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不住的鼬鼠教案(2)
“在时间的尽头,在幽暗的内脏,在呈现着虚无假象的背面,在意识的深不可测的井底,那神秘的、那玄妙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55段-末段)(不一定说出具体答案,但要明确,这句话中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不等于“时间”,因为这句话说了“在时间的尽头”)
文章为什么要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而这又说明了时间哪方面的特点?
【明确】如以“时间片论”为标题,抽象无味;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形象含蓄。文章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不致让人摸不着头脑。放回原文便可知:时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力。{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正题,以“时 ”像论说文标题,“捉不住的鼬鼠”像散文标题;“时间片论”空泛,“捉不住的鼬鼠”集中表明时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把握不住,“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时间片论”大众化,“捉不住的鼬鼠”独一无二。前人形容时间过得快,常用“白驹穿隙”,如果再用就乏味了,而“捉不住的鼬鼠”是周涛独有的创造。}
文中说:“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这是全文对时间的诸多比喻中最为精彩一个,或许作者自我欣赏,以之为题。
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 (○27段)这句话前后的句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果?
【明确】它,第三人称,客观表述。你(您),第二人称,拉近距离,有利于抒情。{全文还有大量的“我”的称呼,三种人称,四种称呼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这篇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结合原文试分析其妙处。
【明确】设问、比喻、排比、拟人……【随机的或自行的寻找总结思考讨论。】
本文的哲理性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从全文来看,深刻的哲理思考是通过诗化的语言来表达的。这主要体现为一种文与质的交融:外在的美和内在的深刻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极富理趣。
哲理性特点表现在本文各处。本来探讨时间就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话题,需要非常抽象的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高度的概括力。再看文章一些语句中的哲理性表述:(开篇)“我一出世就沉没在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 (①段),这种形象化的表述中含暗非常深刻的哲理;“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⑩段前半段),与之对称的是“它小到无影无踪、无孔不入……”(⑩段后半段),还有一句之内对称的,“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 (○13段),“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15段),这样正反对举也是一种哲理性的表述。
本文哲理表现是诗化的,内核是哲理,外衣却闪着诗性的光辉。文章的着力点不只是殚精竭虑地发掘哲理,还要极尽才思寻找光彩的外衣。如果光有哲理的表述将是哲学论文,只有披上文学的外衣才是诗或散文。
“形散神不散”的规律适用于本文吗?
【明确】“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通则,但不是惟一法则;当代散文创作更加个性化,更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新奇独特,有时会视“通则”为束缚绳索,必欲突破为快。本文就是创新、突破的一个显例。“形散”在本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作者围绕时间的话题纵横交错来说,无数的比喻一个个排开,语句之间的关联多为松散,共50多个段落,有的段仅三个字,不可不谓为形散;而神方面呢?作者的表意似难统而为一,如果说是表达对时间之于人生的文学性思考,那么是哪方面的思考?思考的结论可以归结为哪一点?很难替作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认定本文是多主题的,或泛主题的,那么从前面对课文多重意旨的解读看,可以称为多元主题。这么说来还是用“神散”来解释更为恰当,谓之“形散神亦散”。
《捉不住的鼬鼠》教学建议
一、预习要求。
初读文章,查找朱自清的《匆匆》、高尔基的《时钟》。
二、把握文章脉络(形),感知思想内涵(神)。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无须面面俱到地处理。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对能力培养有价值的地方进行研讨,如形象化地表述抽象道理的句子。
1.由文章题目“时间片论”可见论说的观点并不集中,那么通读全文,文章中关于时间的论断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第一层:开篇到“它不愿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时间是什么?
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到“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我们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第三层:“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到文末。──时间怎样对我们?
这种分层未必是唯一的。给文章分层,可以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能力,对一篇文章具有全局观。
2.有关时间的哲理都是抽象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并没有枯燥晦涩之感?
化虚为实(借助修辞),抽象道理形象化,产生此效果,如“时间如水我如鱼”,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时间的不可分、“我”被时间包围的特点。
从几个层次中各选几句来赏析,就可以把握这篇文章的行文特点。
3.难点辨析:
“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真实存在却难把握)
“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时间使得季节轮替,时间中生命消亡和诞生)
“不知畏者不足畏。”(不知道害怕时间的人是不值得害怕的)
“在时间的尽头……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不一定说出具体答案,但要明确,这句话中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不等于“时间”,因为这句话说了“在时间的尽头”)
4.文章为什么要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而这又说明了时间哪方面的特点?
如以“时间片论”为标题,抽象无味;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形象含蓄。文章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不致让人摸不着头脑。放回原文便可知:时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力。
5.读“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这句话前后的句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称是如何转换的,这样有什么效果?
它,第三人称,客观表述。你,第二人称,拉近距离,有利于抒情。
6.这篇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结合原文试分析其妙处。
设问、比喻、排比、拟人……
三、拓展、研究、讨论。
结合课前的准备,比较、讨论不同作者对时间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各侧重在时间的哪些方面;谈谈自己对时间有什么样的认识,或对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有什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