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苏教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苏教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第二模块的开篇,也是第二模块第一专题教学的定调之作。本文是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节选。个人觉得在本文的教学上存在两个影响学生理解和感悟的环节:第一,作者的特殊经历。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位盲人作家,她的个人感悟与生活体会不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使学生体会盲人认识世界的特殊感受成为教师组织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海伦·凯勒三天的安排。她想要看的事物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是学生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基础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能够结合自身体验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散文的欣赏,体会文章独特的抒情方式和心理描写。

  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作者特定的文化背景。活动体验的学生参与过程与启发。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定的理解能力基础之上能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较好地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各基础知识点,根据文本的特点,本文重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陶冶与提高,而文章语言的障碍性不大,而本文的特殊的作者遭遇和经历是学生不太熟悉而需要体验和感受的,所以教师点拨要透彻到位。故可以在文本研习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讨论和活动体验的方式组织教学工作。活动体验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充分使用幻灯片与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

  1.课外作业课前预习部分:预 习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小作文《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此预习作业的设计目的在于既能够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写作训练与文本进行有机对比,反映出人性的普遍情感取向及意义,深化本文 主题的阐发。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准备好导学案与课本,做好对第一部分的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讨论探究,提出疑问,得出答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用电脑显示《二泉映月》的画面及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在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中,老师导入。

  教师:作为一位身体健康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对于一位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了什么?(学生: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的这们集盲、聋、哑于一身的女作家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板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由学生介绍作者海伦·凯勒。(课前请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作者介绍:海伦·凯勒 (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个月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7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多年。在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入哈佛大学拉德科利夫学院学习,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主要作品:《我生活的故事》、《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愿我们充满信心》。

  她的经历和作品鼓舞着世界各国人民。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者的再认识,体会她的内心世界,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探究二:课前活动体验:预习小作文《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

  学生:说他第一天会和家人待在一起;第二天和朋友和同学在一起;第三天好好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对着镜子记住自己的样子。

  学生:说她 会去海边静静地待上三天,欣赏海边美丽的景色。

  教师:同学们有自己的安排,请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海伦·凯勒对假想的三天光明是如何安排的?她想看到的都是什么?[来源:Z|xx|k.Com]

  文本第一次阅读: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

  海伦·凯勒对假想的三天光明是如何安排的?她想看到的都是什么?(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三天看到的区别。)

  学生:第一天她和亲友度过;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第三天看看纽约城。

  教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学生:他没有把晚上海伦·凯勒的安排说出来。而且第一天不只是和亲友度过,她是详细感受了她身边的事物。

  教师明确:

  三天的活动安排

  第一天: 端详亲友,看居家环境,森林和田野散步。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来源:学|科|网Z|X|X|K]

  第三天:周游纽约城。夜晚:看喜剧。

  教师:同学们能够概括地说明海伦·凯勒三天安排的逻辑顺序吗?

  学生:重视亲情——考察人类 文明——关心世人生活

  教师明确:

  教师此处可以做相应阐释: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第一天的活动表现作者对亲情的重视;第二天的 活动是对“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的关注;第三天活动表现出对世人生活的关心。三天的活动,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现内心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并以自己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来源:学。科。网]

  设计意图:明确海伦的丰富博大的内心世界, 让学生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人的劝诫。

  探究三:从文中的描写看,海伦拥有光明的这三天与以前她认识事物有怎样的区别?(从认知的感觉、角度,情感等方面思考。)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提示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例如: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而这其中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明确:之所以“长时间凝视”麦西夫人,从她脸上能“找出同情的温柔的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因为是她“打开了我的外部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困难艰巨的任务,但靠着“温柔和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和任务”,海伦对她是充满感激而尊敬之情的。 而海伦却只能用触觉和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交流,无法满足海伦与老师亲情般的交流的欲望。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是怀着极 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

  (此处可以充分启发引导学生细细玩味,尽量覆盖全文为妥。)

  学生举第8、9小节,认为通过视觉更加能够感受爱的传递。

  学生举第14、15、16、17小节,认为视觉是鉴赏艺术的最佳途径。

  学生H举19小节,说明以前海伦欣赏戏剧只能依靠触觉,而视觉的体验从表情和动作上丰富了海伦的审美空间。

  学生举第23、24、25、26小节说明海伦拥有视觉以后渴望看到世间最平凡的景象。表现了她对人类的关爱。

  (该阶段旨在通过前一阶段对海伦拥有光明的这三天与以前她认识事物的区别认识,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并试图提升作品的内涵,试图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必须珍惜身边的一切。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

  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段落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海伦对自己周围的 人是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 。理解这里体现的一种亲情美。

  [来源:学|科|网]

  探究四:引入学生体验活动,海伦·凯勒在这样的逆境中依然乐观地面对未来,热爱生活。如果我们遭遇到挫折我们会怎么面对呢?

  (进入开放讨论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做有意义的探讨与反思。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及从海伦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

  探究五:师生共同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丰富的想象,朴素的语言。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活动是虚构的。 全凭触觉感知世界的作者,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了解很少,但作者偏是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没有丰富的想象是做不到的,没有内心世界的美好善良,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那些崇高伟大的精神,更是难以做到的。从想象中,我们更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采用白描写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全篇都是家常话, 既与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又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这是独特的朴素美。

  3、值得品味的“美点”:主旨美、构思美、描写美。

  设计意图:明确散文的写作特色与手法。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点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来源:学科网]

  三天的活动安排

  第一天:端详亲友,看居家环境,森林和田野散步。 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

  第三天:周游纽约城。 夜晚:看喜剧。

  重视亲情——考察人类文明——关心世人生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活动体验必须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本课的两个活动体验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传达出来的人文内涵。同时第一个活动考察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个考察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一个活动具有预习的功能,而第二个活动更具有总结的功能。同时两个活动体验之间具有承接性,突出强调了学生学习文本之后的变化。

  在突出教师的指导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课堂对教师的控制能力要求大大提高,教师能否组织起有效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归纳总结是课堂成败的关键。

苏教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苏教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第二模块的开篇,也是第二模块第一专题教学的定调之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学设计_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后感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教学设计_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后感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到处都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个盲聋瞎的女子内心的丰富,丰盈,还感受到她的博爱,感恩,那么她的精神支柱是什么,精神来源是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海伦凯勒是一个生活在黑暗里,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你们怎样的感想呢?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假如给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她生下来时,是一个正常的儿童,但19个月时,生了一场病,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经历来这么一系列事件的她有哪些精神

  • 石榴教案设计
    石榴教案设计

    《石榴》这篇散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八下咏物抒怀单元中的一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美

778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