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 HT1 分享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一、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五、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六、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健康发展。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

近期,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20__年版),每一次的更新,都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虽然我们看到在新课标中,英语课时的占比减少为6-8%,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课程内容从五级减少为三级,意味着每一级台阶的坡度会更大。而且每一级后面都有一个“+”号级别,即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扎实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满足“+”部分的能力需求。

这不仅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如何让每个学生“吃得饱”,又“吃得好”呢?即满足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一定的提升。不难看出,新课标要求学生的词汇量比以往有所增加,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我们的课堂除了要提高效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外,我们的作业设计也不容忽视。作业是课堂教学拓展和延伸的最直接的方式。我们的作业设计也要从“新”开始。这里的新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新是新课标,即作业设计要依据新课标的理念进行尝试和改革;另一个新是创新,即我们的作业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新,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

首先,依据新课标中的“+”号级别,我们的作业在兼顾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分层布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既能满足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能保证基础好的学生免受饥饿之苦。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简单的知识运用,是必做题;第二层次可以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口语练习、句型模仿;第三层次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造句或者是编造口语对话,可以视为选做题。这样可以使A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练习机会,B、C两组中的学生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分层作业在教学中能较好地照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完成的作业,变被动为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层面上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作业设计要敢于创新。

创新可以从作业的内容、形式、成果等方面入手。可以是课后巩固,如在学了新的单词之后,让学生制作单词卡片,图文并茂,既直观形象,也能起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图1)也可以是主题拓展作业,学生可以在学完本单元的主题后自主进行拓展,如在教授完Weather这一主题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weatherreport,做一个天气播报员(图2);在教授完OurNewFlat这一主题后,让学生自主设计他们的新家(图3);

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作业,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扩大词汇量和语言信息量,如共同制作英语手抄报,学生之间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图1)如在教授完英语绘本后,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英语绘本故事,分角色表演;(图2、3)还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主题共同完成一个Presentation,有人负责主题材料收集,有人负责ppt设计,有人负责成果展示等。学生之间乐于合作,乐于参与,使他们感到完成作业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享受。

从双减再到新课标,一份“新”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乐于完成,也应该使学生受益无穷。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有方向、教研有目标、理论有高度。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一直以来,政治课都被很多学生乃至家长惯性的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这是政治科的悲哀,也是政治老师面临的巨大压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政治课是根据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而开设,是对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主要以活动代替以往的运用,要求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进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练地运用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事物之中,从而使学生达到有所发现以及创新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自由散漫、任意为之,而是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精心组织,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创设出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内化为实际的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

二、利用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

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比较乏味,学生对它不太感兴趣。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特点创设情境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

三、调整角色,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应该避免使用“满堂灌”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中探讨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动手的机会,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学生也会踊跃地参与讨论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培养。

四、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动不动就让学生完成给政府提建议的问题,这样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因为这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相反,如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问题即使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是乐于参加,并且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六、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统一

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定量渗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穿插现实生活内容,做到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在质量上要精彩,不能脱离教材。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实践,敢于挑战,寻求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炎炎夏日,暑期活动丰富多彩,而“新课程网络培训”则给了我们一次“充电”的机会。一杯清茶,一台电脑,让我的心在这高温天里沉静下来。学习是可以带来快乐的,课程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这一环节,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其中谈到“根据阅读是对话的认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如何定位”这一话题,我不由得与自己平日的教学工作相联系。

自我校开展生本学习以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期间,我充分意识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并不能“大甩手”,想要提高学习能力则离不开有效的引导,特别是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常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这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能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没有一味地去分析,而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以充分前置性学习为前提,通过合作,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通过感悟地读,读后再感悟,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关注,以及学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和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以“导”带学,有效合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那么“会问”则是“学”的大前提,因此,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当他们与文本充分对话之后,留给学生发问解疑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问”,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如:“黄山松‘奇’在哪里”,显然学生已经把握住学的重点,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此时就不能忘“导”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透彻地理解文本。

◇合作中引导感悟

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松之奇。抓住关键的句子和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黄山松奇在哪儿。首先做到有序,谈一谈(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发言。一人谈时,三人倾听,并给予别人意见,补充自己的想法。)评一评(结合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其次做到引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交流,并给予指导;在大组交流时,仔细倾听,并给予引导。在汇报时,学生能够将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奇在它顽强的生命力把握到位。这样一来,学生就慢慢学会合作,懂得怎么交流,合作才能逐渐有效,走向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应是有任务的,指向性也应明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及调整,旨在让学生合作的过程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包括学生合作的任务,合作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全面关注。

◇合作的效能高

初读课文的过程,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读的形式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而,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生本课堂”中,我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读,和学生自读相比,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效果却不一样。学生自读,遇到不会的字,他得借助工具书,花时间解决,而有时,即便读错了一些字也不知道。小组合作读,不会读的字大家会提醒,读错的字,大家会纠正,同样的时间,效果上看,合作读明显优于自读。

◇合作中不失语文味

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让学生以提高语文素养和积累美妙的语言文字为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前,看过很多教学设计中将三松图片或视频在课堂初始就出示给学生,这样却忽视了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去把握松的特点这一关键,先出现过于直观的图片势必限制住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难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理解,课堂便失了语文味。因此我将出示图片的时间放在检测环节,让学生合作分辨三松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是否把握好三松各自特点的有效考察,同时进一步感受松之奇,深化了课堂。而这个过程是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智慧地引导使学生在自主的情感支配下完成课文段落学习的阶段性小结。

◇导“内”延“外”

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对课堂所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本节课重点的学习已经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中完成,这时,我把三棵松的学习拓展到黄山无处不在的松海,配合课文中出现的“屹立”“斜出”“弯曲”“仰”“卧”“俯”“状如黑虎”“形似孔雀”等词语对照相应的图片情景朗读,深化主题,加深对黄山松的理解。在学生从理解黄山三大名松神奇到感受黄山松海神奇魅力同时,学生再次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借助给喜欢的松写档案卡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模仿着去写其它松。这一环节既沟通了课堂内外,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对话”环境,合作无疑是营造这一环境的有效“秘籍”,而有效的合作也的确离不开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合作是有任务的,指向性很明确,在让学生合作时,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课标也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上一次课标发布是在20_年,每一次更新,都决定了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所有学生、老师和家长来说,这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与测试的原则与发展方向。

新旧课标对照,总体上来看,在新课标学科课时设定上,英语课时的占比为6-8%,与道德与法治并列,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课时减少显明。但是,课时量减少了,教学与学习的要求确变高了。20_年版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1600个,而20_版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20xx个。多出来的这400个词汇,就是出现新课标的最高级别——“三级+”。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按照三个基本级别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级别+”的内容用“+”标识,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要学习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除了词汇量增多,阅读写作要求也增多了,具体来说,以前学生做阅读理解题,即使读不懂文本意思,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线索,来找到纸面上显性的答案。以后这种套路化应试技巧会越来越失灵,只有深入读懂了文章结构、内容,在结合语境对比分析归纳等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参与后,才能真正拿到最难题目的分数。英语会逐渐从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

从双减再到新课标,国内的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通过实践与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就能助力我们的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我所要说的很少,但是今天我确实学到了一点东西,所以说我今天就是进步的。

抛开张主任的开篇语和贺老师的新课标解读不谈,我只想说一说我看到的那一节课。

先来说说这位老师,王延安,一位42岁的小学教师,依然能够站在这样一方讲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挚爱,我觉得很难能可贵。他的幽默,他的言谈,他对孩子的用心足可以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再来说说他的课,当然,作为晚辈,我很荣幸能听到他的这节课,自知也没有什么资质给他谈课,只是出于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有句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相信这句话王老师做到了。

在他的课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虚设的学生操作,不是形式的小组交流,更不是假意的师生评价,从王老师的课堂上我更深体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

或许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教师就是缺乏王老师身上的一点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具体我也说不上来,是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是对孩子那颗慈父般的心?是自身缺乏的那种幽默?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攀登?是当年考大学的那股冲劲?是……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中学英语教学规范》规定:中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然而,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应试,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渗透,导致课堂形式单一而乏味,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学规范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更主动地学习,教师也更容易教授知识,学生也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增加趣味性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根据难易程度,逐步深入地处理学习材料和内容,同时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状态,逐步提升他们的兴趣水平。其次,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和多样性也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在呈现语言材料之前,教师应该设法创造新颖可信的情境,并合理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趣味性。

此外,教学中,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很多老师都抱怨在课堂上讲个不停,喉咙都哑了,学生却仍然不能掌握知识,成绩也没有提高。这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教师对教学感到厌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在备课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变得被动,必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该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干什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只要我们教师充分理解新课标的核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备课,相信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上就是我对原文的修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在此次的新课标学习中获益匪浅,不仅发现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也意识到了新课标对于我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现在开始,我将以新课标为中心,认真备课,并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我参加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今年7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由于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很强,培训的主题是新课标的的学习,培训的目的是帮助老师深入理解课标,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认真做笔记,与同行们讨论交流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是我参加培训后的几点感悟,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大单元学习内容的的生活化和育人性

18号上午,XX老师通过理论引领与实际教学案例从两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了基于任务群思想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事实依据及实践案例。在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大单元、大情境的有三个显著特点:贯穿性:整个单元的教与学都发生在一个情境中,而不是一个教学片段中运用的小情境。还要具有真实性:是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语文学习情境,而不是拟真或虚假的。同时还应具有发展性:情境必然包含语文学习任务,支持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做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应站在语文育人的高度,凝练单元主题整合目标内容,解决只见工具不见人文的问题。一上午的学习使我在课程层面有了更深的理解要对课程进行生活化创造,让课堂有趣好玩将生活化内容进行课程化提升又要体现育人价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去掉不必要的学习支架,避免零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个统领性大情境学习任务确保思维层级螺旋上升,从而实现大单元,大情境的生活化和育人性。

二、依据学段特点,侧重学习任务群

下午,XX老师的“新课标、新课堂、新名师”主题讲座视觉新颖为我们带来了一股“新”风.在讲座中我了解到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字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这些新要求我们:别再过分强调笔顺,要把汉字交活,把汉字的美教出来,把汉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思维问题),还要把汉字文化、独特的构词功能教出来,总之从汉字的识字角度让学生更有文化自信。

三、整合跨学科、加强学段衔接

XX和XX两位专家分别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策略和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与评两方面中:我认识到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有机地将其他学科知识概念以及方法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的教与学之中,让其他学科成为小学语文的有力辅助,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文学素养,人格修养的形成。而幼小衔接是为了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

本次新课标的培训活动让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深入的把握与理解。让我认识到教育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是必须在实践中体现的,即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次讲座就像是为我这样的新战士行军前的饯行宴,授予我基础的理论知识,针对新课标的一些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质量;认真研读新课标,立足核心素养;从培养人的角度来实现教学中的素养导向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懂、学深、学精、学透,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落实新理念,探索新方法,实现新突破。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这次的培训从新课标的解读入手,向各位老师阐述了新课标下的各项语文教学活动将如何开展,我感觉受益匪浅。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首先是教诗歌三部曲:一读,想想有什么;二读,想想是怎样的;三发挥想象,还可能有什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要达到作者和读者共同感受,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感知能力,五感一心,情景交融。感知能力形象思维伴随着联想活动展开,如何更好地去教好学生领悟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动脑,去想象,才能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教学相比于课文教学,难度更加大,由于内容的深刻,让学生在理解方面也更加困难,但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对于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即将教三年级的老师,作业也开始成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此次培训中,XX老师风趣幽默地解读作文教学,也让我感触颇多,教师解读单元习作要求如何设计作文课:1、教材训练点;2、写作支撑点教师解读单元习作要求教给学生的写作所需知识能力方法策略,招数即无招,需“顺”。选取少数合适的习作方法,不贪多;3、教学着力点:关注如何教,当堂写发现学生困难,设计教学流程中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写作困难处,如写景作文,教认识顺序,排列景点,引用连接词串联。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20xx年暑期培训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学习,聆听了几位老师对新课标学习材料的精彩解读,受益很大。下面就谈谈我培训学习体会:

一、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二、注重学习、转变观念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以后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内涵

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文化,对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通用语言文字,热爱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根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

(1)过程性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立足重点,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评价要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和创新能力。

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家长参与过程性评价,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处理好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关系,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作业评价建设:

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总之,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的内容和新的要求,这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给每一位语文老师一个新的导向。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会坚持终身学习,依据课改理念,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8月24日和25日,我参加了数学新课标的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学习了解到增加的主要内容有:

(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10)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

二、通过学习了解到删除的主要内容有(1)有效数字.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 (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 (5)视点、视角、盲区. (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三、通过学习,知道了本次数学要求从“双基”变成了“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通过学习,树立新的教材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五、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昨天,有幸参加了新课标解读的培训,聆听了四位优秀教师对20xx年新课标的解读,感觉仿佛是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门,引导我继续深入地探索和研究这版新课标。昨天培训的间隙以及今天下午,我又花了点时间梳理了一下,感觉融汇贯通后又有了一些认识,下面我粗浅地谈一下。

四位老师都对比了最新版和20xx版课标,甚至更老版的课标。我发现,其实20xx版的课标是以在旧版为基础,在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而最值得关注就是课程目标中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中的学习任务群和学业质量这三个板块。这次培训也是在沈益萍老师做了整体的解读之后,又请沈凌霞、包晓英、邱晓彤三位老师分别对这三块做了一个细致的解读。

那么我也就这三位老师所讲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一、核心素养——课程育人观的集中体现

沈老师形象生动地讲解了核心素养的意义、特征和内涵。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她提醒大家要关注四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文化自信”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是有所侧重的。我认为其实就是强调了课程的育人导向,我们民族有那么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先进文化,应该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语言文字,文化,不仅要认同和热爱,也要继承和弘扬,更是要关注与参与、了解和借鉴。这一核心素养彰显了的意志。我看了一下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所选的课文,是能在其中找到很多能体现“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课文的,当然沈老师也以六上语文课本为例,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我很期待,20xx年的新教材会怎样调整,到时候又可以好好研究一番。

二、学习任务群——实践、情境、综合

包老师通过一表格、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梳理新课标的这一变化。所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应该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我们以往的教学都是通过单篇课文的精读细讲,来引领孩子学习各种语文知识的。而新课标则是强调整合性,用若干个学习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基础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那么是不是像习作单元那样,教学目标更加集中、清晰。其实我之前也有写一篇论文,讨论古诗的统整教学,在教学古诗时可以以诗人、主题、意象、诗体、题材等进行统整教学。如此看来倒是和新课标不谋而合。当然,我的想法比较粗浅,准备到时候可以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在做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总而言之,新课标的学习任务群概念强调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情境性以及综合性,总而言之就是一种统整思维,这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探索起来了。

三、学业质量——“以生为本”的学生视角

最后,邱老师带领大家细读新课标的新板块——学业质量。原来的版本并没有这一板块。那么学业质量就是“以生为本”的体现,强调站在学生视角来组织教学,用邱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应试”,或者说是“以考定教”。所以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也对教师的作业设计和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接下来我也接受了任务,要出一张期末卷,我觉得,在这之前,我要再去看一些专家的视频,加深我对新课标的理解。

水平有限,但是通过这篇培训心得的梳理和记录,感觉自己好像对新课标的认识稍微清晰了一点,很多话真的很值得细细琢磨,自己读的时候是一回事,听完专家和同仁的讲解,仿佛豁然开朗,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水平不够。我觉得新课标的推出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需要有所转变,从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组织者。更是对我们教师自身的态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当课程的改脚部不停,我们教师的学习也一刻不能停,保持阅读,终身学习!

230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