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讲话(2)
局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这次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政法工作会议、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以及中共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动员全系统上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奋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20xx年司法行政工作回顾
20xx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勇于担当,务实创新,不断完善“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共获得了17项集体荣誉和24项个人荣誉。其中,市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被授予全市人民满意服务示范窗口。市“十里法治文化长廊”被命名为第三批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社区服刑人员个别教育提级谈话制度创出模式,被省厅推广。汤水娣同志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社区矫正先进个人,蔡今菁同志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公证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律师管理、司法鉴定、新闻信息等其他各项业务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在提升普法成效上实现新跨越
20xx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以“六五”普法终期验收为主线,以有效普及为目标,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的全覆盖,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一)以开展“法律八进”为抓手,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对象的全覆盖。一是在党员干部中实施普法教育“龙头工程”。组织印制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简明读本》、编写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题库》。配合市委政法委,组织全市领导干部集中考法。12月份,为全市公务员网上依法行政考试做好保障工作。全市共有2948名公务员参加考试,参考人数居县市区之首。二是在基层群众中实施法律意识“培育工程”。20xx年以来,深入村居、社区,开展“沙地普法名嘴东疆行”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宪法进万家”、“农民工学法周”、“12·4”系列宣传等活动。共举办各类法治宣传500多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多万份,送书下乡4000多册。三是在青少年中实施学校法治“护苗工程”。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法治情景剧、法治小报创作、法治主题班会、模拟法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
(二)以推进“专业普法与草根普法互补”为抓手,实现法治宣传队伍建设的全覆盖。一是建立“法治”讲师团。20xx年初,组织成立了法治“金钥匙”普法讲师团,确立“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理念。讲师团成员已宣讲60多场次,极大地提高了各专业法的公众知晓率。二是组建“普法名嘴”微联盟。20xx年7月,“沙地普法名嘴”微联盟正式成立,汇龙镇光荣村黄建荣、自来水厂方金妹、公安局朱雨生等市十佳“普法名嘴”成为首批会员,实现了普法资源共享、普法平台共享、普法途径共享,进一步发挥在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及群众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三是发挥“家庭普法站”的作用。全力推进家庭普法站建设,有效地延伸了法治宣传的终端,打通了群众普法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建有家庭普法站256家。《法制日报》和《法制报》均在头版刊登我市家庭普法站建设的经验。
(三)以培育“省法治文化示范点”为抓手,努力实现法治文化阵地的全覆盖。为形成“市县有场馆、镇区有中心、村居有站点”的层级式法治文化阵地网络,以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我们配合市委政法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佳法治文化阵地”的评比,命名了3个“镇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和7个“村级法治文化示范点”。通过被命名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带动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均衡发展。在我局主导下,神通阀门法治广场改造升级、东南中学法治教育阵地提档升级,作为迎接“六五”普法时的重要参观阵地。十里法治文化长廊”被命名为第三批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北城区法治文化园和新建的宪法主题公园被命名为第四批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二、在夯实基层基础上实现新跨越
20xx年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居司法行政服务站及“一对一”法律服务实现覆盖;社区服刑人员“在管在控”,刑释人员当年重新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
(一)加强基层基础保障。一是改善司法所装备。20xx年为全市镇区司法所统一增配了执法记录仪、矫务通、警用电瓶车、笔记本电脑、身份证读卡器、考勤仪等装备,为基层实施高效执法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物质保障。二是工作经费向基层倾斜。从有限的行政经费中划拨资金支持各镇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二)强化特殊人群管控。20xx年,社区矫正办理报到登记340人,组织集中入矫宣告53场。调查评估290例,目前在册355人。定位监控335人,提级谈话200余次,其中市级谈话19例,警告惩处186人次,治安处罚5起,撤销缓刑并收监执行7人,抓捕脱逃人员2名。一是积极开展全市社矫安帮工作业务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引导基层司法行政在社矫安帮工作中养成良好的执法思维、执法素养和执法习惯,促进执法制度化、程式化、规范化开展。加强信息技术和工作技能的培训,增强信息收集的覆盖面和管理服务的透明度,推进社矫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建设。参加省厅“法网杯”社区矫正和市矫正执法技能竞赛。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稳步提高手机定位监控率,努力构建一体化技防体系。二是加大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风险评估工作,实现社区服刑人员违法行为教育惩处和重点社区服刑人员技术监控百分百。三是积极推进社区服刑人员个别教育提级谈话制度。此项工作获得省司法厅的肯定,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四是深化刑释人员分类管理。以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目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加强帮扶,不断提升安置帮教工作水平。20xx年在册的五年内刑释人员共2237人,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9.5%,当年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5%以下。通过个人信息卡管理、危险性评估、重点人员个案管理以及重新违法犯罪预警分析制度,对全市五年内的刑释人员实施分类管理,突出建立重点人员帮教管控个案,落实重点帮教,不断提升帮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深化特殊人群帮扶。一是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程。社区服刑人员报到登记时,我们即时开展需求调查,并指派镇区司法所调查核实。局和镇司法所将需求定期通报有关成员单位,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20xx年,共为3人落实责任田,落实临时救助35人次,心理疏导72人次,指导、推介就业35人次,临时救助慰问1万余元,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融入社会的能力。二是推动帮扶多元化发展。主动进监所开展延伸帮教,向服刑人员讲政策、讲社情、传亲情、送温暖,送法治文艺节目、送去家乡的关爱,促进罪犯改造。开展五年内刑释人员帮扶需求调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特赦人员困难情况排查,并将排查的情况通报各成员单位联合落实帮扶。20xx年共为50多名刑释人员落实了各类帮扶措施,促进刑释人员顺利融入社会。
三、在公共法律服务上实现新跨越
不断强化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全市297个村居,统一设置了司法行政服务站。服务站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标牌标识,统一上墙资料,统一台帐记录。二是细化了村居“一对一”法律服务的流程、内容、要求,做到“三明确”,即: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标准明确,服务补贴明确。20xx年10月,专门召开了由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主任、各司法所所长参加的村居“一对一”法律服务总结推进会,进一步鼓劲加压,推动村居法律服务“提档升级”。20xx年,全市共有30名律师和50名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全市297个村(居)法律顾问,结合“法律服务进万家”活动,共开展社区法治授课32次,提供法律咨询2000多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63条,参与纠纷化解215件,开展法律讲座125场。
(二)法律援助工作再创佳绩。20xx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89件,接待来访来电咨询13619人次(来访11776人次,来电咨询1843次)。我市法律援助中心推送的、刘娟、朱红亚律师承办的《逃逸免责保险条款遭受挑战--薛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入选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例,这是我市获得该项荣誉的第三个法律援助案例。20xx年,市法律援助中心以争创“人民满意”示范窗口为抓手,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一是开展了法律援助“进村入户”活动。围绕“法润东疆、法援惠民”这一主题,通过组织发放宣传资料、上门办理法律援助、现场知识问答等形式,切实提高法律援助的知晓率。二是开展了法援关爱农民工暖冬行动。为农民工开设维权绿色通道。20xx年我们对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904名农民工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并利用各个普法节点时点,开展农民工专题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三是开展法援守护夕阳红活动。建立和培育以“五老”为骨干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20xx年7月,对永阳社区80多位首批“五老”法援志愿者进行了系统培训,使他们成为法律援助队伍的有效补充,为群众提供更贴心的法律援助服务。9月22日,与市老龄会联合开展了法律援助和为老维权工作现场推进会。设立老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符合法律援助的老年人拓宽申请渠道,简化审查程序,快速办理。活动至今,共开展专题宣传活动10场次,接待老年人咨询600多人次,办理老年人案件58件。
(三)全面提升公证服务质量。20xx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7986件,同比增幅达32%,未发现错假证。在和全省公证卷宗质量检查中,合格率达100%。一是积极参与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搞好公证法律服务,全年共办理城市拆迁证据保全公证150多份。二是规范办证程序。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则,坚持“六统一”制度,认真办理每一件公证事项,重大疑难复杂的公证事项,一般由两名公证员共同办理。严格执行调查核实、出证审批、复杂案件集体讨论、防止错假证的发生。三是加强公证惠民服务。开展了公证进村(居)、“公证助残月”等系列活动,实现了让行动不便当事人在家门口办公证。深入农户家中,送上公证宣传资料,解答咨询,向农民宣传有关涉农方面的公证事项。简化办证手续,为群众办理小额存款继承公证提供方便。
(四)推进律师工作有序发展。20xx年以来,全市律师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努力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建功立业。一是建立机制,动员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按照市委政法委部署,健全律师介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工作机制,在法院设立律师工作室,参与检察院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和代理。20xx年10月28日,禾东所陆海荣律师参加了检察院举行的徐某不服市公安局不立案一案的公开答复会,并向当事人就此案作了合情、合理、合法的评析,当事人当即表示相信律师的释法,不再进行上访。二是强化监管,塑造律师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20xx年初就专题召开了“全市律师行业诚信建设大会”。与各律师事务所签订了诚信建设责任书,并与全市律师签订了诚信公约。在全市律师行业中开展了党组织和党员“双挂双亮”行动。统一为全市四个建立党支部的律师事务所制作悬挂红色标牌、标识,为所有党员律师制作有党徽标志、亮明党员身份的桌牌,亮牌上岗执业,主动接受监督和评价。三是扎实开展律师队伍“依法治国教育”。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确定了时间、步骤,编印了学习提纲,组织了测试。通过活动的开展,全市律师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全市发展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四是建立法律服务质量监督反馈制度。律师办理的所有案件,必须有当事人的服务质量反馈。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的登记和投诉查处工作,做到来访必登,投诉必查,查必有果,违规必处。
四、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跨越
组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一把手”讲党课,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打造实战型司法行政队伍。
(一)加强学习,转变作风。在全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开展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切实解决当前作风建设以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不够严、不够实、不够深、不够细”等问题,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研究制定、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编排《“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序时进度表》,统筹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组织召开了全局机关干部大会,局领导带头上好“争当‘三严三实’忠实践行者,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党课。选派北新镇司法所季君民同志参加市司法局组织的“学习刘荣贵、奉献在岗位”演讲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二)竞岗轮岗,激发活力。开展了中层干部竞岗轮岗,全局7个科室和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全部换岗,各科室长都能够认真学习新岗位的业务知识,快速适应新的工作。根据省厅和市局关于“三化”建设工作要求,对全市司法行政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收集相关信息,于20xx年5月底完成了省厅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录入工作。
(三)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观看市司法行政系统“微型廉课”巡回讲演,人人撰写廉政心得。局主要领导和纪检组长亲自备课,为大家上好廉政党课。扬子江律师事务所谢洁华律师参加市司法局“微型廉课”课件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市巡回讲演。
一年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镇区、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凝聚着全体司法行政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系统干部职工、法律服务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基础仍有薄弱环节,工作体制与机制尚未彻底理顺,“四个全覆盖”体系的服务成效还不是非常明显,尤其在群众满意度、服务存在感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今年是“七五”普法的启动年,是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365”工程达标年、队伍“三化”建设提升年,也是“四个全覆盖”体系建设问题整改年。做好全年工作,对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至关重要。全系统在做好今年司法行政工作时,必须树立四种意识:一是强烈的责任意识。徐锋书记在市委全扩会工作报告、黄卫锋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朱志强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任务。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作为政法成员单位,司法行政部门责无旁贷,需要我们一起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前瞻的风险意识。要针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前移关口、综合发力,加大预警预防和中期管控在司法行政业务链中的比重,更加注重发挥法宣、公证、律师等非诉法律服务在风险预防中的职能作用。三是执着的攻坚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牢牢抓住司法行政“三化”建设、司法行政服务窗口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工作重点,推动司法行政机关由被动勤务向主动勤务转变。四是严明的纪律意识。把“从严治警”的要求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内务管理,加大督查力度,启动问责机制,用纪律约束权力、用纪律规范行为,始终心怀敬畏之心,时刻绷紧廉洁之弦。
20xx年司法行政工作思路
20xx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紧扣全面提升“两感两度”(存在感、获得感、知晓度、满意度)工作主线,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强富美高”新建设贡献力量。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的新突破
打造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实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的新突破。
(一)强化合作共治,积极打造“互动型”法治宣传教育模式。一是充分发挥“沙地普法名嘴”和“家庭普法站”在当地群众中的“广泛影响”,着力强化群众的自我教育,形成群众带动群众、群众影响群众的生动局面。二是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基层党的建设、群团组织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形成政社互动合力。三是将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多用社会和群众知晓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阐释法律制度,着力推进普法融合发展。
(二)强化需求导向,积极打造“服务型”法治宣传教育模式。一是加快建立需求收集分析机制。区分社会不同个体、不同群体的普法需求和一定阶段社会面的共性需求,把“点对点、菜单式、个性化”的服务和面上工作的推进结合起来,为普法工作的“精细、准确、高效”奠定基础。二是加快健全服务产品研发机制。转变宣传理念,通过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搭平台、建机制、开菜单,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将自拉自唱、内部循环的普法小格局,拓展为部门协同、社会联动的大格局。引导执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专项普法产品的研发;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专业性较强的普法产品的研发;通过政社互动、社会激励,引导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参与直接面向基层的普法产品的研发。三是加快完善普法产品的供给机制。全方位提高普法产品的社会知晓度和消费的便捷度,保障群众能“找得到、用得上”普法产品。要明确宣传重点,围绕“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和“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建立“两类人员”数据库,确保精准普法。特别是要针对当前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土地流转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通过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人民调解员以案释法、推介产品等多种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普法产品,实现普法产品供给与法律服务的一体运作。
(三)强化普法质效,积极打造“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模式。一是注重实践创新。促进普法与治理相结合,促进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普法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促进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二是注重手段创新。加快打造法治宣传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需求分析、产品研发,提升普法效能。三是注重载体创新。拓展宣传阵地,加快建立技术先进、传播快捷的普法平台,健全完善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强化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应用,集中打造普法资源、信息发布、法律法规解读、法律咨询等“四大平台”,更为广泛地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现代手段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二、实现法律服务质量方式的新突破
20xx年,我们基本完成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但是20xx年,我们要紧紧围绕“促发展”,更新工作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机制保障,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质量方式的新突破。
(一)坚持实战导向,进一步加强“立体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要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工作机制,一站式解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继续开展“法润江海·春风行动”。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对接经济建设,深入走访,开展法治宣传、调处涉企纠纷,办理投资融资、土地流转、环境保护、招标投标等领域的法律事务。二是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要按照自主型和依托型两种模式(即:自主建立和依托镇区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实现“四统一”(即:统一设置窗口、统一服务内容、统一公示材料、统一工作流程),建成真正服务群众的实战平台。指导和帮助当地群众办理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事项,为当地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三是村居司法行政服务站要定时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纠纷调解,零距离开展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强化“12348”话务平台建设,实现“7×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解答法律咨询、宣传法律知识、指导群众依法维权的作用。创新咨询服务方式,运用网络平台和新兴传播工具,提高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的可及性。五是开展法援示范工作站点创建活动。按照《市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意见》要求,统一标牌标识、公开公示内容和工作制度,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咨询、办案业务,建立工作报告制度。
(二)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加强“系统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建设。一是主动融入大局,提供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目录。从各种政策信息中、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找准定位、把准方向,自觉把司法行政发展的“小逻辑”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中谋划推进。“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修订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产品目录,并向全市公布。二是加强研发宣传,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知晓率。比如,开发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开展“法治阳光温暖老龄”法律援助活动,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比如,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鼓励扶持一两个律师事务所专注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三是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充分体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公共性和实效性。突出村居“一对一”法律服务品牌,重新整合资源,合理分配法律顾问,把愿服务、能服务的法律服务工作者配到一线,加强指导管理、检查考核,督促他们切实开展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特殊人群帮扶等工作。拓展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领域,创新做好当前办证量较大的小额存款继承公证,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满意的公证服务。
(三)坚持效能导向,进一步加强“多元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力量建设。一是通过转变职能,落实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司法行政机关的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法律服务机构三个层次的服务工作体系,明确各自的服务职责,进一步强化服务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投诉查处工作,充分发挥投诉查处工作的监督、惩戒作用。二是通过政府购买,引入市场服务,使更多的市场力量进入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三是通过公益引导,吸纳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律师的“法律专家”和“调解中间人”作用,不断优化律师参与信访接待、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加强风险预防。除了继续坚持律师在法律援助中心、市大调解中心、信访局“轮流值班”制度以外,推进律师参与重大、疑难信访积案的化解工作。
三、实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新突破
特殊人群管理既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围绕“防风险”,实行更加靠前的预警管控机制。要以底数准、动态清、管得住、服务好为目标,深入开展严格执法、严格管理、掌实情、重实控“双严双实”集中整治活动,确保六大专项行动预期目标全面完成。
(一)围绕系统治理,加强执法力量。努力适应社区矫正教育管理需求,保障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效果,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社区矫正队伍整体素质。一是配齐配强一线执法力量。请各镇区领导进一步关心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确保基层司法所有1名以上政法专编人员负责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并按1:15的比例,配齐配强社区矫正社工,激发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热情。二是努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案件模拟、实战演练、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教育培训。有效整合资源,组织社区矫正执法人员赴监所观摩,邀请法院、检察院等单位专家授课指导,积极开展互帮共建活动,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三是建立健全人员考评制度。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与考评挂钩。
(二)围绕依法治理,强化规范执法。要深入开展“严格执法、严格管理”活动,加强信息核查和数据共享,集中开展不假外出、脱管漏管专项整治“天网行动”,努力彰显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严肃性,促进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一是严格执行权利义务清单,确保每项社区矫正执法活动有根有据,努力实现执法工作标准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实现程序规范、流程固化。积极推行社区矫正“中心+基地”建设模式提档升级,强化中心接收登记、宣告教育、电子监控、执法管理等工作。不断完善提级谈话制度,总结推广提级谈话工作成果及经验。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加快推进科技手段应用,完善社区服刑人员体征信息采集、电话语音汇报、电子腕带定位等技术执法配备,不断提高执法记录仪、矫务通、考勤仪等执法设备的使用率和覆盖面。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全时段监控定位。
(三)围绕综合治理,完善工作平台。完善“社区控制网”、“定位控制网”、“视频控制网”和“数据控制网”四网融合的动态管控教育平台,实现在线执法管理、教育帮扶。利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多方位数据比对;通过多渠道社会力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多层次信息掌控,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在管在控。主动与公检法等部门联系沟通,不断完善部门协作协同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形势、通报共享信息,提高防范违法犯罪及快速反应能力。要针对“三无”等重点刑满释放人员,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让刑满释放人员在温暖、包容的环境中顺利回归社会。
四、实现基层基础实战勤务的新突破
基层基础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根基和命脉。我们要围绕“补齐短板”,推动基层基础工作协调发展。
(一)推进实施“365”工程。“3”即从20xx年开始,以3年为期,分别实施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年、达标年、深化年“三年行动计划”;“6”即实现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基础保障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等六项目标;“5”即全面推进局所站的“一体化”建设、市司法局的“实战化”建设、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保障的“规范化”建设、基层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等五项工作。20xx年是基层基础建设达标年,我们要从头抓紧,全面推进全市司法行政的基层基础建设。
(二)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规范司法所标牌标识,结合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司法所服务窗口化、功能区域化。有条件的司法所实行柜台式开放服务模式,让群众享受面对面的服务。司法所办公用房要因地制宜,基本统一设置为四大区,即:便民服务区、执法管理区、矛盾调处区、日常办公区。
(三)加强经费、装备保障。补齐短板,各项业务经费要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业务开展和司法所建设。在以往基础上,再为各镇区统一配备一批电脑、生物考勤仪、电瓶车等必需的业务装备,不断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
五、实现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新突破
20xx年是司法行政队伍“三化”建设的提升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提效率”,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
(一)以正规化建设为“首要着力点”,突出抓好源头规范。把全面从严管理作为正规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贯彻落实的重要讲话和各级会议精神,增强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廉洁自律制度,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延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增强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意识。举办一次以“学习先进模范、扎根司法行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展示全系统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崭新形象。修订完善制度体系,做到“以制度管理队伍、以规定约束干部”。通过规范机构人员,规范岗位职责,规范执法执业,做到“明确标准、规范管理”,实现系统内各层级内部管理体制完善,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执法执业行为规范高效。
(二)以专业化建设为“长远增长点”,稳步调整队伍结构。要把加强业务素质作为提升能力的第一要务。组织全系统内20xx年新进人员参加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职业能力考试。建立健全干部培训交流、选拔任用、实绩考评等机制,实现人才配置“梯次化”;稳步实施专业培训,加强公证员专业技能培训和高端人才培养,在省、市的公证质量检查中,确保合格率100%。加快律师人才培养,开展新律师业务技能提升培训活动,有效提升律师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化”。着重增强社区矫正实战能力,选派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业务轮训,实现知识更新“及时化”;对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促进和提高法律援助的管理水平和办案质量。大力推进能力培养,重点抓好机关干部执行、协调、写作、学习和创新等“五种能力”培养,广泛吸收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高素质人才加入司法行政专家库。
(三)以职业化建设为“发展根本点”,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初步建立职业能力素质评估培养和素质提升奖励机制,试点推行干部履职能力评估标准,保护机关干部身心健康;固化硬指标,全面落实职业保障,做到“凝魂聚神、树好形象”,实现职业制度更加完善。制定出台专职社工队伍建设管理办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实专职社工队伍。传递正能量,积极弘扬职业文化,使得广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精气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公证处和法律援助中心要继续做好“人民满意示范窗口”创建工作。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司法行政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勇于担当,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