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社怎么样的呢?想了解更多知识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也发表了重要讲话。
少年儿童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改变传统德育的弊端的需要
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我国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的首位,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违背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于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一提德育,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却少有具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要求,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对于广大少年儿童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德育中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它既没有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同时,学校的养成教育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对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同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而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
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二
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本课题在国内研究的比较多,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但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来探索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课题概念界定
1、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是由九种智力构成的,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多元智能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小学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政策依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国家教育部近日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守则新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小培养,应从学会做人、做事、学习等几方面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2、课题概念界定
小学生行为习惯: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小学习惯主要包括:学会倾听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自主读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自评互评的习惯、搜集资料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等等。
养成: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是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道德自律、修养高尚的人。
养成教育: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或者是使个体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四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通过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让参与研究的教师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3)通过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
(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
(4)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途径及教育策略研究。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五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红旗小学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践法: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评和达标生文明生的评比为手段在全校进一步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2)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拟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3)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4)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六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人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多年,在学生管理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学校教研氛围浓厚,领导大力支持。
2、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自觉意识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在养成教育上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对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七
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6——2016.9)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016年6月由校教研室主任及本课题课题组长制定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
2016年6月建立课题组,明确任务
3、进行课题论证。
2016年9月邀请专家经行课题开题论证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6.9——2017.12)
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
1、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及情况调查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2、搜集资料,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专项培养规划。
3、各班级确定个案研究对象,建立个案研究档案,撰写个案研究计划。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
1、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撰写研究论文或学习体会。
每月1次集中的理论学习与平时自学相结合,并通过不定期的专家讲座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
2、根据研究进展写出研究实践工作中的反思、个案分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
3、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
1、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2、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论文、研究案例。
八、研究成果形式及预期效果
第一阶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途径及教育策略探究》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成果
1、《学生行为习惯状况调查问卷》
2、《<学生行为习惯状况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
3、反思、个案分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
第三阶段成果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途径及教育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最终成果呈现形式:
反思、个案分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结题报告
预期的研究成果
教师方面:通过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来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学生方面:通过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