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会议讲话稿范文
旅游业又称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是二战以来发展最快的第三产业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旅游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
旅游会议讲话稿(一):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加快旅游发展建设旅游大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旅游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旅游业从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市委、市政府也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助推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各地诸如**、**、**等都把发展旅游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渝东南各区县也纷纷强打绿色生态牌,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因此,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大区,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需要。
第一,加快旅游发展建设旅游大区是贯彻落实国市精神、促进生态保护发展的具体举措。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国家发展战略,旅游业由此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和先导产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坚持绿色发展”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强调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积极践行国家发展战略中,通过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全市差异化协调发展,并要求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并把“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作为渝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市委四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全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这些都为包括**在内的渝东南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区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致力于建设旅游大区,是区委、区政府认真分析我区产业结构,围绕我区生态优势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支撑点作出的战略选择,既是用新的理念贯彻落实国市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二,加快旅游发展建设旅游大区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市委、市政府定位的渝东南中心城市,如何让中心城市名符其实?就是要快速做大经济总量,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而加快旅游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的现实选择。从优化产业结构看,我区虽然近年来在稳定农业、壮大工业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目前在产业发展上多点支撑的格局还未形成,**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3:56.5:34.2,三产业的占比明显偏低;同时我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很典型,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人口、产业快速集聚,导致环境资源要素日益趋紧,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求突破。旅游业的崛起能快速带动三产业发展,从而起到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从建设中心城市看,但凡一个经济中心基本都是旅游集散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分别达到2.57亿人次、2.6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3997亿元、3415.96亿元;区域性中心城市如毗邻的湖北**市、湖南**市、**市**年的游客数量也分别达到1100万、915万、388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为75亿元、58.8亿元、248.7亿元。**要建成名副其实的渝东南中心城市,必须通过做强产业基础来推动发展,亟需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与工业化、城镇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抓,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催化、调节和带动作用,促进第三产业的成长和壮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发展旅游对于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聚集城市人口都有重要作用。
第三,加快旅游发展建设旅游大区是凸显我区自然生态优势、增添发展动力的快捷途径。“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全市“十三五”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对**来讲,既是机遇,更是责任。从生态优势上看,我区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单体300多个,涵盖山水、民俗、古迹等8大主类、31个亚类,集山水峡谷一体,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兼备,资源品味独特;区域性立体交通枢纽基本形成,已经与**、铜仁、**、**等旅游景区形成**旅游环线;目前全区拥有小南海、**古镇、蒲花暗河3个国家4a景区,拥有国家地质公园等5个国家级品牌,具备建设旅游大区的基础条件。从发展动力上看,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强、关联度高、覆盖面广、消费潜力大并对多个领域都可发挥促进作用的优势产业。旅游业关联109个行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因此,加快发展旅游业,必将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强大动力。
第四,加快旅游发展建设旅游大区是顺应百姓期盼、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加快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强劲带动经济发展,而且能有效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对比周边旅游发展**不能落后。近几年,周边区县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旅游产业引领绿色经济崛起。武隆按照“世界震撼、百年不落后”的要求,成功创建以仙女山5a级景区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年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8万人次、56.6亿元,在全国叫响了“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等旅游形象品牌;酉阳仅用短短两年时间就成功地把桃花源从国家4a级景区打造成5a级景区,**年全县游客数量与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了700.2万人次、25亿元,那句“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的心中,一个在**酉阳”传遍了大江南北;彭水更是在一个没有华夏三祖之一的蚩尤祭祀地的背景下,在新城划地10000亩,无中生有地打造蚩尤九黎城,成为全国目前唯一的蚩尤祭祀地,**年全县游客数量与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了1042万人次、33.5亿元。周边旅游都被演绎得风生水起,但**作为渝东南中心城市,旅游发展反而落后,且面临被周边区县旅游强劲发展态势屏蔽化的危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富民增收。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对不同层次劳动力吸纳能力强,1个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能带来5个社会就业机会,可以为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我区是国定贫困区,明年脱贫摘帽任务艰巨,旅游业是促进财富流动和再分配的产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一部分城市购买力向农村转移,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旅游业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旅游业能有效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幸福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又能促进旅游业上档升级,形成良性互动。我们正在推进“两城同创”工作,其核心就是要把城市做靓,让城乡环境得到改善,从而更有利于吸引外来游客休闲观光。发展“农家乐”、“农业园”等乡村生态旅游,也是为了美化、亮化乡村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而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总之,加快发展旅游业,关乎民计民生,事关发展大局。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必须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旅游大区这一战略决策上来,切实增强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大区的信心和决心。
二、完善思路,确目标,全面开启建设旅游大区新征程
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探索完善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全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来,我区遵循“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把生态旅游作为发展重点任务之一进行部署。建设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区重要经济中心,旅游不能缺席,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全区旅游发展思路,对全区旅游发展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布局。
第一,完善旅游发展思路,以新的思路谋新的出路。围绕“旅游大区”建设,我们在“十三五”期间推动旅游大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强力实施“旅游大区”战略,以“城市靓区为依托、山水峡谷为特色、民族文化为灵魂、休闲度假为目的”,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举,收紧拳头突出重心,倾力打造**核心景区,同步打造精品线路,深度拓展旅游市场,在5年内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力争将**打造成为**区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二,细化发展目标,以细分指标保总体目标。围绕发展思路,对我区“十三五”旅游发展目标进行细化明确,按“两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成规模、五年上水平”的总体安排,分年度有序实施。20xx年,**景区硬件基本达到国家5a景区标准,阿蓬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峡谷峡江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全年接待游客7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5%以上。2017年,**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基本建成阿蓬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5.5%以上。2018年,建成小南海世界地质公园,城市峡谷峡江景区基本达到国家5a景区标准;全年接待游客达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6%。2019年,城市峡谷峡江景区力争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建成**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达1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6.5%以上。2020年,建成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7%以上。
第三,优化开发时序,以点面结合促有序推进。**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而财力又十分有限,短期内全面实施旅游开发建设不符合区情实际。必须进一步优化旅游开发时序,做到每一个阶段都有旅游“引爆点”,每一个阶段都有吸引游客的亮点景区。一是以**景区为近期旅游大发展的引爆点,集中精力推进**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二是围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冯家街道至阿蓬江镇阿蓬江“一江两岸”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三是以城市峡谷峡江景区为**中期旅游发展引爆点,争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四是统筹推进全区面上旅游开发。
第四,把握六大原则,以合理开发保持续发展。一是坚持全域布局,核心带动。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把**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以**景区等核心景区为龙头,带动全区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坚持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严格遵循空间布局,有序推进旅游要素建设,使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我区景点丰富,要认真思考每一个景点的特色优势,有的可突出民俗风情,有的可突出休闲观光,有的可突出娱乐参与。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政策推动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手段汇集各类资源、吸纳各方力量;五是坚持建管并重,管理为要。要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强化现有成熟景区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提升游客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六是坚持区域联动,融合发展。把**旅游置于渝东南、**区域旅游发展大局中,与周边地区融合联动、错位发展。
三、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全面开创建设旅游大区新局面
当前及今后几年,加快旅游业发展特别是**景区创5a的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决按照这次旅游工作会既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抓重点、强举措、求突破,扎扎实实推动全区旅游大发展,力争早日建成旅游大区。
第一,编好一套规划——以一张蓝图定未来旅游发展前景。一要在《**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邀请知名规划团队,高水平完善旅游规划。在编制我区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既不能目光短浅,也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搞概念性的纸上谈兵,要做到与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主题形象、目标任务、经济水平等“五个结合”。二要在做好旅游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认真做好旅游交通、涉旅产业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形成全区旅游发展“1+x”规划体系。三要严格遵循“先规划设计、后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特别是新景区,规划没做好,绝不能进行开发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后,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杜绝规划悬空、有规不依、随意变规等现象,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以科学规划引领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力求在景区建设上不留败笔、少留遗憾。
第二,突出一个核心——全力推进**景区创5a级旅游景区。**景区拥有两个4a级景区,是目前我区创建5a条件最成熟的景区,创建成功将对全区旅游产业起到引领和撬动作用。因此,应举全区之力创建**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合资源,打通景区,把**古镇、蒲花暗河以及蒲花农业园连成一片,形成品质上乘、观假并存、动静结合的综合旅游区。一要严格把握创5a评定标准。创建旅游品牌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考核评定内容繁多,每项基本上要得到满分或者高分,才可能确保创建成功。可以说,每一分都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每一分都是我们创建的成效,我们要以满分的标准做好工作。二要推进景区硬件项目建设。在完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系列规划基础上,按照时序推进风雨廊桥延伸工程、蒲花水乡、水上乐园等7大景观项目,迅速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加快实施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蒲花暗河环线等5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水平。三要推进景区服务设施建设。要开通主城到**景区的旅游客运班线,适时开通汽车站、火车站、机场连接景区的旅游大巴,形成便捷、快速、安全、舒适的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成为对外的形象窗口;要合理设置旅游购物场所,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让旅客把旅游产品带回家;要确保旅游景点通讯畅通,实现景区移动信号和wifi全覆盖;要在景区增设邮政服务网点,为游客提供邮政纪念服务。四要推进景区保障设施建设。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确保景区无“三乱”(乱堆、乱放、乱建)现象,确保垃圾污水达标排放;要对景区厕所进行改造,提升旅游档次。要全面落实安全机制,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监控管理,打造“平安景区”。全区上下要拧成一股绳,发挥各自作用,确保2017年**景区创建5a景区取得成功。
第三,打造一批精品——推动**旅游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一是打造阿蓬江“乡村旅游示范区”。立足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梯度推进”原则,在阿蓬江“一江两岸”特别是冯家渔滩至**一带,大力发展集民俗风情、土家民居、古镇文化、休闲农业、生态文明、体育赛事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积极打造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二是打造城市峡谷峡江5a景区。分步推进城市峡谷峡江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春节前对外开放一期工程,20xx年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2019年力争建成国家5a景区。城市峡谷峡江景区是我区旅游发展的又一个“引爆点”,5a景区的成功创建将会擎领我区旅游产业大旗,引领旅游跨越发展。三是打造其他旅游优势品牌。以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为基础,申创世界地质公园;依托板夹溪等资源,建设小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挥**国家森林公园优势,保护性开发神龟峡、武陵仙山、仰头山景区。四是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鼓励镇乡依托自身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集中打造白土山塘盖、石会中元村、水市麒麟盖高山避暑纳凉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
第四,推进一批项目——加快旅游服务上档升级。一是打造旅游立体交通枢纽。按照4c等级标准,推进**机场扩建升级工作,开辟新的旅游航线,力争“十三五”末旅客吞吐量达到30万人次。加快推进渝怀铁路复线、黔张常铁路、黔毕昭铁路、黔石高速公路、黔遵高速公路等陆上交通干线建设,努力争取开工建设**至**主城高铁。开通黔恩高速公路**北互通,扩建渝湘高速公路**南、**西互通。二是完善升级区内旅游交通。升级改造小南海、板夹溪十三寨、峡谷峡江、**古镇-蒲花暗河、神龟峡、武陵仙山等重点景区内外公路和游道,整治**古镇、蒲花暗河、小南海和神龟峡码头,提高旅游景区通行能力。三是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根据景区的特征建设具有特色化和个性化的主题酒店,围绕大众消费建设经济型旅游酒店。适度建设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星级宾馆、农家客栈、游客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景区游客接待能力。全面开通景区wifi网络,推进景区智能化管理。
第五,开辟一条新路——实现旅游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一要推动城旅融合。借实施“两城同创”之机,突出清新清凉特色,旅游空间与城市空间高度叠加,功能上高度融合,建设山水园林现代旅游城市;加快推进民族风情城、天生湖湿地公园、城市地质生态公园等城市项目建设,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二要推动文旅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资源禀赋高、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要坚持走文化与山水相互依存、深度融合的文旅之路。文化部门要做好旅游景点的文化挖掘、整理和包装,增强我区旅游文化软实力,增加旅游景区吸引力。三要推动商旅融合。利用“互联网+旅游”,推进旅游与商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旅游特色商品,推出**八宝、**十绝等旅游商品精品。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丰富节庆商业活动,从美食、购物、休闲、演艺、会展等多形式吸引游客,拉动旅游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将**的土特产品集中展示、推销给外地游客,做大做强在线旅游市场,积极迎合旅游市场“散客时代”。四要推动农旅融合。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生态农业观光园和体验农业等现代农业,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富有特色、服务健全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体验农业,加快形成全区农旅一体化格局。五要推动区域融合。区域融合利于增强产业竞争能力,我们已在**、渝东南旅游联盟发展上作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需要进一步拓展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要在旅游交通、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等方面加强务实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推动区域性旅游大发展。
第六,拓展一片市场——大力宣传营销壮大客源市场。一是尽快总结提炼**旅游主题形象。**的旅游景区较多,但一直没有一个具有特色、吸引眼球的主题形象品牌。首先,应围绕“葩拉胡”、阿蓬江等旅游品牌,认真研究策划,将所有景区的形象特色进行深度提炼、总结、归纳,充分吸纳各方意见,提炼一个既有内涵又有深度还很响亮的口号。其次,要将**所有的景区景点串在一起,实施整体包装,打捆宣传。再次,要尽快制作**旅游形象宣传片,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旅游宣传营销,迅速扩大品牌效应。二是认真策划推出精品线路品牌。以**景区为中心,辐射其它旅游组团,形成1—3日游精品旅游线路。重点以航线市场培育为依托,巩固发展广州、成都、上海、**、昆明、杭州到**至周边的跨区域旅游线路,培育打造一线城市到**至武隆、**、凤凰古城、长江三峡、神龙架、梵净山的世界级旅游线路品牌。三是探索多样化旅游营销方式。以实施“互联网+”为契机,着力构建“互联网+旅游”的营销体系。充分发挥航旅联盟的作用,精心策划包装渝东南乃至**片区跨区域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合作拓展旅游市场。抓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结合,做到线上推广、线下互动。积极打造国际溪钓节、水上运动会、“铁人三项赛”、土家摸秋节、女儿会等节会赛事品牌,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世界游客、国际友人。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力保障建设旅游大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旅游事业既是德政工程,也是惠民工程,攸关我区民生福祉和发展大计。我们必须继续高度重视,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思维、开放的视野,精心安排组织,落实保障措施,调动各方力量,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实现旅游产业华丽转身、差异化崛起。
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对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进行了调整充实,由区长**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副书记吴静任常务副组长负责抓总,相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要在研究制定全区旅游业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指导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方面切实负起责来,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同时,成立了**5a景区创建指挥部,由吴静同志任指挥长,黄南成、刘仪、林光同志任副指挥长,从相关单位和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建4个创建工作办公室。区创5a指挥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创建小组、各级各部门要服从工作大局,务实、高效、有序推进。全区涉旅部门和单位要把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拿在手上来抓;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肩负行业管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强化资金保障。一是打好政策“组合拳”。要研究好、利用好国市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整合产业发展、扶贫攻坚、中心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等扶持政策,激发和释放政策最大红利。二是搭建旅游投资平台。组建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对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ppp”投融资发展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向旅游产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方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建共享。三是加大财政刚性投入。从20xx年起,区政府每年预算3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城市形象宣传、目标市场、宣传营销和举办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品牌活动,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宽松投资环境,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力争引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真正将我区旅游产业基础做强、品牌做优、市场做大。
第三,要强化队伍建设。一是配强旅游工作队伍。调整充实旅游局的职能职责,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增设相应工作机构。增强旅游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统筹管理、驾驭旅游要素的执行能力。同时,适当充实4个管委会特别是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的人员力量,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强化旅游人才培训。依托旅游职业学院和区职教中心,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教育培训。积极推行持证上岗和技术等级评定制度,推进导游社会化进程,优化旅游导游队伍结构。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软环境。三是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制定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建立符合我区旅游发展现实需要的人才培养和进入机制,构建优胜劣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生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执行力,提升工作质量,统筹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第四,要强化协调配合。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高度,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增强“旅游发展、人人有责”的意识。全区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各项工作规划、建设思路、项目布局都要结合旅游发展来打造,做到政策向旅游倾斜、资金向旅游集中、人才向旅游聚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推进“两城同创”,打造城市靓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五,要强化监督考核。一是切实加强依法治旅工作。依法治旅是建设旅游大区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依法治旅工作长效机制,迅速在全区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旅游发展新局面。二是加强对涉旅单位的考核。区旅游局和区统计局要研究确定旅游产业发展考核主要指标,区考核办、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汇总,开展日常考核。三是加强对旅游企业的考核。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针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考核奖惩办法,对升级达标、经营业绩突出、获得国家和市级表彰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给予奖励;对在开拓市场、组织客源、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和相关人员给予补助和奖励;对游客投诉率高、经营管理不善、破坏资源环境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取消从业资格,责令退出旅游市场,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快制定《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和倒逼机制,明确各项工作的指导部门和执行单位。区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和效果评估,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各单位根据分工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