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农村文化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 佩珊0 分享

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承担着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农村文化工作会议讲话(一):

一、肯定成绩,切实加强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文化的投入明显加大,农村文化的设施不断完善,截至当前,建成东海明珠、金海岸文化明珠乡镇114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分中心82个,初步形成市、县、乡三级文化网络;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和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97.6%和97.4%。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强,通过实施送戏、送电影、送书“三送”工程,2006年以来向广大农村送电影25000多场、演出400多场、图书3200多册;解决了600多个行政村、12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电视联网问题。今年还举办了全市首届农民艺术节,推动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社区文化、村落文化、节日文化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农村活跃着90多支电影放映队、50多个业余文物保护组织和500多名业余文保员、70多家民间职业剧团、1500多支业余文体队伍,集聚了3万多名业余文体骨干;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不断涌现。《荆钗记》、《星星花为媒》等多部作品(节目)获得国家级奖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稳定。

农村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相对滞后,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等需求。

二、理清思路,正确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强文化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和基本方式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温州特色的先进文化。到20xx年基本建成同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遍布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村文化活动经常化、大众化,并形成资源共享、共建联办的良好格局,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力争使温州的农村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三个温州”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至20xx年,全市农村基本形成符合文化大市建设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格局,文化阵地覆盖面、文化资源利用率、文化服务能力等主要发展指标同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相适应,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建成5个以上全国或省级文化先进县(市、区)、200个“浙江东海文化明珠”和“温州市金海岸文化网工程”、200个省(市)文化示范村(社区)、200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二级中心。坚持每年送文艺演出、电影、图书到农村基层,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每年各组织一次以上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文化展演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全市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中心村放映覆盖率达到100%,每个乡镇每2个月看一场演出,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视广播电视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实现“2131”工程提出的各项目标。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基本实现各行政村建有广播室,有线广播农民收听覆盖率达到80%左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面貌有所改观,农村整体文明程度有所提高,文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讲求实效,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作

(一)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培育多层次的农村文化人才体系。一是健全乡镇文化员队伍。要面向大众,面向市场,全面推行聘用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二是培养农村文艺骨干队伍。要注重发现和培养“乡土艺术家”,让他们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三是壮大农民业余文化队伍。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组织各种文化队伍,力争每个村拥有一支以上农民业余文化队伍。四是扶持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

(二)继续抓好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文化工作的基础。到20xx年,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县的图书馆、文化馆要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即1500平方米; 三区两市要达到国家一级馆即2500平方米的标准;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建设集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要注重发挥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综合功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发挥最大效用。

(三)充分保护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要切实加强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加强历史文化的内涵研究,努力开创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的新局面。我们要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地开展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并结合普查工作,切实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深对温州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繁荣农村文化,一方面要抓好文化下乡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农民搞好自办文化活动。要坚持典型引路,在继续抓好文化先进县、“东海文化明珠”、“金海岸文化网”、文化示范村等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实施农村文化示范户创建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文化全面繁荣。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首先,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文化产业。要顺应农民对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大力发展电影电视放映、图书报刊阅读、文艺演出、竞技比赛、教育培训、信息传播、科技推广等新型文化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其次,要让农村传统文化产业重放光彩。我市农村传统文化门类众多,内涵丰富,要在确保原生态文化所蕴涵的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完整性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木雕、陶瓷、竹编等民间工艺项目,扶持戏曲、杂技等民族表演项目,发展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第三,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农村文化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市场潜力很大。大力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主体,提升农村文化品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农村文化场所、各类出版物的管理,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六)全面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加快培养顺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一是要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重点抓好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二是要适时把农民培训工作的重心从“应急型”向“技能型”转移。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重点抓好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后备劳动力培训,让他们通过半年到一年的培训,获得一项专业证书,掌握一门技能。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村低保家庭人员的培训。针对农村低保户创业无门路、就业无技能的情况,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着力在解决他们就业增收方面取得突破。

四、加强领导,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重中之重,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强化县、乡政府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建,形成合力。要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干部晋升考核,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农村文化工作考核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加大农村文化投入,是当前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农村文化建设保障。市、县二级财政均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随着财力的增长,投入力度要逐年加大。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加大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文化投入。同时,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产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工农共建活动,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三)改革创新,激发活力。要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不断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一是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明确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深化内部改革,明确岗位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完善农村文化生产创作机制。加大对农村优秀题材和优秀作品的投入和奖励力度,将农村题材纳入影视制作、舞台艺术生产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在出品总量中占有一定比例,推出更多更优秀的农村文艺作品。三是改进政府投入方式。通过项目招标、公办民营等形式,提高农村文化投入效益;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扶持农民自办文化,使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四是积极引导农民文化消费。培育繁荣有序的农村文化市场,进一步增强农村文化“自我造血”功能,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农村文化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经州委同意,今天,我们召开全州农村文化工作现场会。这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参观考察示范项目、相互交流经验,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机制,提前谋划推广文化院坝建设,全面推动农牧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州文化繁荣发展。刚才,贺松同志通报了全州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省委宣传部领导作了重要指导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阿坝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高度重视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推动阿坝文化建设是有效争取人心的需要。我州作为反分裂维稳重点地区和前沿,西方反华势力和__分裂集团始终都把思想渗透作为与我争取人心的长期斗争,我们不积极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就会缺位,被敌对势力牵制。阿坝3·16发生之后,我们加大对非法出版物的查缴力度,从中发现许多重点领域意识形态都被敌对势力侵蚀。因此,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特别要加强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在薄弱环节补短板,在落后地区补欠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浓厚的文化土壤,为实现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稳定器。

(二)推动阿坝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三百”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各县都下大力气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标准,我们在努力实现“三好两富”的同时,要同步推进精神家园建设。努力建设集宣传教育、文体娱乐、应急广播、科技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藏区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有效路径,保障农牧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三)推动阿坝文化建设是打造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现实路径。我州自然、人文资源富集,在打造旅游二次创业、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进程中,潜力巨大、优势突出。不仅仅是九寨、黄龙、四姑娘山等景区,近年来悄然走俏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游等等,更被广大游客所青睐。我们要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依托文化旅游全域建设,推动农牧民就业多元化,实现助农增收文化富民。

二、客观认识我州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增强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们按照“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总要求,扎实开展“以文促宣、以宣促稳”系列宣传文化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文化认同、人心思定,为推动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固本培元夯实文化强州的根基。大力建设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州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4个、文物管理所9个,县级博物馆(纪念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2个、农家书屋1354个、寺庙书屋253个。今年,全州“两馆一站一屋”免费开放接待公众达103万人次。

(二)文艺精品工程出作品出人才,培育塑造了阿坝人文精神和文化形象。按照作明书记“三管齐下、三箭齐发”要求,积极探索“以文促宣、以文促稳”新形式。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兑付60万元创作经费,九寨沟、松潘、金川、小金和马尔康等县也先后设立文艺创作基金,有力地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创作热情。电影《马奈的新娘》、纪录片《历史的记忆·和谐的家园》、歌曲《感恩歌》、广播剧《羌山上的瓦尔俄足》、图书《东女国传说》获四川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三)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探索出文旅结合跨越发展的成功模式。着力实施“一州二节庆十四园区十四品牌、一县一节庆一风情、一乡一特色一节点、一寨一景观一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乡村文化旅游蓬勃发展,各县一批具有藏羌文化特色的魅力乡镇、旅游精品村寨和幸福美丽家园成为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汶川映秀东村文化创意园近10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驻并对外营业,“茂县古羌城”向游人正式开放,“夜游松州”项目全面启动,安多风情一条街对游客开放。《九寨千古情》、《羌魂》、《天地松州》等歌舞演艺项目正式对外驻演,今年,全州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收入达5亿元,文旅结合相融互动,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喜人、大有作为。

(四)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树立了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总结建州60周年举办《美丽阿坝》、《阿坝梦》大型文艺演出的成功经验,用新理念办好中国四川阿坝国际熊猫节、中国四川阿坝大九寨冰瀑旅游节、中国四川阿坝大草原牦牛文化节、中国四川阿坝大禹文化节和“一县一节一品牌”等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艺术盛会,鼓励和支持藏羌歌舞精品剧目出境演出,充分展示了阿坝新形象和广大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真正把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办成了展示成就、振奋精神、加快发展的盛会。

(五)开展乡村文体活动,提升广大群众精气神。以全州乡(镇)、村(社区)为重点,结合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广泛开展“欢乐乡村·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举行“我们的中国梦”、“美丽阿坝”、“喜迎国庆·欢乐金秋”等系列主题活动,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各县乡村广泛开展“铭恩奋进·千村同唱感恩歌”、农牧民篮球运动会活动,充分展示全州干部群众豪迈跨越的精神风貌。开展“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双同·感恩报国”等主题活动,讲清“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唱响了时代主旋律。

纵观全州农村文化工作,可以说亮点纷呈、特色浓郁、竞展魅力、令人鼓舞,特别是九寨沟县突出文化引领建设全域九寨成绩斐然。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基层工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欠账多,地区发展不均衡,并且“重建轻管”现象十分突出;文艺人才缺乏,文化传承人青黄不接,群众文化自觉意识落后;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产业主体偏向低端、弱小、分散,缺乏创新引领、集聚集约发展能力,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少。下一步,我们要倍加努力,全面推动阿坝文化繁荣发展。

三、明确任务、主动作为,全面提升阿坝软实力

按照“把阿坝州打造成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全力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一)统筹布局,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积极维护藏区长治久安。

一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年来,牧区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横向比较,仍然十分薄弱。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州、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向高半山、边远牧区倾斜,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文化配套建设。积极推进定居点文化活动室建设,切实加强读物配送。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加快农家书屋由点到面推进。积极探索完善出版物选、配、送、管、用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农家书屋”这一重要平台,向高半山农民朋友奉献“文化大世界”的精彩内容。大力实施文化院坝建设。特别是先行先试建设的40个幸福美丽新农村(社区)文化院坝,要给州委州政府交出一份圆满答卷。按照省上要求,明年,幸福美丽新农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将全面推开,请各地提前谋划做好准备。

二是繁荣文化活动,鼓舞发展士气。继续发挥文化抚慰心灵、振奋信心的作用。把“故乡情”音乐作品展播作为深入开展“感恩奋进大家唱”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机关、学校、乡镇村、社区广泛推广传唱。组织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流动文化服务车”、“流动电影放映队”、“流动文化服务包”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送到农村、企业、社区、学校、部队等基层单位。发动群众成立文化组织,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感恩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是保护开发民族文化遗产,展示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涵。继续加强对文化遗产、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珍贵馆藏文物、藏羌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培养,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

(二)发挥优势,做大文化产业。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已联合发布《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划分为核心区域、辐射区域和城市枢纽3各部分,阿坝被列入核心区域。

一是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项目。茂县羌族民俗文化演艺街区、四川禹王谷大禹文化产业园2个项目被文化部公布为20xx年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汶川藏羌农耕文化博览馆、阿坝日报社全媒体建设2个项目纳入四川省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谜》、羌族非遗文化工艺品产业研发基地、羌族释比原真文化活态保护与演艺剧目、青铜铸造及锻打藏传佛教各类脸谱4个项目已推荐申报四川省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正在组织开展阿坝州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各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做好相关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储备、申报和实施工作。

二是深度推进文旅相融互动。坚持文化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精品发展六大战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州的潜力和优势,加快构建“一线一廊六带”文化产业带,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兴建产业园区,推动藏羌织绣等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化进程,推出既有传统文化符号,又有时尚元素,有看点、有卖点的系列文化产品,集中推出文化优势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挖掘、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扶持、推动具有文化底蕴、资源特色、产业基础的镇(乡)、村、历史街区和创意农庄、牧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三是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省、州都已陆续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项目扶持、贷款贴息、绩效奖励等方式扶持文化产业主体,各县也要积极争取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并积极协调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推进文化金融合作发展。

(三)结合实际,深化体制改革。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已经召开,按照上下对口的“蜂窝煤”政策,州上正在调整完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一是实施人才兴文计划。全面提升阿坝软实力,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合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其根本所在,需走人才兴文、人才强文之路。要大力奖励扶持乡土文化能人、文化积极分子和非遗传承人,配齐配强镇综合文化站专干、文化院坝组织者,并加强培训培养力度,推进对口帮扶交流锻炼、上挂下派岗位培养等方式,培育引进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

二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绩效激励作用,建立完善内部分配机制,激发内生活力提升服务能力。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州博物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有序推进组建理事会。深化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阿坝分公司资源整合,加快完成人员分流转换。

三是探索阿坝日报社全媒体建设。推动阿坝日报社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积极开创共同发展、共同融合的新模式,建设“阿坝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努力把阿坝新闻网、阿坝藏汉文手机报打造成覆盖面最广、传播速度最快、效果最强的宣传舆论阵地。

四是推进阿坝州电视台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构建和完善现代传媒制度,实现传播能力现代化,有效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实现平均分配向绩效分配转变;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提高自办节目的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县要对接州上的《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县域实际,推动相关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同志们,盛世兴文,文兴伟业。保护文脉、承前启后责任重大,传承文化、继往开来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身心担当起繁荣发展文化的大任,为建设与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相适应的文化强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村文化工作会议讲话(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部署春节文艺会调演、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刚才,骆局长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借今天的会议,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农村文化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10月份,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起,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胡锦涛在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这对广大文化工作者来说,既是难得的大好机遇,又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全市文化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充分认识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工作,推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泰兴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我市经济建设保持着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六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与此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摘得“全国文化工作县(市)”的国字号招牌,这其中也凝结了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面对成绩,我们要冷静思考:我市乡镇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否协调?农村文化发展现状与国字号招牌是否匹配?说实在话,我感到有差距。事实上,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他们想驾驭全球,建立单极世界,他们运用的主要手段表面上看是武力,而实质上是文化、思想和观念,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占全球的60%以上。我们国家已经日益感受到来自西方文化侵袭的危险,在一定意义上讲,已经威胁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最近两年,大家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看到,中国连续在法国、德国、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主要就是加强文化交流,向西方国家灌输中国的思想、观念,传播东方文化,加深互相之间的理解,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同样的道理,在国内,具有深厚文化影响力的城市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如“印象丽江”、“丽水金沙”、“神气九寨”,景点可以提炼文化,而文化可以提升景点。有文化的景点,有文化的城市影响力才是持久而深远的。当然,泰兴的文化资源相对匮乏,但挖掘打造的功夫也不够。因此,我们要全面学习、认真领会十七大会议精神,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将文化工作与经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推进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健康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不断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建设好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今年初,我带领市委宣传部、农工办的同志就我市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和问题作了较为认真的调查,历时两个多月,召开了农村座谈会12次,部门座谈会1次,走访了5个部门,发放调查表1560份,我们的调查报告《从最迫切、最现实、最根本之处抓起》刊登在《大众社会科学》上,被泰州市作为重点调研成果推荐到省委宣传部。在调研中,我们对农村文化工作作了重点剖解,现状确实令人焦虑:不少乡镇文化阵地被移作他用,有的处于闲置状态。文化活动阵地真正能有序运转的不到一半。从问卷调查看,经常去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农民占13%,偶尔去的占27%,一次没有去过的占23%,还有37%的人根本不知道文化站在哪里。文艺骨干缺乏,文化队伍解散,群众文化活动少。调查中发现,目前文化站大都是站长一人,没有专门的文化经费,过去的文化队伍已经解散多年,一些文艺骨干已经不再从事文化工作,少数文艺工作者凑成农村“表演队”,有些甚至演变成“哭丧队”,成为播种庸俗落后文化的宣传队。调查中,在问及“你平时主要娱乐活动”时,64%的农民选择打麻将、打牌或看电视。民间文化、乡土文化、特色文化日渐萎缩。许多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和表演绝活,如一些传统的木偶、花鼓、小戏等正在慢慢消失。我们调查后认为,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非常强烈,农村文化建设急需“提速”,这无论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还是“以文化人”,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文化的小康是枯燥乏味的,是空洞浮躁的。

二、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围绕抓建设、抓活动、抓特色,兴起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近年来,中央、省对农村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20xx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xx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并把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作为农村新五件实事之一;此后,又陆续出台了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等。从上述一系列的政策动向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高层对文化工作,尤其对农村文化工作非常关注。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地投身农村文化事业,力求有新的起色、新的作为。

抓建设,就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的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和条件。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一直是我们文化工作中的一条短腿,缺乏基础设施,开展农民文化活动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文化设施是公共服务产品,必须由公共财政来承担,因此,各乡镇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要乘着省政府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的东风,研究制定本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方案,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今年,我市胡庄、元竹、分界、溪桥等四个乡镇承担了达标建设任务,其中,分界、溪桥已正式启用,像胡庄镇文化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进行改造扩建,这一做法值得其他乡镇学习借鉴。各乡镇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率先在34个试点村以及41个先行村抓好村文化室建设。村文化活动室要与党员远程教育活动、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农民培训活动等结合起来,要与“农家书屋”建设结合起来,也可以与驻村中小学、企业单位共建共享,努力完成50%以上的村建成文化活动室的总体目标。

抓活动,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当今,随着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丰富农民的生活内涵、提升农民的生活品位、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就成为我们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任务。当前,各乡镇要积极做好春节文艺会调演的有关工作,并以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农闲之际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要努力创新活动形式和方法,注重挖掘当地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组织开展符合现代农民审美情趣、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泰兴镇的社区文化、黄桥镇的群众文化就要保护好、引导好、组织好、繁荣好。要加强对文化“游击队”的引导、管理、监督,让有益文化活动成为农民的“主餐”。要抓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农村文化活动中“唱主角”。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阵地功能,让各类文化项目成为开展农民的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抓特色,就是要积极培育“一乡一品”的特色文化。各乡镇要在挖掘、保护、利用民间文化资源上下气力,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把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提炼成特色文化。我市现有的银杏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要不断地培育好、传承好、利用好、弘扬好。目前,中央、省对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极其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进行了部署,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正在抓紧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希望各乡镇按照有关要求,对本乡镇的非遗项目和文物,逐一摸底,全面普查,立项申报。如溪桥的杖头木偶、泰兴花鼓;黄桥的烧饼、口头文学;宣堡的鼓儿书、银杏嫁接技术、馄饨;曲霞的汤包等,都可以申报非遗项目。这里,我要强调一件事,市文化局要尽快启动泰兴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要结合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联合市档案局、文联、社科联以及一些群众团体、民间团体等,组织一些地方文化名人,热心历史研究的专家,把泰兴历史文化的脉络理顺,把闪烁泰兴特色的精品保护好,传承好,不要给后人留下遗憾。全市各乡镇、系统、部门都要积极做好配合,把好事做好。

三、充分激发工作活力,着力推动文化创新,加快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民文化乐园

文化属于精神领域范畴,思想总是处于运动、前进状态之中,所以,我们惟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让文化适应经济发展,让文化引领社会前进。

一是要增强创新意识。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仅是量的增长,更意味着质的提升和突破,而质的提升关键靠创新。可以说,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魂,是文化的魅力之本,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农村文化创新也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熟知的小品演员赵本山、高秀敏、宋丹丹,他们本身来自农村,他们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来源于农村,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百姓,所以,大家看了以后感到很亲切。如果我们认真观察细节、认真体验生活,完全可以创作出具有泰兴乡土气息的文艺精品。以前,我市创作的“送礼”、“买车”等作品就很有地方特色,很受观众喜爱。创新要贯穿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文化传播手段也要创新,我们有的好作品不会宣传、不善于推介,往往“待字闺中”,不为人所知。如我市文艺工作者张海创作的《跟你走》就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他的另一首词《银杏寄深情》入选献给党的十七大专题唱片《走进新辉煌》。我们要借助现代传媒,大力宣传最新文化成果,提升泰兴文化的知名度。总之,农村文化工作创新就是要在遵循文化规律的基础上,紧贴农村、农业、农民实际,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努力做到在内容上有独创,在形式手段上有新意。

二是要推进机制创新。机制是开展文化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文化工作领导机制。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一支党性强、业务精、作风实的文化工作队伍。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要勇于担当文化工作的领导责任,重视加强文化站的队伍建设,要把有能力、懂文化、年富力强的人配备到文化工作管理岗位上。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文化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为农村文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公益性文化事业。各乡镇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文化设施建设到位,保障文化活动正常开展。要充分运用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借助社会力量资助和兴办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格局。这里,我谈谈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文化工作与经济发展并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做好文化工作关键是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像胡庄、横垛等经济薄弱的乡镇,还能建成标准化文化站,而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就值得我们深思。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文化工作考核机制,量化目标,落实责任,进行有效地压力传递,充分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蓬勃活力。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有句诗叫做“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我们借助十七大的“东风”,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共同建设好我们的文化家园,共同推动我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看过农村文化工作会议讲话的人还看了:

1.在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2.文化工作会议讲话

3.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4.新农村建设会议讲话

5.最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6.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讲话稿

121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