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时间: 巩诗21178 分享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甚是敏感, 容易受语言环境、语言表达方式、语文课本知识、教师授课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受传统教学观念、一线教师教学经验以及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训等影响, 语文课堂教学虽取得进步, 但未能从根本上完成新课程改革中对发展学生自主、协作以及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 致使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那么小学语文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语文常用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预习,自主学习有条有理。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自主学习。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是学生迈向“学习”真义的第一步,也是发挥学生学习本能的好时机。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学习本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序列的预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也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础。

  预习的要求要指向目标、明确可操作,教师要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进行设计。

  从内容来看,要做到精、准、浅,预习的要求可以分基础性要求和发展性要求两个层次。基础性要求根据年级不同可包括读课文、标小节、解词语、分段落、写大意、做批注、完成练习册部分内容等等,发展性要求则可包括拓展阅读、质疑问难、教师设计的助学题等等。

  从难度来看,以80%无难度和20%难度系数较低(题目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努力能完成)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为宜。

  从时间来看,六年级学生以30分钟为宜,其它各年级逐次递减。完成预习的时间可视年级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由课内预习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到课外预习。预习宜分课时布置。

  从方式来看,以方便操作和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为原则,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预习在书上或在书中粘贴小纸片。

  (二)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学习生活方式。在一个群体中,学习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作用,不但有知识的传递、经验教训的传播,还有相互的激励、暗示,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

  它在增加学习机会的同时还能增强合作、交往能力,培养领导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让教以学”“学多教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必由之路。

  (三)设计话题,深入学习有情有趣。

  话题既是学生进行预习时深入文本对话的凭借,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抓手。话题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深入解读教材,设计有质量的话题,是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

  (四)加强阅读,语文学习有根有底。

  语文教学的规律就是多读多写。用学者的话语就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主要是进行符号实践,符号研究服从服务于符号实践。但是读与写的分量并不等同,古人学习语文的实践经验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只有下苦功夫多读书,才能轻松作文,也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阅读对于学好语文、掌握知识、精神奠基的作用已被古今中外无数人的实践所证实,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化较少的时间读到更多高质量的书。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二)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

  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

  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

  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

  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 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能与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19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