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北京导游词 >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3篇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3篇

时间: 刘丽666 分享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3篇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 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范文1: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主人——慈禧太后的住处——乐寿堂。乐寿堂二字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就是说有学问的人很快乐,讲仁义的人能长寿,之所以取乐寿二字,是慈禧希望自己能够快乐长寿。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堂内有宝座、御案、掌扇等,除此之外还有青花大瓷盘,瓷盘是装水果用的,但不是为吃,而是专为闻香味而设,堂内的东外间是茶点室,东内间是更衣室,西外间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西内间是卧室。

  乐寿堂外门口两侧设有梅花鹿、鹤、花瓶各一对,有人会问,此处为何不摆龙、凤、狮子等,却放些鹿呀、鹤呀什么的,是何道理?其实这几件陈设物品加起来是一句吉祥语,梅花鹿的鹿与大写的六(陆)同音,取其“六”字,鹤与合家欢乐的“合”字读音接近,花瓶的瓶与太平的“平”同音,故这鹿、鹤和花瓶取“六合太平”之意。

  院中还种有玉兰树、海棠树,原来还有牡丹,取玉兰花的“玉”,海棠花的“棠”与乐寿堂的“堂”同音,再取牡丹的富贵之意,即为“玉堂富贵”。再说,慈禧的小名儿叫“兰儿”,所以种玉兰花就更理所当然啦!

  在乐寿堂的正前方,有一块巨石,人称房山石,还记得太湖石吗?南方的太湖石是以透漏皱瘦者为贵,而房山石是以“有孔不透也不漏、有形不皱也不瘦”者为佳。这块巨石有孔、有形,似灵芝,名为青芝岫。“青”为青色,“芝”为灵芝,“岫”为孔洞之意,即为一块青色、有孔、有洞的大灵芝石。但是呀,它也有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叫“败家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话得从明朝说起了。

  明朝有一位喜欢搜集怪石的官员,叫米万钟,您听这名字,要是用大钟来装米,能装一万钟,够富的吧!因为这块石头却败了家。据说有一天,米万钟在房山发现了这块巨石,非常喜欢,于是动用大批人力来搬运这块石头。隆冬时每隔数十米便挖一个水井,在路上泼水冻冰再用人马拖运,开销很大。还没走到北京就家财耗尽,只好弃之路边。故人称“败家石”。

  转眼到了清朝,乾隆在去西陵祭祖的时候发现了这块巨石,当时乾隆正在为其母亲庆六十大寿而采办“释罕物”,于是想把这块石头运回北京。运到这里后,却发现进园的门太小,没办法,只能破门而入。乾隆的母亲知道后很生气,说:“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真是败家石……败家石……”乾隆皇帝一时无话可说,只能听着数落,还是机智的刘罗锅眼睛一亮说:“太后息怒,皇上将此石运来是看它形状象元宝,又似灵芝,您看,像不像呀!如果是元宝、灵芝破门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呀!这是财源滚滚破门入,灵芝仙草延寿年的吉兆,这是说太后您多福多寿呀!”太后仔细看了看这块石头,哎!确是有些象元宝、灵芝,于是息了怒,转忧为喜。乾隆见状,顺坡下驴,立即在石头上题“青芝岫”三个字,还乘兴题了一首《青芝岫》诗,至今隐约可辨。

  说来也巧,自从这败家石进了园子,大清朝便从乾隆盛世开始衰败,最终真的败了大清王朝。

  前面我们讲了,慈禧是一个爱奢侈的人,就拿吃饭来说吧,颐和园内共有八个大院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做饭的厨房,被称为寿膳房,每天有120人为她的三餐忙和。慈禧太后每天二顿正餐,二顿小吃,在乐寿堂的正厅用餐,在用膳时,一般摆三桌,一桌供吃,一桌供看,一桌供装饰。慈禧太后每顿正餐需主食60种,茶点30种,各色佳肴128种,一天的餐费为白银60两,当时可买一万斤大米,可供四口之家生活一年有余,真是“帝后一席饭,百姓数年粮”。虽然如此,但是慈禧太后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每天准点用餐,而且从不多吃,更主要地是她吃完饭后总要活动活动,她坚信“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恐怕也是她长寿的秘决之一吧!好了,乐寿堂就全部介绍完了,谢谢大家支持!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范文2:

  北京颐和园内 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原为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期的清漪园建筑,也是 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本是乾隆的母亲 孝圣宪皇后要过六十岁生日,乾隆为了给母亲庆祝六十大寿,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就把原来的 瓮山和西湖加以改造。瓮山就是现在的 万寿山,而西湖就是现在的 昆明湖。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嘉庆七年(1802)修葺, 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 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 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 玉兰、 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 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

  其实,“乐寿堂”的“乐寿”二字,追溯起来,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乾隆皇帝在《御制诗——乐寿堂》里,亦有自注,他说:“向以 万寿山背山临水,因名其堂曰‘乐寿’。屡有诗,后得 董其昌《论古帖》,知宋高宗 内禅后,有乐寿老人之称,喜其不约而同,因此名 宁寿宫书堂,以待倦勤后居之。”

  清漪园初建时,乐寿堂为2层建筑,是 乾隆帝侍奉母亲休息的地方。由于乾隆的母亲信佛,堂的上层布置成佛堂陈设,供其烧香膜拜。堂内的陈设布局是:明间正中安设地平、宝座、 宫扇、照背。地平两边安设高足香几、书案,几案上放置盖匣、册页。案下设盆景。地平前设有盖火盆、有盖鼎炉。靠东墙安放几腿案,上设圣训。真假门两边面东安18屏曲尺围屏。堂内面东还安有宝座、高足香几、包厢床、 冠架、炕桌、 炕案、炕屏、 绣墩、宝椅、挂屏、插屏镜、三足鼎、册页、橄榄缸、满尺盘等物。寝室面南安包厢床,罩外靠东墙安琴桌,靠西墙安穿衣镜。楼上正中安放地平、宝座,插屏、 琴桌、包厢床、冠架、香几、炕案、青玉刻万寿山乐寿堂宝、挂屏。西南间内有包厢床、容镜 、冠架、炕案、书格,罩内靠西墙安供桌,上设 佛龛,内供石胎、铜胎佛像。墙上还贴画像佛,供奉五供、经书。净房内设有铜盂炉、瓶盒。

  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乐寿堂原有的几千件陈设,只剩下了1个未烧坏的四足铜炉和1个残破的盘子。 慈禧太后修建 颐和园时,将乐寿堂改为单层建筑,作为自己的寝宫,重新置办的陈设堂皇富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陈设册记录:乐寿堂中有 花觚、炉等 古铜器223件,各式瓶、缸、罐等瓷器223件, 紫檀雕龙宝座及各式 硬木家具178件,大理石太少狮插屏、玻璃蝶式茶几、各式钟表、如意、手风扇、音乐柜、镜子、灯具、炕鱼桌等天字号陈设248件,总计416项872件陈设物品。清宫太监回忆:“ 西太后对丈许高的穿衣镜、自鸣钟特别偏嗜,她寝宫内这两样东西特别多。各式钟表叮叮咚咚的响声对 慈禧太后起催眠作用”。此时期堂中的陈设除了慈禧太后喜爱的珠宝、装饰外,很大一部分是与帝后生活相关的必需品,还出现了电灯、电扇、唱机、外国香水等物。

  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范文3:

  颐和园乐寿堂在清漪园时期是乾隆为其母亲建造的寝宫,主体是两层七开间建筑,前出五开间抱厦,后出三开间抱厦。1860年被毁。光绪时期建造颐和园时改建为一层三卷勾连搭式,平面呈十字状。主体七开间,前后分别出五开间和三开间抱厦。

  玉澜堂建筑群有正门五开间“水木自亲”穿堂殿、五开间东西配殿(穿门殿)、后九间(后罩房)和东西值房组成。

  水木自亲码头上有一个高大的门子型灯杆,称为“龙灯杆”,也叫“探海神杆”,上面横梁为镀金铜雕件,上有二龙戏珠、祥云缠枝草图案,横梁的宝珠下有滑轮,清代晚期夜间上悬汽灯,为码头、玉澜堂院内等照明之用。1900年被毁,1902年重建,1951年立杆腐朽拆除,1989年重建,上面的镀金铜饰件为光绪年旧物。

  穿过“水木自亲”殿堂,眼前就是明代“石痴”米万钟当年弃之房山良乡的奇石,后乾隆运来放在乐寿堂前,起名“青芝岫”,并在石上题辞、题诗四处,还命大臣汪由敦、刘统勋、蒋溥和钱陈群等人每人在石上题诗一首。

  光绪年乐寿堂重建后主要就是慈禧的寝宫,明间为其召见大臣亲信、东侧室为更衣间,西侧室为其卧室。明间有紫檀背屏,为了增加屋内亮度,背屏上镶有十二面镜子,背屏的框架上有象牙和螺钿镶嵌的福、寿、庆等文字。背屏前有孔雀翎团扇、檀木宝座、脚踏、雕花案等。还有四个铜质鎏金的檀香炉,香炉为九个大小不一的寿桃和五个蝙蝠构成。宝座两侧还有两个大果盘,是慈禧闻果香摆放水果所用,原为乾隆朝青花大盘,由于是二级文物,现改为当代的锦鸡牡丹纹“七宝烧”大盘了。


看了颐和园乐寿堂导游词的人还看了:

1.颐和园导游词

2.颐和园导游词300字范文3篇

3.北京颐和园导游词

4.颐和园的导游词500字3篇

89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