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要如何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要如何治疗
低血糖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而且糖尿病低血糖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关于低血糖的治疗方法,糖友们一定要熟悉。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糖尿病低血糖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糖尿病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一旦发生低血糖,及时的救治非常重要,以使症状迅速缓解,避免处理不及时而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有条件者应立即用血糖仪进行测定,血糖小于3.8mmol/L,应根据反应的轻重迅速补充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2-4块糖果或方糖,一调羹食糖或峰蜜,200毫升的果汁或糖水,1-3块糖尿病专用葡萄糖片,3-5块饼干等,较轻的低血糖一般在15分钟内缓解,若未能缓解可再服用上述食物,若仍未缓解,则应到医院诊治。如果低血糖发作离下次进餐还有较长一段时间(1-2小时以上),在纠正低血糖之后,还需要加食一份主食,如一片面包、一个面包、3-5块饼干等,这些食物能使血糖保持的时间较长,防止再次低血糖。要强调的是阿卡波糖(拜糖平)引起的低血糖必须口服或静脉给葡萄糖或注射胰高血糖素。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也是非常常见的,有可能是因为胰岛素或者是口服降糖药的剂量过大,也可能是因为进食量不足或者推迟进食时间导致的。所以糖尿病患者为了病情的稳定一定要记得按时吃饭。另外,不要自己随意的更改药物的剂量,一定要遵循医嘱。
糖友要警惕低血糖的关键时间
1、清晨运动时。糖尿病人适当运动有助于血糖的降低,但运动过度,就会造成低血糖。尤其是有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前可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切忌空腹运动。
2、服用降糖药时。胰岛素和磺脲类的降糖药若使用过量,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人来说,胰岛素的强化治疗使低血糖更易发生。因此用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添加剂量。
3、吃过饭后。有的糖尿病人营养搭配不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于单一,导致饭后1-2小时血糖骤升骤降,造成大的血糖波动。因此糖友饮食要吃混合餐,使营养均衡发展。
4、夜晚睡觉时。很多糖友在半夜都会发生夜间低血糖,这与睡前的血糖监测息息相关。若睡前血糖值低于6、5,最好加喝一杯牛奶,以防止夜晚能量消耗过快。
糖尿病低血糖的特点
特点一:低血糖危害很大
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更凶险。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脑痴呆。
特点二:饥饿感 ≠ 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并不一定发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施治。还有一种情况是“低血糖反应”,并不是真正的低血糖。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引起的,令患者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特点三:症状变化多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可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恶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另外。“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也比较多见。
特点四:低血糖未必有症状
事实上,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有症状,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存在这一问题的患者,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