清朝末年,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张家口堡的经贸有了迅速发展,1909年京张铁路开通后,张家口成为通往西北的货流枢纽,张家口堡东关形成了武城商业街。这条商业街至今依然是张家口市最繁华的地方。辛亥革命后,张家口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

1918年张家口商业贸易出现鼎盛。据《张库通商》记载,张家口对蒙古贸易的商号增加至1600多家,年贸易额达到1.5亿两白银。张家口被称为“华北第二商埠”。张家口堡成为中外商贾聚集之地。民国十二年(1923年),张家口的票号、钱庄已多达42家。张家口堡的商号、票号、钱庄的投资人与经营者大多是晋商。著名的祁县乔家大院乔氏家族,在堡子里二道巷开办了宏茂票号。祁县的渠家也在张家口开设了茶店以及三晋源、百川通票号。太谷的曹家来张家口桥西经商,开设了锦泉涌、锦泰亨、锦泉兴票号、钱庄。张家口堡成为晋商招财进宝的聚集地。

堡子里(5) 张家口堡也是外国商人的聚集地。张库大道的兴盛,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国外资本。据记载,民国初年,在张家口的外国商行有英国的德隆、仁记、商业、平和商行,德国的礼和、地亚士商行,美国的茂盛、德泰商行,日本的三并、三菱商行以及法、俄、荷兰的立兴、恒丰商行,总数达44家。这在当时是除天津口岸、上海洋场之外又一个外商聚集之地。

张家口堡也是直隶和本地商贾的聚集地。清代,随着对蒙俄贸易的全面开放,直隶和本地的许多商人聚集张家口的堡子里和来远堡,从事对蒙俄的贸易活动。这里有联手经营的束鹿、深州、饶阳、辛集的直隶商帮,有北京的“京帮”商人,也有蔚县、阳原、怀安、涿鹿的本地商帮。这些商人汇聚张家口堡及其附近地区,为发展经贸作出了贡献。

中外商贾聚集张家口堡,给这里带来了繁荣。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在堡子里建筑了数以百计的深宅大院。这些四合院规模宏大,至今保存完好。其中的木雕、砖雕、石雕精美,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塞外山城民风民俗的生动体现,也是堡子里这个中外

商贾聚集地昔日繁华景色的生动写照。目前,堡子里的四合院已成为张家口旅游的一个亮点。

中外商贾聚集张家口堡,也给这里的文化建设带来生机。据史籍记载,堡子里建有千佛寺、关帝庙、奶奶庙、真武庙、城隍庙等50多座寺庙。北城墙上的玉皇阁、堡城中心的文昌阁至今保存完好,文人学士登高眺望、挥毫赋诗的好去处。物换星移,沧桑变幻,但堡子里依然基本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当您游览张家口堡之后,您会发现这里的古建筑原汁原味,这些主要由晋商和外商建筑的民居,与山西平遥、太谷、祁县的古民居一样使人惊奇,使人赞叹,而又有它独特的风格,独特的韵味!

张家口旅游景点导游词篇5

在张家口市区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赐儿山,山峰秀丽,风景如画。在山腰深处有古云泉寺,它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所以叫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处的寺庙。上部为道,下部为佛。寺内有子孙娘娘殿,旧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来此登山焚香祈求"赐儿"的人络绎不绝。故称此山为"赐儿山" 。

远望赐儿山,峭壁如削,万木峥嵘,亭台楼阁,参差错落。若登山而上沿路铺设台阶路面,陡削路段则安装扶手栏杆,拾级而上即可达云泉寺。蜿蜒山路有三道平台,第一道平台有六角亭一座,有大雄宝殿和南大殿;第二道为望亭;第三道是云泉寺山门,山门也称天王殿。山门之外原有教稼亭,壁上有民间巧匠画的五谷之神后稷,教人不忘耕稼。稍上是教化堂,壁上画有伏义轩辕,意在告诫后人勤于劳作,时时不忘自己为炎黄子孙。山门前有石狮镇守,旗杆矗立。山门内侧是龙王殿、真武殿、藏经殿中释迦佛祖合掌闭目,南海观音挥洒拂尘,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在寺院中部,有古柳二株盘抱而生,高12 - 13米,粗30 - 40围,相传为明代所栽。奇怪的是向东横卧的1株主干中空,腹内长出1株松树,柳丝袅娜,松枝苍劲,形伴影随,相映成趣。现柳树仍枝茂叶盛,属重点古柳名木之一。在西边峭壁上曾生出1株榆树,高约13米,粗20围,相传为元代所植,已枯死,过去曾有"元榆明柳"之称。尤为奇观的是寺的西崖下,排列三个古洞,仅距咫尺,景观迥异。右为水洞,洞中泉水清清,数九隆冬也不结冰。左为冰洞,洞口楹联曰:"灵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壶",洞内四季结冰,晶莹剔透,即使炎炎夏日也不融化。有诗曰:"傍山冬日液,侧水夏天凝",就是冰水二洞奇景的写照。中间是风洞,一年四季冷风嗖嗖,有物置于洞口,即被疾风吸入。相传曾有一名儿童向里探头被风吸入,现洞口已被封闭。

沿山路迤逦而上有"万松?",再上有"矗霄亭",翼然临于绝顶,登山鸟瞰,张家口市区尽收眼底。赐儿山云泉寺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佳宾游客,令游览者惊叹不已。峭壁上,留下不少游人、名士的诗句和题刻。相传,1923年冬,康有为偕弟子陈重远从吴中来张家口,前往赐儿山云泉寺游览,深为"山川缟素、天地一白"而感叹,遂作《雾雪登云泉寺》,诗曰:"山县关城早,天寒日暮愁。夕晖千白雪,吾爱云泉寺。日出松石上,诗清情复幽。后人今不见,应共忆斯游。 "康有为游兴犹浓,便沿石磴道登上山巅,俯视张家口全景,吟出"行行积雪里,渐入浮云端;前路青天近,冷冷诗骨寒"的诗句。在游了西山崖下的风洞、水洞和冰洞之后,又挥毫写下"崖石青天里,悬洞堪称奇。仙人原有宅,醉语也成诗。凝静听崩雪,山空闻折枝。平明出谷口,险尽尚惊疑。

关于"赐儿山"这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传说500多年前,有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能生育,很是着急。这年的四月初八,夫妇二人来到张家口西郊的这座山脚下,焚竺祈祷,求助天神地神。正当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自己的求子之心时,突然从山腰石缝间走出一个白发飘飘的老人。老人来到他们面前,没有说话,从怀里取出个泥捏的娃娃,送给他们,然后就无影无踪了。第二年,这对夫妇便喜得贵子。他们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件事很快传开,塞外山村远近百里祈儿求女的人,每年四月初八,都到西山脚下烧香求子。于是,人们便把西山,称为“赐儿山”了。现在,在山的半山腰还有一座580多年前建造的古刹--云泉寺,寺内有一个佛龛,圆形的门上画着一幅引人入胜的五彩图画,画面中央是一个笑眯眯的大肚佛,佛像四周烟云缭绕,云雾中布满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幼儿。相传这里就是当年那位白发飘飘的老人的住地,人称“赐儿大仙” 。

193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