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休克抢救措施
产科休克抢救措施
休克是由于多因素损伤人体,引起应激反应、免疫反应和全身小动脉强烈持续痉挛-微循环阻塞,使静脉回心血量迅速减少,血压和心脑功能迅速降低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产科休克抢救措施
1. 针对病因,积极处理产科情况
失血性休克者应迅速止血。以往认为待全身情况好转,血压、脉搏稳定以后再手术的概念应予纠正,如不及时根据病情采取人工流产、人工剥离胎盘、宫颈撕裂缝合、子宫破裂剖腹探查等止血手术,必将耽误时间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失去抢救机会。感染性休克应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大量静脉滴注,同时要及时处理原发病灶,如钳出感染的胎盘组织、引流脓肿等。
2. 抗休克措施
吸氧、保暖、留置导尿、定时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及记录尿量。
⑴输血和补液: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学和正常微循环灌注,是 抢救失血性休克的首要措施。应根据病人的具体临床表现来调节输液量及速度。①行深静脉置管以保证输血、输液的通路。②选择合适的晶体与胶体液在无血源或血制品的紧急情况下可用2.5~3倍失血量的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酐-40替代,当病人尿量超过25ml/h,中心静脉压达8~12cmH2O,收缩压接近正常,脉压差大于30mmHg,提示血容量充足。
⑵纠正酸中毒。以5%碳酸氢钠为首选药物,每kg体重输入5ml,按50kg体重计算,输入250ml即可奏效。也可用11.2%乳酸钠溶液,每kg体重输入3ml。
⑶改善心脏功能可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按2~10μg/(min·kg)的速率给予。
⑷给于适量的糖皮质激素。
⑸预防肾功能衰竭极为重要。如果血压和心搏出量已恢复,而尿量每小时仍少于20ml,应给予利尿药物,可静脉注射呋塞米40~80mg或加用20%甘露醇100~200ml于半小时内快速静滴,如尿量增至40ml/h,提示肾功能良好;如无改善,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⑹使用扩血管药物。在补足血容量后宜使用适量的扩血管药物治疗。如: 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同时可给予山莨菪碱以进一步改善微循环。
休克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 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 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 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 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休克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 休克前期 失血量低于20%(<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4.0kPa(30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期。
(二) 休克期 失血量达20%~40%(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
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20mmHg);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三) 休克晚期 失血量超过40%(>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
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