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保健治疗方法>

治支气管炎咳嗽的方法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疾病,这种疾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恢复健康,所以,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治支气管炎咳嗽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治支气管炎咳嗽的方法一

  1、黄芪党参粥:

  黄芪、党参、山药、半夏、白糖、粳米。黄芪、党参、半夏煎汁去渣代水,与山药、粳米同煮为粥,加入适量白糖,连服数月有补益脾肺之功。适用于稳定期肺脾气虚者。这是常见的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

  2、百合麦冬粥:

  鲜百合,麦门冬,粳米。加水煮成粥,食时加适量冰糖。这种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适用于稳定期肺肾阴虚者。

  3、苏子粥:

  苏子 (捣成泥)、陈皮 (切碎)、粳米,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早晚温服。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气喘、痰多纳呆、便秘的病人。

  4、海蛰芦根汤:

  海蛰、鲜芦根,洗净共煎吃汤。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痰黄、胸闷气急、口干便秘患者。这也是常见的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

  5、蜜梨汁:

  取大梨(或小梨),蜂蜜。将梨洗净切薄片,放入锅内加水2~3杯,加入蜂蜜,以文火煮沸后5分钟,梨熟即可。分2次喝汤吃梨。这种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有润肺凉心、清燥将火、止咳化痰之功。适用于久咳不止的老慢支病人。

  治支气管炎咳嗽的方法二

  1、实证

  (1)外寒内饮。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五味子,以防肺气之耗散,佐以白芍协同桂枝调和营卫;并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表里双解之功。如胸闷苔腻加白芥子、陈皮;痰郁化热减桂枝、干姜用量,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身热不解亦可加鱼腥草、蒲公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2)痰湿内聚。

  【治法】:温阳健脾,化痰平喘。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半夏、陈皮以理气燥湿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

  (3)燥热伤肺。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润燥,又能滋液养阴,与前药相合,有润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叶配杏仁,润肺降逆。

  2、虚证

  (1)脾肺两虚。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方药】: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健脾补肺;防风配黄芪,祛邪而不伤正,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再配陈皮、半夏、茯苓、苏子,化痰降气平喘。诸药共奏,补肺健脾,益气固表,化痰平喘之功效。

  (2)肺肾两虚:

  【治法】:补益下元,纳气平喘。

  【方药】:生脉散加味。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补肺养阴。偏阴虚者,与六味地黄丸合用。以山芋肉、诃子肉、山药,滋阴敛液;功劳叶、银柴胡、炙鳖甲、乌梅,滋阴退热。偏阳虚者,与肾气丸同用,以附子、肉桂、核桃肉、紫石英、补骨脂、沉香、补益下元,温肾纳气;熟地、茯苓、山芋肉、泽泻,补养肾阴。共成温补肺肾之剂。

  中医针灸治疗:

  1、体针:取孔最、丰隆、肺俞、定喘、中喘、膻中等穴。耳针可取神门、平喘、肾上腺。

  2、艾灸:用艾条温和炙足三里各式各样10分钟,石门5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起床及睡前各式各样 1次。10天后改为每天1次,常年不断。

  3、穴位敷贴:常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白芥子、玄胡、甘遂、细辛各12g共研末。于夏季三伏天开始使用。每次以三分之一药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分摊末6块直径5cm的油纸或塑料布上, 贴于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均双侧)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每隔 10天贴1次,于初伏、中伏、晚伏各1次,共3次,连贴3~5年。适于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预防作用。
看了"治支气管炎咳嗽的方法"的人还看:

1.老年支气管炎咳嗽治疗方法

2.气管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3.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偏方

4.治疗干咳的偏方及食疗方法大全

157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