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江苏导游词>

关于江苏大明寺的导游词5篇

时间: 光宁1217 分享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江苏大明寺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江苏大明寺的导游词5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江苏大明寺游览,我是导游员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江苏大明寺,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的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现在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当然是体现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点。

  纪念堂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高大的台基上粗可两人合抱的檐柱,柱为腰鼓状,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浑圆飞动,正殿中央坐像为鉴真干漆夹像,是我市雕塑艺术家刘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结跏趺坐,合闭双目,神态安祥。殿前石灯笼是鉴真大师象回故里时,现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长老所赠,已经十多年,长明不灭,站在灯前,不由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先生对鉴真的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欧阳修最爱莲花,其后调任安徽阜阳,到任第二天,他就来到该城的西湖之滨,见湖面开阔,但杂草丛生,于是遍植瑞莲和黄杨,使西湖顿改旧观,夏日时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于是他写诗道:“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可见他是按照扬州瘦西湖的景致安排阜阳的山水。堂前朱漆红柱上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清太守伊秉绶所作,上联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既佳,书法古朴,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天下第五泉

  扬州人爱喝茶。喝茶先得种茶。扬州种茶历史悠久。

  五代毛文锡《茶谱》中称“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旁蜀岗有茶园,其茶甘香,味如蒙顶。”(蒙顶,是四川峨嵋蒙山之顶,山顶之茶是唐珍品,白居易曾作诗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当时蜀岗茶还作为贡品进贡,至今蜀岗有茶树五百亩,其茶以芽尖鲜嫩,条索紧密,汤色明亮,清香浓重为宇内称道。扬州不仅茶叶好,而且讲究泡制,首先是水,最好的冲茶水当为五泉水。唐代状元张又新写《煎茶水记》,说唐代宗时李秀卿出任湖州刺史路经维扬,逢陆羽,李早闻陆之大名,十分倾慕,相聚甚欢。当他们的船泊于扬子江边准备吃饭时,李秀卿说,“陆君善于别茶天下闻名,而扬子江南零水又殊绝,难得今日二妙千载一遇,岂能错过?”陆羽欣然应允,于是李秀卿令谨慎可靠的军士携瓶操舟,深入扬子江南零取水,陆羽准备好茶具相候。不一会,水取来了,陆羽以杓扬其水,说:“这是扬子江中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水,而是近岸之水。”军士说“我划船深入,而且有百人做证”。陆羽不言语,让他端起盆,把水倒入另一盆中,倒及一半时,又以杓扬之,说“以下都是南零水了”。兵士惊吓不已,跪地请罪。原来他最初确实是在南零取的水,可惜近岸时,舟荡水泼了一半,于是就近以江水加满。李秀卿和宾客都大为惊叹,恳请陆羽口授天下之水的优劣,陆羽说:扬子江江南零水第七,惠山水第二,虎丘水第五,丹阳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陆羽之后的刘伯刍也是位学识渊博者,把江淮最宜于烹茶的水分为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  扬州蜀岗中峰大明寺水名列第五。北宋欧阳修守扬州时,曾品尝该泉水,并在井上建“美泉亭”,还撰《大明寺泉水记》,称赞泉水之美。苏东坡守扬州时曾记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为胜。”真是: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过去此处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说,明代大明寺僧沧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叶,巡盐御史徐九皋书“第五泉”三字,青石红字,字形丰腴壮丽,人称此为下院井。水岛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应庚开凿山池种莲花而得,并于井上建环亭,著名书法家,吏部王澍书“天下第五泉”。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愿大家游玩愉快.谢谢大家!

  关于江苏大明寺的导游词5篇(二)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领略了瘦西湖的秀色,现在请大家去参观大明寺。一听大明寺这个名字,人们一定会认为它是一个单纯的佛教寺庙,其实不然,它的范畴应该是“大明寺风物鉴赏区”由寺庙古迹、栖灵塔、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自创建以来,向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从1980年迎接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后,每年接待中外宾客达40万人次之多。1991年10月12日上午,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陪同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前来参观。大明寺山明水秀,景物纷呈,下面就让我们迈入这藏龙赐福、香云线绕的吉祥之地,去一睹它的风貌吧!

  【大明寺创建历史—牌楼—山门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平远楼】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风风景区的中峰,从停车场到寺庙门口有一小段路程,让我们沿着这条平缓的石坡拾级而上,在这段时间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大明寺的概况: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杨坚60寿辰,诏令在全国30个州内设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就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因此也称“西寺”。清乾隆三十年(176年)乾隆帝巡游扬州,见“大明”两字,很不高兴,便亲笔将“大明寺”改成“法净寺”。直至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才复名“大明寺”。

  各位游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庄重典雅的牌楼,只见正面横匾上篆刻着“栖灵遗址”4个字。再看背面有篆书“丰乐名区”4字,是因过去这里属大仪乡丰乐区而得名。正反两面篆书都是光绪年间盐运使姚径手书,结构工整,字体雄美。

  牌楼东侧的围墙上,石刻“淮东第一观”,是北宋诗人秦少游的诗句,为清代书法家蒋密所书。牌楼前两侧的两只石狮为清代乾隆时重宁寺遗物,1961年移到这里。

  游客们:同一般寺庙有所不同的是大明寺的山门殿同时也兼作“天王殿”。请大家进殿内参观,进门首先看到正南面供奉着弥勒佛坐像,左手握布袋,右手持佛珠,据称他是释边牟尼的弟子阿逸多。佛教说他将在释边牟尼涅果后成为“未来佛”。两侧有一副对联:“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联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弥勒的后面站像是韦驮,他左手擎须弥山,右手按“降魔杵”,护持释边牟尼讲经说法,因而被称为佛教上的护法神。在大殿的东西两侧排列着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能护持国土;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能令人善根增长;西方广目天王,左手持宝珠,右手握龙,能够静眼观察,护持民众;北方多闻天王,左手按银鼠,右手持伞,能护持人民财富,多闻福德。

  在山门殿的后面是大雄宝殿。首先我们来到了殿前庭院,请看东面有桧柏,西面有黄杨,正中置有两尊室鼎。大雄宝殿为清代重建,面阔三门,前后回廊,檐高三重,为欧山顶建筑。二层檐下悬挂着“大雄宝殿”横匾。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面写着“国泰民安”,阴面刻着“风调雨顺”。

  各位访随我进入殿内,请看跌坐在正中莲花高台上的是释达牟尼。站在大佛东侧的是边叶,西侧是阿难,他们都是释过牟尼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边叶在灵警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的第一次集会;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聪明智慧,擅长记忆,跟随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讲经说法的内容写在贝叶树的叶子上,后来成为佛经。大佛东面首坐是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西面首坐是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同其他寺庙一样,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观世音是西方极乐世界上首菩萨,她能解救人世间的一切苦难,因而被称为大慈大悲的菩萨。

  游客们:现在我们去参观藏经楼。藏经楼是大明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于1985年4月投资40万元重建。前面我们看到二层五槛的单檐硬山顶的建筑便是藏经楼。其匾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在屋脊的上面嵌有“法轮常转”,阴面刻有“国泰民安”。进人大厅,只见正面供有释这牟尼佛的汉白玉坐像,这尊坐佛像由香港弘勋法师赠送。在坐佛东侧供奉着白玉卧佛祖师,这尊卧佛原系缅甸政府赠送高贯寺,后转赠给了大明寺,放在藏经楼内。

  穿过“文章奥区”圆门,只见一幢高三层,阔三间,单檐歇山式的楼阁矗立在我们面前,上面悬挂着“平远楼”匾额。此楼初建于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楼名取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之意而命名。让我们进入楼前庭院,只见院内这块横匾上刻着“印心石屋”4宇,这是1835年道光皇帝为嘉庆年间进士陶澍而题。陶财原籍湖南安化县,居住在洞庭湖畔,因他家门口潭水中有块石头,方正如印,名叫“印心石”,陶海从小跟随父亲读书,书斋就在“印心石”北岸,故名“印心石屋”。

  印心石屋旁边这株枝繁叶茂的名贵花木就是扬州市市花——琼花,树龄已超过300年,是扬州最古、的一株琼花。琼花是我国古代一种名贵的花卉,每年五月盛开,花八朵五瓣,花瓣如白玉盘,花美似玉蝶群舞。相传隋场帝曾到扬州看琼花,因而琼花便名扬天下。每年春夏之交,前来赏花者络绎不绝。

  平远楼前还布满了莲花,东侧为“唐招提寺莲”,西侧为“唐招提寺青莲”,中间为“中日友谊莲”。据说:1980年春,为庆贺“日本国宝鉴真和尚像中国展”来扬州大明寺展出,武汉植物研究所派专人把这3个莲花品种送到这里,种植莲花的古石盆是明、清时代的古物,由扬州市园林管理处专门选择配置。

  【鉴真纪念堂—鉴真生平—栖灵塔】

  各位游客:唐朝高僧鉴真是中日的友好使者。为了纪念鉴真在中日友好的历史功绩,1973年在大明寺内建造了鉴真纪念堂。从大雄宝殿往东走,迎面看到的这幢建筑便是新建的纪念堂。纪念堂接唐代建筑遗规并参照日本店招提寺“金堂”的风格设计,由正殿、碑亭和回廊组成,线条刚劲,结构工整,雄浑朴实。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主持了设计方案,这是他生前设计的最后作品。院内种植着樱花、松树,绿草如茵,整幢建筑显得简朴古雅,庄严肃穆。纪念堂南还有有关鉴真东渡事迹的介绍及史料陈列,整个区域共占地2540平方米。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鉴真的生平: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市)人,生于688年,卒于763年。14岁出家扬州大云寺,20岁时游历于长安、洛阳等地,专攻佛教律学。26岁返回扬州,55岁当了大明寺住持,传戒讲律,兴寺建塔,塑造佛像,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佛学大师。唐天宝元年(742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从长安专程来到扬州,邀请德高望重的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欣然同意,经过一番准备,他率同弟子和工匠于第二年启程东渡。先后十年,历经五次都遭失败,牺牲36人,鉴真也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但是他夙志不移!决心不变,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中午,在日本秋妻屋浦登陆,东渡成功。这年鉴真已是66岁高龄了。次年二月,鉴真一行来到日本首都奈良,受到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76岁病逝。他对日本的佛学、医学、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传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他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和他圆寂前弟子为他塑造的干漆夹红坐像都已成了日本国宝。再看纪念堂前碑亭内横卧一方汉白玉巨碑,上镌“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9个大宇,为郭沫若手书。碑阴刻着赵朴初撰写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长篇碑文。纪念堂南的“晴空阁”设有鉴真事迹陈列室,展示鉴真生平的文物资料。

  游客们:现在我们再去瞻仰栖灵塔。有寺庙的地方必有塔,通常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别称。栖灵塔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初建,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都会,繁华程度仅次于长安、洛阳。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赋诗赞颂。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一代胜迹化为焦土。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国选址重建。瑞祥法师圆寂后,由能修法师主持栖灵塔的重建,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总造价达1000万元以上,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总高度为70米,建成后的栖灵塔气势雄伟,雄踞蜀冈,成为大明寺的标志性景观。登L塔顶,扬州景观尽收眼底。

  关于江苏大明寺的导游词5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江苏大明寺游览,我是导游员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江苏大明寺,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关于江苏大明寺的导游词5篇(四)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的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现在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当然是体现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点。

  纪念堂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高大的台基上粗可两人合抱的檐柱,柱为腰鼓状,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浑圆飞动,正殿中央坐像为鉴真干漆夹像,是我市雕塑艺术家刘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结跏趺坐,合闭双目,神态安祥。殿前石灯笼是鉴真大师象回故里时,现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长老所赠,已经十多年,长明不灭,站在灯前,不由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先生对鉴真的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欧阳修最爱莲花,其后调任安徽阜阳,到任第二天,他就来到该城的西湖之滨,见湖面开阔,但杂草丛生,于是遍植瑞莲和黄杨,使西湖顿改旧观,夏日时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于是他写诗道: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可见他是按照扬州瘦西湖的景致安排阜阳的山水。堂前朱漆红柱上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清太守伊秉绶所作,上联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既佳,书法古朴,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天下第五泉

  扬州人爱喝茶。喝茶先得种茶。扬州种茶历史悠久。

  五代毛文锡《茶谱》中称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旁蜀岗有茶园,其茶甘香,味如蒙顶。(蒙顶,是四川峨嵋蒙山之顶,山顶之茶是唐珍品,白居易曾作诗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当时蜀岗茶还作为贡品进贡,至今蜀岗有茶树五百亩,其茶以芽尖鲜嫩,条索紧密,汤色明亮,清香浓重为宇内称道。扬州不仅茶叶好,而且讲究泡制,首先是水,最好的冲茶水当为五泉水。唐代状元张又新写《煎茶水记》,说唐代宗时李秀卿出任湖州刺史路经维扬,逢陆羽,李早闻陆之大名,十分倾慕,相聚甚欢。当他们的船泊于扬子江边准备吃饭时,李秀卿说,陆君善于别茶天下闻名,而扬子江南零水又殊绝,难得今日二妙千载一遇,岂能错过?陆羽欣然应允,于是李秀卿令谨慎可靠的军士携瓶操舟,深入扬子江南零取水,陆羽准备好茶具相候。不一会,水取来了,陆羽以杓扬其水,说:这是扬子江中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水,而是近岸之水。军士说我划船深入,而且有百人做证。陆羽不言语,让他端起盆,把水倒入另一盆中,倒及一半时,又以杓扬之,说以下都是南零水了。兵士惊吓不已,跪地请罪。原来他最初确实是在南零取的水,可惜近岸时,舟荡水泼了一半,于是就近以江水加满。李秀卿和宾客都大为惊叹,恳请陆羽口授天下之水的优劣,陆羽说:扬子江江南零水第七,惠山水第二,虎丘水第五,丹阳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陆羽之后的刘伯刍也是位学识渊博者,把江淮最宜于烹茶的水分为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 扬州蜀岗中峰大明寺水名列第五。北宋欧阳修守扬州时,曾品尝该泉水,并在井上建美泉亭,还撰《大明寺泉水记》,称赞泉水之美。苏东坡守扬州时曾记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为胜。真是: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过去此处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说,明代大明寺僧沧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叶,巡盐御史徐九皋书第五泉三字,青石红字,字形丰腴壮丽,人称此为下院井。水岛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应庚开凿山池种莲花而得,并于井上建环亭,著名书法家,吏部王澍书天下第五泉。

  关于江苏大明寺的导游词5篇(五)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濒江近海,交通发达,物产丰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邗江2个县,代管仪征、江都、高邮3个县级市。面积6638平方公里,440万人。市地势平坦,海拔在4-8米之间,常年气候温和。

  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古生物和古人类活动。自公元前486处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扬州建城已经2484年。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唐代扬州长,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唐以后,曾几度兴衰。清代再度出现"广陵繁华今倍昔"的兴旺景象。19世纪中叶起,由于多种原因,扬州逐步衰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境。这里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是政府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市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努力壮大优势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顺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大经贸战略,加快调整外贸市场结构,扩大工业品出口,鼓励企业利用比较优势,推进跨国经营,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扬州城,是江书记的故乡,至今已有2480年的历史了。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绝佳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悠悠千古,经过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扬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今日的扬州,不仅是名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苏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杰地灵”的扬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进雄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当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到这里驻足时,他们最希望能在这座已经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里追寻到当年“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娴静和幽远。

452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