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五)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

  一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认真贯彻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和省、市有关规定,研究完善事单位岗位管理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今年六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任务。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完善全县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数据库。

  二是强化事业单位人事综合宏观管理。 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公开遴调事业单位人员办法。严格实行事业单位综合计划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在编不在岗和临时聘用人员的清理,有效控制计划外使用临时人员,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用人行为。

  三是完善事业单位竞争激励考评机制。 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基础,完善事业单位竞争上岗办法,继续做好评聘分开后竞聘上岗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进一步扩大考评结合的范围。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为特殊贡献人才职称评审开辟“绿色通道”。探索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办法,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推荐、评审、聘任、证书发放及日常管理办法。 加强职称评审诚信建设。 充分发挥好职称制度在人才评价中的激励导向作用,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 完善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管理办法, 认真做好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

  (六)不断深化机关事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管

  一是完善工资制度。 认真做好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正常晋级、晋档和配套政策的落实及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的工资调整,建立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规范机关公务员津补贴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安排,贯彻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实行工资福利待遇与职级挂钩,认真落实有关向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和艰苦地区公务员实行工资福利倾斜等一系列政策。

  二是深化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制度。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正常运行工作,认真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津补贴,加快实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照国家要求,稳慎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按确定的岗位做好岗位工资的整体入轨。

  三是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认 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及时发布20xx年度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分行业人工成本参考水平,为企业合理确定劳动报酬提供依据。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活动。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认真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在全县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建立工资应急准备金制度。

  (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一是稳步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继续加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配套政策宣传培训力度,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确保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 以上。大力推行职工名册制度,逐步建立劳动用工信息库,全面启动劳动合同用工备案制度。规范集体合同审查登记,将工资调整机制、劳动安全卫生等内容纳入集体合同。大力推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合同覆盖面达到85% 以上。

  二是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要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用,继续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要加强劳动标准基础工作,加强特殊工时制度审批。

  三是加强人事劳动争议调处工作。 加强人事劳动仲裁工作“三化”,即案件审理标准化、办案机构实体化、仲裁场所规范化建设,合法、公正、及时、高效调处劳动争议案件,确保结案率达96% 。继续依托“三方机制”,进一步推进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

  四是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以完善维权机制为重点,着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建设。以推动用人单位贯彻《劳动合同法》为主线,结合“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和劳动保障年审等活动,继续把使用农民工较多的行业和小企业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年检覆盖面的重点,加强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用工和违规、虚假招聘等行为。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档案。畅通各类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规范投诉举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检查,进一步健全预防和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并推进向不同地域、不同行业覆盖、延伸。落实重大违法行为披露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八)全面加强基础建设,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基层服务机构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人力资源培训、继续教育等机构建设。加强公共服务窗口和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逐步解决目前基层平台人手不够,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要适应机构改革职能融合的需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要加快“金保工程”建设进程,着力推进公众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和交换区联网应用方面的建设,确保年内所有金保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完成。做好实施应用全省统一社保卡管理软件、实行“一卡通”的准备。加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信息网建设,发挥政务公开、咨询服务、网上办事等功能。

  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 继续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管理。扎实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重点,做好系统“五五”普法工作。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四是加强政务公开、宣传信息等工作。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加强政务信息采编和报送工作。整合宣传资源,建立大宣传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网站、媒体作用,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和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是切实加强信访工作。 贯彻《信访条例》,落实维稳工作预案,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探索建立维稳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不断强化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认真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

  三、提高能力,转变作风,塑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新形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后,服务对象更加宽泛,工作领域更加广阔,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贴近,如何快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对我们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能力,转变作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更新思想观念,顺应新形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全体职工要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大局意识。要有纵观大局的视野、把握大局的能力、服务大局的觉悟。要自觉地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更全面、更深入地融入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二是群众意识。要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三是协作意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全局性、综合性的特点,各项业务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也越来越强,必须加强协作,要树立全系统“一盘棋”思想,建立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提高能力素质,完成新任务。 这次机构改革,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整合、大融合。过去熟悉的业务,现在变成了全新的工作;过去是行家里手,现在变成了一个新兵,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提高各项能力。全系统干部职工都要主动适应新部门的需要,切实增强提高自身能力的紧迫感,自我加压,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尽快全面熟悉业务,努力完善知识结构,一般干部对本职工作要做到应知应会,中层干部要成为行家里手,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把中央、省、市精神同本地、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把上级精神和决策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思路、谋划为具体的操作方案,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创造性地推动工作,确实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三)加强行风建设,适应新要求。 机构改革刚刚启动,“三定”方案尚未出台,这要求我们必须确保改革期间思想统一、人心凝聚、工作高效,缩短磨合期,提高融合度。要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塑造部门新形象。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转变思维方法,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地为基层、为群众把好事办实。继续推行综合目标考核责任制,健全和完善评比、考核、检查、监督、追究机制。扎实开展“争先创优”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努力把服务窗口建成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建成服务群众的“直通车”。要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切实做到为民、务实、高效、清廉。

  同志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肩负的使命光荣而又艰巨,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作出新的贡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市上“两会”和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和“十二五”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人社工作的责任感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围绕尊重人的劳动、发挥人的潜力、保障人的权益、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来开展的,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市人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大就业成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局面,人事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二五”是我市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做大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首先,中、省在稳定就业形势、保障民生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提高了城乡低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保障水平,实施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扩大了群众受益面。在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我省也确定今后五年财政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民生,今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工程。其次,市委、市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保障工作十分重视。“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民生投入9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54万多人次,23.3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4.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29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将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拓展空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条件;更加重视和保障民生,今年计划民生投入40亿元,将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实施人才中长期规划,计划五年使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将使人才匮乏的状况有效缓解。这些都将为做好“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化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在劳动力供需矛盾以及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的情况下,对推动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每年新增大中专毕业生、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伍人员等,都会使需要就业的总量持续稳定增加,就业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反映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必须深入把握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变化趋势,不断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对建立全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就业方式、收入分配形式多元化,进城农民、个体工商户、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需要保障的人群日益增多,目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全统一,城乡险种之间还存在工作缺乏统筹、管理缺乏协调等问题。逐步缩小相关群体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待遇差距,对社会保障管理及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加大高级技能型人才和高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全市有专业技术人才4.55万人、技能人才7400人,但高层次人才缺乏,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仅有1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7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四是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效能型政府,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切实增强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建立公务员科学的流动、激励、考核、评价机制,合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是人社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五是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对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水平。

  二、要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线。要坚持以就业、社会保障、人才工作和农民进城为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发展。

  一要全力抓好就业创业工作。温家宝指出,“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我市现阶段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每年仅初、高中毕业生不能继续深造需要培训就业的就达2.1万余人,每年还有近4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及1500多名退伍军人需要就业,再加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因此,必须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一要立足于在发展中拓展就业空间。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认真落实推动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三产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二要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对大中专毕业生通过招考村官、公务员、教师,以及扩大“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就业见习制度、鼓励中小企业吸纳、支持国有企业和科研单位接收、开发公共服务岗位、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多渠道促进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逐一登记,动态管理,开展专项援助活动,坚持政府购买岗位的形式进行托底安置。三要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完善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树立创业典型,强化示范效应,形成创业的社会氛围。全面落实中、省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扩大贷款规模,解决创业者融资难的问题。四要加大创业和技能培训力度。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结合劳务输出,整合技能就业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培训资源,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调整思路,围绕促进就近就业,针对市域内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需求,有目的地开展定向、委托、订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二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适应流动性和可持续性。一要下大力气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在工作推进上以进城农民和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为重点,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以城镇居民、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大学生为重点,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和97%以上;以非公有制经济和事业单位为重点,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以高风险行业和农民工为重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在抓好宁陕、石泉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同时,积极争取汉滨、汉阴、旬阳、紫阳列入全国或省上试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试点工作。二要努力提高保障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医疗保险在优化保险政策,提高待遇水平上下功夫,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伤保险要完善制度,优化待遇,提高基金支撑能力和保障能力;失业保险要围绕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在保证正常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继续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同时,要围绕养老保险跨区域的转移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衔接和异地就医、农民进城落户后的保险接续等问题,在完善制度、方便群众上下功夫,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三要扎实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现在的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要树立新的人才观,高学历不一定是人才,人才不等于高学历,人才存在于群众之中,要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旧人才观,把所有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新性工作和创造性劳动,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者都作为人才来看待。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突出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首先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创造环境,创新机制,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并重,既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又重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加强不同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既培养形成支持发展的专家队伍、科技领军队伍、经营管理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又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企业技工、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使我市具有拔尖创新人才、一大批专门人才和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建立和充实我市人才库,对退伍军人中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普查,重视乡土人才的培养开发,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等,加强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技术培训,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专业特长,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第三,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人社部门要从人才的高端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使人才工作更具活力;加强各级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同时,要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考录、考核、奖励、培训等相关制度;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加大聘用制推行力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以重能力、重业绩为导向,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职务聘任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

  四要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去年市上部署后,各县区积极行动,整体工作进展势头良好。但工作进展不够平衡,特别是少数同志在思想上还有疑虑、还有畏难情绪。要围绕今年实现农民进城落户8万人的目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今后5年我市将转移35万农民进城,可以争取到省上用于培训及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补助8.7亿元,而且为满足农民进城后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的需求,省上还会有一系列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同时,推进农民进城将极大地促进投资和消费。去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469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536元,城镇人均消费比农村高出近7000元。如果35万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每人增加7000元的消费,每年可增加24亿多元的消费。从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来看,20xx年投资平均为消费的3.2倍,35万农民进城每年还可以拉动投资76个亿。农民进城落户还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因此,绝不能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简单的任务,必须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二要尽快完善政策机制。特别是工作滞后的县区,要围绕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尽快完善和出台农民进城的户籍、就业、社保、住房以及土地退出、资金筹措等配套政策措施。三要突出重点人群。把已在城镇有一定工作生活基础的农村居民作为重点,如在城区的务工经商者、农村籍大中专学生、新增退役的农村籍义务兵以及历年已用地未转非人员等,要加强政策宣传,只要符合条件,农民自愿,都要积极办理进城落户手续。要坚持抓点示范,3月底前“一体两翼”县区报两个点、其他县上报一个点作为示范点,明确领导和部门包抓,发挥示范效应。四要创新工作思路。各县区、各部门要围绕农民进城最关心的土地、住房、就业、教育、社保等问题,结合撤乡并镇、陕南移民搬迁、异地扶贫搬迁等工作,在城镇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重点镇建设、保障性住房以及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6月底市上将召开现场观摩会、座谈会,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市、县区“进城办”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落实,抽调的人员要继续保持稳定,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五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提高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重视保护农民工权益,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快捷的人事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及时处置、调解各类劳动争议;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维护社会稳定。

  三、要加强领导,提升能力,开创人社工作新局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把握发展大局,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所担负的重要职责。

  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落实、工作上到位,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措施和重要任务要抓在手上。各县区要根据机构改革要求,理顺关系,加强统筹,整合力量,结合实际建好基层工作平台。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征收社会保险费、落实就业政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

  其次,要切实加强人社系统自身建设。一要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职工理论学习。人社工作牵涉的领域多、涉及的问题有时非常敏感,群众也非常关注,人社系统的干部职工特别要注重学习政策法规,熟练掌握就业、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方面的政策,做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的化解员,带头严格执行政策,提高依法办事水平;要根据新的“三定”要求,适应新的体制,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工作和农民进城等重点,努力破解难题,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二要转变作风,树立形象。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城镇重点要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农村、社区重点要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领域;在服务方式上,要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现代化服务方式,尽量减少内部工作环节。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干部管理,严肃人事纪律,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对考试录用、军转安置、职称评定等热点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严格执行程序政策,树立人社系统良好形象。三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树立全局观念,认真履行职责,在服务中心工作、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要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看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讲话

2.最新人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讲话

4.人社工作会议讲话稿

5.人社工作会议讲话

219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