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报告总结 > 工作计划 > 班务工作计划 > 2017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17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时间: 文婷851 分享

2017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眼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任务,是大班阶段的任务重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7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2017年3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 大二班

  三、活动目标

  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㈡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㈢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17年2月—3月)

  1.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纲要,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2017年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2017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二)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 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我们将安排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将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所以我们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努力地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老师怎么做?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129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