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与党性培养心得体会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必须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性修养,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已成为我们每个党员人生永恒的主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作风与党性培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作风与党性培养心得体会一
一、加强党性修养,养成良好作风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
要把党真正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养成良好作风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科学认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之间的关系。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党性决定作风;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反映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本质,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党性不仅是党的阶级性、群众性、先进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同时体现在党员的理想信念、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工作、学习等言论和行动之中,是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纪律等各方面要素在党员身上的综合反映。加强党性修养,是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前提。作风是指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的形象表现,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党风根源于党性,由党性所决定但又体现和制约着党性。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践行党的宗旨、完成党的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也是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培养优良作风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前进中遇到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求加强文化、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修养,提高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创新能力,做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模范;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要求按照党的行为规范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原则和立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高度一致。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和“六个着力”,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着力增强宗旨观念,着力提高实践能力,着力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这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根本原则、方法和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关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影响到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党越是长期执政,越要注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越要注意克服由党性不纯、作风不正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越要认识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防止腐败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加强党性修养,养成良好作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道德建设的长期任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作风来参与、示范和带动。党员思想道德修养就是要培育党员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自觉拒腐防变,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心为人民谋福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则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要切实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与时代精神的相互联系与有机结合,每个党员、党员干部都应该注重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头脑中时刻要有宗旨意识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不能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当作私有物或谋取私利的砝码,要经常对照“八荣八耻”反躬自问:在大是大非面前,自己是不是立场鲜明、原则坚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自己能否明辨善恶是非,而不随波逐流、盲从跟风?面对低级庸俗的东西和名利诱惑,自己是不是都能坚决抵制?只有长期、不间断、反复地对照党员标准进行自我完善,党员个人和党员群体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成为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示范力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广大群众的带头人和领路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在“立行”、“立德”上下功夫,努力使“党性”与“品行”相统一,使政治形象与道德形象相统一,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依靠高尚的人格力量,形成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的强大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在倡导和发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实践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新风正气作表率。
三、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终身课题
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同党的事业相伴随、共始终的过程。对共产党员来说,加强党性锻炼和养成良好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终其一生的必修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面对不断前进的时代,不断发展的事业,特别是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党员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任务,就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增长实际才干,否则就有愧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成员的光荣称号。周恩来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就是说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没有到头的时候,只要活一天,党性锻炼和修养就要坚持一天。如果紧一阵、松一阵,或以为党龄长、职务高就可以放松党性锻炼和修养,或因为发展市场经济就轻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迟早会吃亏甚至迷失方向跌跟头。只有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才能增强党性观念,达到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标,才能形成良好的作风。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领导干部虽然各有优势和长处,但也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和弱点,不管哪个党员领导干部都有一个逐步成长、成熟和不断完善、提高素养的过程。加强党性修养,正是党员干部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行为习惯、思想作风等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刘少奇讲过,一些党员一起参加革命斗争,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从事革命工作,但有的党员进步快,甚至原来比较落后的赶到前面去了;有的进步慢,甚至发生动摇等等。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党性锻炼的自觉性不同。自觉性越强,进步越快。反之,就可能落伍。只有经过党员自身的主观努力把党性的原则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行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只有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自觉性,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主动地发扬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主动地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主动地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四、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强化的历史过程
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党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地进行整顿、教育、提高。从1941年开始至今,在全党先后开展了七次大规模的党员集中教育活动,对纯洁党性,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抓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经验,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由于时代的发展和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特别是党员队伍的变化,使得抓好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等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而要从根本上做好这项事关党的发展全局和生死存亡的大事,最有效的方法是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层面上建立健全抓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长效机制,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社会、法制、舆论等环境。
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共产党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共产党员自觉按照党性标准进行对照检查、自省自律、锻炼改造,不断地保证共产党员标准,也是在历练人生、完善自我过程中实行自律与他律、自省与自强的结果。很显然,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离不开教育培训,特别是教化的作用。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一个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养成良好作风的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因此,培养坚强的党性,养成良好的作风,必须坚持长期的、反复的自觉接受教育。
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还是一个思想认识过程和行为形成过程。理想信念、思想观点、道德品质等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固化,是一个不断受各种社会思潮、思维和行为方式影响的有波动有反复的过程。人的认识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除了要受一般认识过程和行为养成的因素制约外,还要受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党宗旨、民族文化等多种社会、政治、传统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因素间的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变得更加复杂。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也就更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必定要经历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并提升的过程。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固化于行。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只有经过多次“高温锻造”、“打上烙印”等培育和修炼,才能不断地达到纯洁党性、端正作风、养成习惯的目的,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持久工程。我们党什么时候注重抓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党性就得到加强,党风就正;反之,什么时候放松抓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党性就会退化,党风就不正。所以,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要经常讲、反复讲;要持之以恒地抓,反复抓,做到常抓不懈;要抓出成效,巩固成效,做到事半功倍。
党的作风与党性培养心得体会二
增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是个党性问题。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我党肌体的一个细胞。党员干部是党的骨干力量,我们只有自觉地从指导思想、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审视自己、剖析自己,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
在指导思想上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呐喊“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那时起,我们的先人丢开中国的“三教”,一门心思去信仰了共产主义。从建党始,因为有信仰,我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我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下,满怀对党的信赖,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方向前进。自从我入党的那一刻起,就坚持从自我做起,从武装自己的头脑做起,自觉克服“平凡岗位上难以体现先进性”的想法。尽管自己注重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做到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坚定,但在学习的深度、广度上还需进一步拓展,因为党的创新理论,在指导工作中,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涵极其丰富,内容博大精深,靠一阵子、一会儿的突击是不能掌握其精髓的,还需下大功夫深研细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论环境、条件怎样变化,严格按照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自己立身做人的标准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不迷失方向,才能永远不忘记职责,才能永远心明眼亮,才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有号召,自己就有行动,在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树起先进性形象。
在精神状态上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是人的灵魂,没有精神什么事都是办不成的。那么人的精神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不是天生带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源于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根植于对革命科学理论的武装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时时注重建立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努力完善自我。好的精神状态,就是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坚定的形象、能力素质过硬的形象、道德情操高尚的形象、作风求真务实的形象和本职工作出色的形象。我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始终认为,精神动力是抓工作的基础。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因为我知道它是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不可缺少的内在力量。我们在体育比赛中不乏见到,实力较弱的运动员凭着高昂的斗志以弱胜强,比赛时精神状态往往决定比赛结果。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见成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干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