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传统作风是什么(2)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注意党的作风建设,在七大提出“三大作风”后,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党的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党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也给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清醒地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新中国建立候后,经过医治战争创伤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我国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年9月举行的党的八大上,总结执政7年的初步经验,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等等。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变成一个执政党后,为解决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克服执政中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于是,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决定以此为指导思想,采用民主的方式开展党内整风(后发展为反右斗争和反右斗争扩大化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十年““””使党的优良作风遭到了严重破坏。 ““””结束之后,党在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同时把端正党风、恢复优良传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日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平反冤假错案,使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作风得到了恢复。邓小平、陈云等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重要论述。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还提出了: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五种革命精神。为了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十二大之后集中开展了整党工作。根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党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反对不正之风,开展廉政建设。邓小平对党风建设特别是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党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针对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党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党风建设的重点,强调反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三讲”教育。与此同时,中央制定了许多党规党法,使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世纪之交,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迎接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使我们党在应对各种风险的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党不仅在十五大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不仅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提出了著名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首先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改进领导方式,带领中央政治局委员到西柏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且强调:“要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八个优良作风”:(一)、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二)、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三)、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五)、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六)、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七)、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八)、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以上是对我党作风建设历史的简单回顾,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作风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但在所有的作风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三大作风”,因此今天重点讨论党的“三大作风”以及如何在工作和党内生活中加以运用。
党的传统作风范文三
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丰富内涵及主要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上下躬行实践的结果,是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改造、吸收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它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这种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不同时期的特有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精神财富,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而且要培育新的优良作风,使党的优良作风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丰富。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或者说理论联系实际,是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和根本作风,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学风。一个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历史进步的政党,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早在建党初期,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实践的共产党人就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中国革命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创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全面灌输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教育过程。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指出:“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又一伟大成果,为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江泽民在庆祝建党__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