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心理学主要是探讨人的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而通常行为以及心理的现象表现是可以观察的活动,心理学最早是起源于哲学的,而且是从哲学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研究学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心理学学习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1.做好思想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学习心理学,尤其是自学心理学,必须采用适合的策略和有针对性的方法。不同人学习心理学会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学习目的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应有所差异。考试的学生,依据教材亦步亦趋深入是正道;心理疾病的患者,去寻找靠谱的医院医生是坦途。在这里,我们所针对的,是一些身心正常的普通人,对心理学感兴趣,不以考试自疗为目的,仅仅想了解自我、认知他人,提升生活质量,这些人,如何来学点心理学?

  要认清一些现实:

  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心理学涉及的内容可谓方方面面,图书市场上以心理学为名的书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这些图书中,既有严谨的科学研究著述,也有很多以“心理学”为名的心首先,在当前的心理学图书市场中,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却又良莠不齐。灵鸡汤类不靠谱出版物。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去自助阅读这些所谓的“心理学图书”,自然对工作生活益处不大,不仅不能提升个体的幸福感,说不定还“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其次,即使在正规、科学的心理学出版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补救性的心理知识,即关注的是如何去治疗心理疾病,恢复心理健康。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或者是心存困扰的人群,阅读一下或许不无裨益,但是,一般人阅读此类图书好处有限,你身边的正常人比有病的人多多了(当然,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人都有病,那求医的就应该是你),他们也不需要你的解救;而且,看此类心理疾病的书多了,还容易因为“自我证实倾向”的存在,把自己和身边的人普通问题归结为心理障碍。

  至少笔者所见,在心理学学习这方面,还真称不上开卷有益。学习的话,必须把有限的生命运用到最具性价比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才能有所收获。

  2.选择合适内容

  对于大多人而言,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主要不是进行心理学研究,而是让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通过学习心理学,提高生活工作品质。基于此,面对众多的心理学知识,有些内容就可以暂时不学或不重点学了。比如,在心理学入门的课程中,基本都有研究方法的介绍,这部分内容有些艰深晦涩,对搞研究很重要,然而跟真正的生活关系不大,就可以舍弃不看。再如,心理的生理基础,关于脑科学的探讨也是当前心理学的热点,但和现实离得比较远,亦可以暂时忽略这方面的学习。

  读心理学的建议

  一是心理学史。

  心理学学派林立,内容繁多,究竟哪些内容是科学心理学的范畴,哪些内容又是民间心理学的智慧,哪些靠谱,哪些扯淡?……读史使人明智,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得到解决,学习心理学史,我们可以知晓心理学是怎样成为一门科学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每个学派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你所喜欢的心理学研究和理论,在历史上,又处在什么样的地位……等等。通过心理学史的了解,你可能更清楚心理学各种理念和研究的源头,以及自己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在哪里,学什么,会满足自己的工作需要,学什么,会提升自我的心理素养。

  推荐书目: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基思•斯坦诺维奇《对伪心理学说不》;Roger R Hock:《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Lauren Slater《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二是社会心理学。

  一些人可能有疑问:社会心理学是不是要谈社会变革、不同社会中的群众心态啊?这个和我们的工作有关系吗?还真不是,在英语中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的“社会”(social),不是我们日常概念中“社会主义”那个社会,在心理学上,社会心理学其实谈的就是人和人相互动的心理现象及规律,涉及到的内容多是人怎样自我认识又怎样认识他人啊,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喜欢为什么爱,偏见是如何形成的,人是如何受到别人影响的,等等,更确切一点表达似乎是“人际互动心理学”。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心理学不幸是由西方人创建的,结果,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了太多的变态心理和个性行为。如果心理学是由中国人创建的,那么它一定是一门强调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中国人学心理学,一般学到社会心理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人们要想理解自我、影响他人,社会心理学必须好好学,掌握了这其中的规律,不仅对理解自我有帮助,在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人际互动中也不无裨益。

  推荐书目: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

  三是心理学导论。

  如果心理学史和社会心理学你读得性质盎然,心理学不仅没有吓跑你,反而对心理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那说明你是真正喜欢心理科学的。所以,就要从西方人学习心理学的第一本书看起吧,可能枯燥一点,但过去这一关,你就真正步入科学心理学的世界了。该看心理学导论了。

  推荐书目:《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最佳入门》

  这些书读完,剩下的内容不推荐了,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基本的心理学学科框架,现在可以根据兴趣进入自由阅读阶段了。育儿的,读《发展心理学》;当官的,读《组织行为学》;恋爱的,读《亲密关系》……

  3.采用多元形式

  知道了学习心理学的内容重点,到哪里去寻觅这些内容呢?

  一是图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心理学的自我提升离不开展卷阅读。然而,对于琳琅满目的心理学图书,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人,如何判断一本心理学书靠谱不靠谱?其实也不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首先先看出版者。靠谱的出版社总会出靠谱的书。就心理学图书而言,几所高校出版社出的心理学书相对还是有质量保证的,如北大、北师大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等;另外,有些书系的书出的也不错,如万千心理系列,湛庐文化系列,等等。其次,再看著者。虽然有的心理学家你并不知晓,但如果是一本呕心沥血的著作,作者常常会在前言后记中把该书特性,成书艰辛之类娓娓道来;而相对另一些图书,前言后记都无,编者不详,这样的图书就要小心一些了。

  二是影视。

  在图书之外,关于心理学的影视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上各大高校公开课的存在,可以让大家做到足不出户,而游学天下。在网易、新浪等公开课的课程中,也有一些心理学的内容,而且他们大多是来源于世界名校,和他们学心理学,等于同高手过招,自然获益多多。

  三是同志。

  三人行,必有我师,但学习心理学也必须找到同道中人。当然,身边有喜欢心理学的同行更好,可以互相促进着学习。如果身边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少,也不怕,现在的网络众声喧哗、资源丰富,去微博、微信、豆瓣转转,很快就会找到同道中人;而且,一些专业的科普网站也在不断更新着心理学的内容,如壹心理、果壳网,等等,浏览一下,你会找到理想的内容和合意的人。

  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心理学学习的重点和非重点? 心理学知识点零碎,体系不一,重点难点不好抓。对于许多初涉心理学的人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和窍门。个人认为,对于普通心理学(其实也包括其它的心理学)其重点难点往往体现用以下的标准判断即可:

  其一,是否心理知识。就是说必须是心理方面的知识,由于心理学发展不完善,编著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往往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来考虑,增加了许多不属于心理学的内容,或者心理学的特色体现不明显的内容。这肯定不是重点了,如普通心理学的“意志”部分。

  其二,是否实验基础。我们知道,心理科学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采用了实验的方法,如果哪一则知识点是通过思辨的方式表述出来的,而其背后没有一个实验基础的话,那么它就不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了。如,“语言”中对语言特征的介绍,没有涉及一个心理学实验,当然就不是重点了。

  其三:是否超越常识。心理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体现应该是超越常识的,这是判断知识重要性的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换句话说,如果你现在学习的心理知识如果一个有经验的家庭主妇也知道的话,它肯定不是重点了。比如“耶基斯—道德森定律”,对普通人而言,有动机,其作业效果一定好。但该定律就说明了动机强度与任务难度的较复杂的关系,而这是一般人所不了解的。此外,这条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且说明的是心理学的动机方面的知识,所以象这样的知识就是重点。以上三条标准,如果所学心理学知识全符合,可以肯定的说,它就是我们要找的重点。

  适合学心理学的人

  1 对人心存善意:学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他人解决问题的,如果只是想学习心理技术来利用他人,最终的结果是让自己没法做人。会武功的好人是侠客,会武功的坏人是恶霸。

  2 对自己感兴趣:总有人跟老桑说,很想学心理学,能看透别人的心思,真的是大本事。有这种想法就很难学好心理学,自己都不理解自己,怎么可能理解别人?天天琢磨别人的心思,搞不好把自己给弄丢了。

  3 喜欢思考问题:心理学还没有完全科学化,心理学中的理论和逻辑只是普遍的规律和趋势,并不是科学定律;而且心理学中的逻辑非常复杂,逻辑之间还相互影响、相互变化,如果不喜欢思考,把心理学看成是和物理、化学一样的自然科学来学,自己都会被其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弄晕。

  4 耐得住寂寞:心理学不是纯科学,需要学的知识很多,也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都要很多时间,成就感来得很慢,学几个词汇和概念容易,真正想以此为职业,那就要有思想准备,前面会有很长一段寂寞的路程。

  5 经得住批评:如果有人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狭义相对论有局限性?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的人肯定不会发表意见。如果换一个问题,为什么80后的工作动机和职业选择方向与前辈有很大的不同?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说点什么。心理学中的问题更多的是后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心理专家的观点与别人的不同很正常,别人批评心理专家的观点也很正常,如果受不了批评,那去学IT好了。

366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