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江苏导游词 > 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

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是一个文化古城,她美丽而又神秘,她迷人而又可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欢迎参考!

  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篇1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濒江近海,交通发达,物产丰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邗江2个县,代管仪征、江都、高邮3个县级市。面积6638平方公里,440万人。市地势平坦,海拔在4-8米之间,常年气候温和。

  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古生物和古人类活动。自公元前486处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扬州建城已经2484年。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唐代扬州长,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唐以后,曾几度兴衰。清代再度出现"广陵繁华今倍昔"的兴旺景象。19世纪中叶起,由于多种原因,扬州逐步衰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境。这里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是中国政府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市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努力壮大优势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顺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大经贸战略,加快调整外贸市场结构,扩大工业品出口,鼓励企业利用比较优势,推进跨国经营,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扬州城,是江泽民的故乡,至今已有2480年的历史了。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绝佳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悠悠千古,经过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扬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今日的扬州,不仅是名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苏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杰地灵”的扬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进雄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当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到这里驻足时,他们最希望能在这座已经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里追寻到当年“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娴静和幽远。

  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篇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现辖广陵、维扬区、邗江 3 个区,江都、高邮、仪征 3 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 87 个乡镇, 11 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 6634 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 988.81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 453.61 万,其中市区人口 112.52 万人。现辖区域在东经 119 度 01 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 119 度 54 分、北岸 31 度 56 分至 33 度 25 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攘,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 80.5 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 143.3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 4 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 119 度 26 分、北纬 32 度 24 分。

  扬州全市共有 49 个民族,汉族占总数的 99.57%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 65%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扬州既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又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1998 年,扬州荣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中国最著名的湖上园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刹大明寺是中国 4A 级风景区(点);何园、个园、唐城遗址、高邮盂城驿、普哈丁墓、龙虬庄古人类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是国家旅游局向海内外推出的国家级旅游线;扬州的穆斯林旅游产品正日渐成为我国穆斯林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 年,扬州获得“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奖”称号。多年来,扬州市利用名城优势和景观特色,在“古、文、水、绿、秀”上做文章,成功地开发了一大批旅游“新品、名品、精品”,并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高邮湖渔家乐休闲游、仪征生态旅游等民俗观光系列产品,此外,汪氏小苑、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二号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园、市区古运河风光带、隋炀帝陵、玉器厂工艺美术景区、西郊森林公园、仪征登月湖旅游度假区、江都龙川广场等一批旅游新景点也正式对外开放。

  扬州是国务院 1982 年首批公布的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古典园林兼具“南秀北雄”艺术风格。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 50 家,星级饭店 36 家。从 2000 年开始扬州每年定期举办“烟花三月”旅游节和“二分明月”文化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003 年接待境外游客 12.8 万人次,创汇 5200 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 725 万人次,旅游收入 62.3 亿元。

  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篇3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扬州市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71个镇、5个乡和13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23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460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229.1万人。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历史沿革】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4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唐末,江淮大乱。昭宗天复二年(902),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天祜十六年(919),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吴天祚三年(937),南唐灭吴,以金陵(今南京市)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国为士、道,扬熙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神宗宁五年(1072),分淮南路为东、西

  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2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军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寻改淮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维扬府。二十六年,改称扬州府。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清顺治二年(1645),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雍正年间,江都县析为江都、甘泉两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咸丰三年(1853)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扬州光复。二十日,扬州军政分府宣布成立,隶属镇江都督管辖。民国元年(1912)1月,废扬州府,并甘泉入江都县,原扬州府所属各县直隶江苏省。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分为5道,江都县属淮扬道。

  民国38年(1949)1月25日,江都县城(扬州)解放。27日,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改称苏北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

  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海安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给盐城专区以后的泰州专区合并,滁州划出六合县给扬州,并划出江浦县给南京。最终扬州专区共辖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2市9县。

  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邗江2县。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1966年3月,仪征、六合、金湖3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1971年,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六合2县划回扬州地区。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市9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   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2002年更名维扬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00年12月,邗江县撤销县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11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是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泰安、头桥、沙头、李典、杭集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是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至此,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扬州市气候概况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 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2个多月。

  2011 年, 扬州市平均气温略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年降水量除宝应县略偏少外,其余偏多二成~三成;日照基本正常。

  1.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市区(广陵区、邗江区)15.6℃、江都区15.4℃、宝应县15.3℃、高邮市15.6℃、仪征市15.9℃,与常年相比,偏高0.2℃~0.8℃。

  2011 年极端最高气温38.4℃(6月9 日, 江都), 极端最低气温-8.8℃(1 月16 日,市区),市区35℃及以上高温日数13 天。市区初霜期比常年晚17 天(常年为11 月7 日),终霜期比常年晚5 天(常年为3 月31日)。

  2.降水:全市年降水量市区1349 毫米都1306毫米、宝应910 毫米、高1235 毫米、仪征1213 毫米,与常比,除宝应偏少近一成外,其余二成~三成。各月降水量比常年的月份有1 月、2 月、3 月、4 月、10月,偏多的月份有6 月、7 月,区域分布不均、有多有少的月5 月、11 月和12 月。入梅正常,出梅偏迟,梅期长;梅雨期降水不均,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

  3.日照:全市年日照时数市区1902 小时、江都1778 小时、宝应2063 小时、高邮2115 小时、仪征1807 小时。与常年相比,高邮持平略多,其余偏少一成左右。全市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的月份有2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 偏多的月份有1 月、3月、4 月, 其余各月基本接近常年或区域分布有多有少。

  4.气象灾害:2011 年, 扬州市灾害性天气频繁,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大风、雷暴、大雾及霾、烟等。
看过"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 "的还看了:

1.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3篇

2.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3篇

3.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4.扬州东圈门导游词

116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