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建团百年活动心得五篇
师生建团百年活动心得五篇格式
100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勇当先锋,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华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师生建团百年活动心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师生建团百年活动心得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团支部是团的最基层组织,抓住团支部,也就抓住了基层和基础。一是要加强团支部班子自身建设。选好支部书记是关键,要选拔讲政治、学习好,能力强、作风正的同志担任团支部书记,学校要定期对支部委员进行培训,探索实行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或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二是要强化团的组织建设,特别是研究生团组织建设,避免出现没有团支部的团员,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探索在社团中、宿舍中、实验室、网络上建团。三是建立校院团干部联系团支部制度,帮助团支部开阔思路、扩大视野,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四是建立团支部评优展示制度,通过榜样的作用带动高校团支部真正强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全国一盘棋,以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靠机制焕发活力。建立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使共青团的工作更好地步入规划的轨道,更好地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立共青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培养、培训使用制度,使共青团干部在组织的系统培养、从严管理下健康成长。规定校级团委日常经费的底线,在人财物、场地、设备、设备等予以保障,让共青团工作脚下有根,前进有劲,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师生建团百年活动心得2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谨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至今日,20__年当我加入中国共青团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一刻,我将手高高地举起,一字一句读着入团誓词,我感觉到我的青春正飘扬在团旗下,我的热血也被这神圣的时刻点燃!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奏响生命的乐章。张海迪说:“人就得有勇气与生活中的不幸抗争,人的一生总会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5岁时,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她便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通过自学学习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以及四种外语,并攻读了学士和硕士课程,她甚至还自学过针灸,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以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用实际行动生动的诠释了共青团员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她的青春,有着深沉的意志,充满着无限生机。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坚定不移的信仰,点亮生命的荣光。抗日战争时期,有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牺牲自我的董存瑞、黄继光;有不惧敌人威胁,勇敢与敌人作斗争的刘胡兰、王二小;有胸怀人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的事业的赵一曼。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涌现出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与滔滔洪水殊死搏斗中英勇牺牲的英雄战士李向群;扎根基层,拼搏奉献的当代青年榜样秦文贵,他们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时刻心系人民群众,履行了作为共青团员的誓言,他们的青春,明亮广阔,闪耀着七彩光芒。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璀璨缤纷的梦想,绘就生命的画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王勃对自我的坚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藏着李白的豪情壮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着郑板桥的青松气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蕴含着李商隐对努力奉献的赞扬,“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身奋斗”是青年的殷切希望,青春因为梦想,生命便熠熠生光。
100载春华秋实,100载砥砺前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团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图强,在共青团精神的领导下,不忘初心,有着最朴素的生活,怀揣着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梦想,他们一直在路上。
师生建团百年活动心得3
今年是我们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作为一名青年,我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坚信,我的梦想应该与祖国的梦想结合起来,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我的青春与祖国同在,才能无怨无悔。
作为80后的我,曾经憧憬过很多美好的梦想,如今,我从事了一份平凡而光荣的工作——教师。而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有社会担当的教师。青春美好却也短暂,个人的梦想尽管很渺小,但如果是祖国需要的,那千百万青年的梦想汇在一起,就能成为“中国梦”实现的最有利的保障。
去年,我如愿考入了公办学校,欣慰的当上了一名教师。作为曾经也是学生的我明白,教师职业看似平凡,可却不只是一个饭碗,更是一份神圣与崇高的工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等等,那么多赞美教师的话,那么多寄予教师的厚望,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责任。就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下,多少眼睛在渴望知识,多少心灵在等待塑造。初为人师的我,怎能不用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教学工作中?
说:“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深切的厚望,而我是青年的教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与学生们的梦,就理应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
教师的工作首先是传授知识。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并时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我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希望自己能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用心的教书育人,让我的学生们能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好后备军。
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人民教师的我有着一个与自己职业相联系的中国梦,那就是教育强国之梦。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我们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我们是在奠定一个国家的基石,我们是在塑造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一名有社会担当的教师就要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他的真正强大,不仅是经济的腾飞,也还需是精神的强大,民族灵魂的强大。而首先是教育强大了,孩子们的灵魂才不会蒙上灰尘,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才会纯净。教师,就要做孩子们实现自己梦想的一盏指路灯,一块铺路石。我要尽我的努力和智慧,教育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祖国培育花朵,孕育希望。
提出并描绘的“中国梦”,很美好,很远大。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更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她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共同为之努力。
中国梦属于国家、属于民族,也属于每一个青年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她汇聚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放到了一起。
师生建团百年活动心得4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错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段短暂的时光,努力奋斗,彰显时代风采,使青春时光变得充实,快乐。青春的时光这么短暂,而现在又处于黄金时代的我们又要怎样担当起青春的使命呢?
我们要担当起青春的使命,就要知道青春的使命是什么。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看,青春的使命是不断的获取新知和收获经验,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不可摧的基础;从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角度看,我们要将最火热的青春献给最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当然,今天的学习也是为将来打下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积极奋斗,奋发图强,为实现"两个100年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服务人民做出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能被电子产品所诱惑。合理的利用他们了解历史,憧憬未来。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拓宽视野,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再读万卷书"。我们在做到读书的同时,也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积累经验使自己的见识更广,阅历更加丰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趁早明确自己将来奋斗的方向,没有目标的青春像没有方向的小船,在大海中东走西走,最终也不会到达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
我认为青春的使命是确立自己将来的奋斗方向,多读书去旅行,最后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如果做到了以上的全部,那么你就完美诠释了青春是什么,青春的使命是什么。这段青春的时光虽然很短暂,我们要趁这段时光没有被时间的洪流卷走之前,努力奋斗,为将来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师生建团百年活动心得5
穿梭岁月的烽火。走过历史的云烟,在人类浩瀚的旗海中始终闪烁着一面鲜明的旗帜。那是青春树立起来的旗帜,这面旗帜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暗夜里不畏艰难,匍匐前进,寻找着光明未来的革命青年。
时间同白驹过隙,分秒必争,每时每刻我们总在与时间赛跑,今天我们不知不觉又要到了五四青年节,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如今我们活在自己的花季。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健壮体魄,学习着别人梦寐以求的知识,感受着来自祖国的关怀。
今天五四大旗传到我们手中我们流淌着的是我们祖先英雄血液,我们品味着的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文明,难道我们不该把这赤色的旗帜者侵染着祖祖辈辈鲜红的旗帜扛进21世纪吗?
长大意味着烦恼增加,意味着责任的变多,但我不会退缩,更不会畏惧。"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带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我们是八点钟的太阳,飘扬的团旗昭是着我们的使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发扬五四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让我们去谱写三个文明建设崭新的篇章,去迎接21世纪伟大民族复兴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