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讲话(2)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讲话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讲话(三)
同志们:
区委、区政府隆重召开这次全区农村工作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区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可以说,这既是一次明任务、定措施的工作会,又是一次强信心、鼓干劲的动员会。通过这次会议,必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为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通过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支农的有效措施,全区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显著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年期盼、十分难得的喜人态势。一是农业基础趋稳。积极争取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能源、扶贫开发、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道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二是产业优势凸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培育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基地和养殖小区,种、养、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农业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变为经济产业优势。三是工作亮点频出。通过整合项目、资源、资金,整流域兴办专业生产示范点,城郊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基地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大亮点。“花牛”苹果喜获“中华名果”称号,并被评为20*年**推荐果品。曹石、花牛、高家湾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走在了省市前列。承办了全省首届水果生产发展研讨会,农村能源“一池三改”后续管理服务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分别在省市创出了先进经验。四是农村大局和谐。高度重视人本民生,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下大气力解决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保了农村社会大局的和谐安定。总体来看,全区农业生产势头好、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享受实惠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政策好、天时顺、人心齐的结果,其中更多地凝结着乡村两级干部尤其是广大村支部书记的心血与汗水。一年来,大家不计报酬低,不怨工作苦,求富思变,克难攻坚,积极带领广大群众强基础、兴产业、抓项目、促发展,干成了一件件实事,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为全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区委、区政府对你们一年来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也是十分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辛辛苦苦、默默无闻奋战在农村第一线的村党支部书记以及所有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关于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前面几位领导已讲得非常详细,非常具体。下面,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国家扶持“三农”工作的历史机遇,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持续趋好,这是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归根结底,党的农村政策好才是根本。从1982年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起,时至今日已下发了9个指导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这充分说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纵观这9个“1号文件”,尽管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为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初期连续五个“1号文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出台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基本解决了全国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之后的两个“1号文件”,主要是针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制定,极大地促进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而去年和今年相继出台的两个“1号文件”,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出台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更加顺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更加符合农民群众的意愿。
和以往相比,今年的“1号文件”抓住了“三农”问题的关键,制订了更加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增大了对“三农”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比例,具有更高的含金量。一是明确提出“三个继续高于”原则: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二是以种粮农民直补和良种、农机、农资补贴为主的“四补贴”政策将不折不扣地落实;三是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1.48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将免费得到课本,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住校生生活补助标准也将相应提高;四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家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要高于上年,用于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要高于上年,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要高于上年。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将达到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从这些令人欣喜的信息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中央正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的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在继续向“三农”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形势,这么好的机遇,必将鼓舞全区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干劲,必将坚定我们建设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央两个新的“1号文件”的深入落实,我区农业发展步伐将会更快,一个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农业发展局面不久将会形成。
但是,我们应当更加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欠帐很大,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十分明显,这一切都说明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正处于至关重要的爬坡阶段。因此,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松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促进全区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0*年是六届区委、区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实现“打造经济强区、构建和谐*”的宏伟蓝图至关重要。从春节过后区上对各乡镇班子运行、工作谋划启动等情况的调研检查来看,今年各乡镇不等不拖,早安排、早动手,一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和春耕生产已全面展开,特别是乡镇领导班子普遍有朝气、有决心、有干劲,呈现出负重拼搏、争先创优的良好精神状态,已为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努力将这一良好势态保持下去,更加自觉地把“三农”问题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要着力在做大、做强、做优现代农业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一是培植特色产业,做大现代农业。近年来,各乡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使林果、畜牧、蔬菜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基地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品牌不响的问题还很突出。为此,要在突出抓好城郊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基地建设的同时,稳步扩大东部干果、中部鲜果、城郊蔬菜和三新阳地区畜牧为主要特色的农业产业经济带,促使特色优质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乡村两级必须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择一两个方面实施重点突破,把分布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的种植项目以及一些传统家庭养殖项目进行整合,加快培育一大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农民实在在的经济收入。二是延长市场链接,做强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培育扶持,目前全区已有各级龙头企业20多家,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我们要继续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不论是哪一级哪一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只要与农户有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在项目申报、投资信贷、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重点照顾,促其做大做强。各乡镇、农口各部门要按照“发展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的要求,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入农业,积极引进和创办一批果品、蔬菜及畜禽产品贮藏、加工企业,逐步在全区各个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培育起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新格局,从而实现企业原料供应和农户增收的共赢。
三是突出科技兴农,做优现代农业。农业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要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紧紧围绕全区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开发,尽快建立一支涵盖种、养、加各领域的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指导专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力量。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着力培养一批科技示范大户,引导带动群众投身于产业建设之中。要把各种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武装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档次,不仅要实现高产,而且要卖出高价。要充分发挥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名优农产品、畜禽新品种、农业新技术的引进、选育和推广,逐步形成一系列优质品牌,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围绕改善基础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按照中央关于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突出抓好“路、水、气”等实事和村容整治、扶贫开发等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一,突出抓好农村道路建设。今年,省上将启动实施“东部交通大会战”战略,其中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达14.6亿元,同时市上提出要在五年内实现100%的乡镇、50%的行政村通油路的目标,并将下达我区的“通达工程”任务由15条100.5公里上调到156条350公里,这为我们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等级水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乡村两级要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不断掀起农村道路建设的热潮,切实做好道路路基处理、改造整修等前期准备工作和日常养护,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省市的关注,为争取通乡、通村油路项目创造条件。交通部门和各乡镇要综合考虑沿线的人口数量、产业特点等因素,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农村道路走向和线型,为通乡、通村公路顺利建设奠定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上级补助、社会捐助、部门帮助、农民自助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保证农路建设的投入。这里我要重点强调,尽管今年“通达工程”的任务十分艰巨,用地拆迁量大面宽,但乡村两级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服务协调,组织群众严格按设计标准完成好路基工程,确保所有新建农机路全部实现等级化,决不能知难而退、坐失良机。
第二,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和农村沼气建设。广大基层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在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等项目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引导组织农民集中投工投劳,落实自筹资金和自备物资,兴建一批小型水利工程,尽快改变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状况。要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在彻底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的同时,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真正让农民群众饮用卫生水、放心水。渭北干旱缺水山区的乡村要继续争取人饮工程项目,打水窖、修塘坝,稳定解决水源,确保不发生新的水荒。要积极推广近几年来农村沼气“一池三改”的成功经验,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完善后续服务管理,扩大沼气用户覆盖面,以沼气建设带动支柱产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突出抓好示范村建设。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引导是关键。去年,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带动”工程,在不同区域筛选了30个经济实力强、基础条件好的行政村进行了试点。就目前来看,这30个示范村建设已在产业培植、村容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曹石、花牛、高家湾等村走在了省市前列,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开了个好头。今年,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特别是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中滩镇蒲甸、缑杨、张白3村和市列10个第二批示范村,一定要立足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有益经验,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务必在主导产业培育、小康住宅建设、农村沼气开发、水电路配套、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每个示范点都呈现出“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新景象。要加强对示范村的重点扶持,有关部门在安排项目和资金时,要主动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倾斜,保证建设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示范村建设取得实效。要注重分类指导,城郊和川区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示范村,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在村庄改造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率先实现突破;山区、林区经济条件相对差的示范村,要量力而行,着力改善基础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民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尽快让农民致富奔小康。总的要求就是要点上出经验,面上出成绩,通过示范引导,让区级示范点更具辐射带动能力,乡镇示范点创出特色亮点,年内力争再创出3—5个规格高、代表性强的典型示范村,以此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第四,突出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当前,全区村庄环境卫生普遍较差,这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乡村两级必须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和“三清五改”村容村貌整治活动,重点解决村庄道路、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力争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及乡镇中心村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这里我特别要对各位村党支部书记强调一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我们的原则是“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区委、区政府将把村容整治情况作为农民群众是否积极主动投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一个村的村容村貌长期得不到治理,不管其它条件再好,区上也决不会将其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予以扶持,更不会安排国家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因此,广大村干部要切实将群众发动起来,通过村容整治为本村新农村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下一步建设打好基础。
第五,突出抓好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贫困地区。目前我区农村尚有1.7万绝对贫困人口和5.29万低收入人口,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更要从难处着力,以今年新列11个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为重点,集中力量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要选好扶贫开发的路子,一个乡镇有一个乡镇的特点,一个村有一个村的优势,如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产业优势为效益优势,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希望在座的各位特别是相关项目乡镇、项目村的负责同志多动脑筋,多用心思,重点研究,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力争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帮扶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做到扶贫到村到户,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领导和单位不撤离,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三)围绕拓宽增收渠道,超常规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转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而且对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一要强化技能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输转创造有利条件。要积极整合并充分利用党校、农广校、农机校、职教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资源,认真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帮助农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实现由劳力型向技能型的重大转变,逐步改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卖力气、打苦工、低收入的现状。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想干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见效快就培训什么,围绕我区产业发展和劳务市场之所需,建立一批骨干专业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从区直部门和单位选聘一批科技人员,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努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二要开拓劳务市场。要在进一步巩固老基地的同时,把目光盯在用工需求量大、劳动保障条件好、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和地区,作为开辟劳务市场的主攻方向,利用在外知名人士和务工人员老乡会等民间组织的关系,加强沟通联系,大力宣传我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外地企业、用人单位和劳务机构来我区开展用工招聘活动,建立良好的输转、接收合作关系。要坚持实施能人带动战略,积极推广渭南、五龙等乡镇“走出一人、带动一片,走出一片、带动一村”的有效做法,鼓励有资本、有实力的外出务工能人有组织输出,成规模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