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学习护理管理学的须知有哪些

学习护理管理学的须知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学习护理管理学的须知有哪些

  护理管理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及护理管理的组织结构,特点和任务;基本掌握管理的五个职能,并具有运用管理基本理论和技能解决护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学习护理管理学的须知事项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和学习啦小编一起看看吧!

  护理人员编设的原则

  1.满足病人护理需要原则 病人的护理需要,是编设护理人员数量与结构的主要依据,同时还要根据医院的类型、等级、规模、科室设置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合理结构原则 合理编设护理人员,主要体现在护士群体的结构比例,包括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科研与临床护理人员的比例,不同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

  3.优化组合原则 对护理人员进行优化、合理组合,使不同年龄阶段、个性、特长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做到各尽所长、优势互补。

  4.经济效能原则 护理管理者在编设和使用护理人员时,应在保证优质、高效的基础上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

  5.动态调整原则 护理人员的编设应不断吸引具有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护理人员,并在用人的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影响护理人员编设的因素

  1.工作量和工作质量 工作量主要受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等因素影响;工作质量与护理业务范围的广度和技术难度有关,不同类型与级别的医院、不同护理方式、不同护理级别病人所要求的护理质量标准不同。

  2.人员素质 人员数量的多少与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使用技术、品德、心理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编设可以少而精,且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人员比例和管理水平 医院内各类人员的比例、护理系统的管理水平以及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协调,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效果和对护理人员的编设。

  4.工作条件 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的医院,以及医院的建筑、布局、配备和自动化设备等均是影响人员编设的因素。

  5.政策法规 一些政策法规,如公休日、产假、病事假、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也可影响护理人员的编设。

  6.社会因素 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医疗保险制度和护理对象的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等,都会影响护理人员的编设。

  护理人员编设的计算法

  (一)按实际工作量计算法

  是根据医院各科室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量,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班次、出勤率为依据,确定人员编制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住院部医疗技术人员的定编,并与床位的多少及床位的使用率有关。

  实际工作量是以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所需耗费的工时来确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进行工时测定确定实际工作量,再进一步计算出编制人数和设置比例。

  工时测定即对完成某项护理工作任务全过程的每一环节必须进行的程序和动作所耗费时间的测定。护理工时测定,可以在本医院直接进行,也可利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工时表或其他单位已测定的平均工时表(或工时单位表)间接推算劳动量。

  测定中还应注意各类患者所需护理项目及其分类问题:根据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各类患者所需护理项目可分为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两类。直接护理项目是每日面对面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活动。如晨间护理,肌内注射,输血,输液,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间接护理项目是为直接护理做准备的项目,以及沟通协调工作(包括会议、交接班、书写记录等)所需要的护理活动。例如参加医师查房、抄写和处理医嘱、输液及注射前的准备工作、请领和交换物品、交班等。应对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项目分别测定所需直接护理时间和间接护理时间。

  在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或任务项目测定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分级护理(目前我国按原型分类法将病人分为一、二、三级护理及特级护理四类)要求的护理内容,测定各级护理中每名患者在24小时内所需的平均护理时数,依此计算工作量。

  【例】某病房病人总数为40人,其中:一级护理9人;二级护理16人;三级护理15人。经测定,各级护理中每名患者在24小时内所需的平均护理时数分别为:5.5小时、3小时、1小时。按一个病房40张床测算,一日间接护理项目所需时间为20小时。

  ①病房各级病人护理时数的总和=5.5×9+3×16+1×15+20=132.5小时

  ②平均护理时数=各级病人护理时数的总和/该病房病人总数

  即:该病房平均护理时数=按工作量计算护理人员编制,计算公式为:5.5×9+3×16+1×15+20/40≈3.31(小时)应编护士数=【病房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平均护理时数/每名护士每日工作时间】+机动数

  公式中:

  床位使用率=【占用床位数/开放床位数】×100%

  以某医院内科病房为例,有床位40张,床位使用率为90%,平均护理时数为3.3小时,每名护士每天工作8小时。机动编制数占20%。

  应编护士数=【40×90%×3.3/8】×【1+20%】

  即该医院内科病房护士的编制为18人。

  说明:①床位使用率一般按医院实际情况计算;②机动数包括公休假及婚丧、探亲、病、事、产假等因素。也应按医院实际情况计算(1978年卫生部《编制原则》文件规定,一般按17%~25%计算)。

  (二)比例定员计算法

  是指根据服务者(医疗技术人员)与被服务者(患者)的数量及比例或者不同“职系”、“职级”之间员工的比例确定人员编制的方法。例如,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原则》,医院高级、中级、初级员工的比例:一级医院为1:2:8~9;二级医院为1:3:8;三级医院为1:3:6。

  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以下简称《编制原则》),对人员编设做出了以下规定。

  1.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根据各医院规模和所担负的任务,将医院分为三类,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为:①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1:1.40计算;②300~500张床位的,按1:1.40~1:1.50计算;③500张床位以上的,按1:1.60~1:1.70计算。

  2.各类人员的比例①卫生技术人员占医院总编设的70%~72%,其中护理人员占50%,医师占25%,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25%;②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员占总编设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总编设的8%~10%。

  【例】某医院有病床400张,根据卫生部《编制原则》,其工作人员的编设约为多少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最多可配备多少人?护理人员多少人?

  根据卫生部《编制原则》,300~450张床位医院工作人员的编设按1:1.4~1.5计算,即400×1.4~400×1.5=560~600(人)。

  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设的70%~72%,则最多配备560×72%~600×72%=403~432(人)。

  护理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50%,应为403×50%~432×50%=202~216(人)。

  1989年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中提出的医院各级护理人员编制标准,目前也可以作为计算护理人员编制的依据。

  护理人员的排班

  (―)排班的基本原则

  1.以病人需要为中心,确保24小时连续护理 按照护理工作24小时不间断的特点,合理安排各班次,保证相互衔接,提高工作效率。

  2.掌握工作规律,保持各班工作量均衡 护士的工作量以白天多、夜晚少,工作日多、节假日少为特征,因此应根据工作规律,合理安排人力,保持各班工作量均衡。

  3.人员结构合理,确保病人安全 排班时应根据病人情况、护理人员的数量、水平等进行有效组合,做到新老搭配、优势互补,保证病人安全,防范护理纠纷。

  4.保持公平原则,适当照顾人员的特殊需求 排班时,应以一视同仁的态度爱护、体谅所有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产生公平感和满意感。

  5.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个人专长 通过按职上岗,将护理人员的专长、优势与病人的护理需要相结合,提高工作成就感,提高满意度。

  (二)排班的类型

  1.集权式排班 排班者为护理部或科护士长,主要由护理管理者决定排班方案。其优点为管理者掌握全部护理人力,可依各部门工作需要,灵活调配合适人员;缺点是对护理人员的个别需要照顾少,会降低工作满意度。

  2.分权式排班 排班者为病区护士长。其优点是管理者能根据本部门的人力需求状况进行有效安排,并能照顾护士的个别需要;缺点是无法调派其他病区的人力,且排班花费的时间较多。

  3.自我排班 由病区护理人员自己排班,可激励护理人员的自主性,提高工作满意度。优点:①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②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高;③护士长与护理人员关系融洽;④护士长节省排班时间。缺点与分权式排班类似。

  (三)影响排班的因素

  1.医院政策 排班与人员编设数量、群体结构组成情况有密切关系,受医院相关政策影响。

  2.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工作能力、临床经验等均是排班时需考虑的因素。

  3.护理分工方式 不同的护理分工方式,人力需求和排班方法也不同。

  4.部门的特殊需求 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等护理单元各有其工作的特殊性,人员需求量和排班方法也与普通病区不同。

  5.工作时段的特点 每天24小时的护理工作量不同,白班工作负荷最重,小夜班、大夜班依次减轻,人员安排也由多到少。

  6.排班方法 各医院因机构、政策、人力配备、工作目标和管理方式不同,排班的方法也不同。

  护理人员排班的方法

  1.每日三班制排班法 使用广泛,即将一日的24小时分为三个基本班次,按照早班、小夜班、大夜班等进行安排,每班工作8小时,一般由7~8名护士进行轮班。

  (1)单人三班制:每班只安排一个护士,早、晚配备帮班,适当安排白班,责任护士与早班、小夜班及大夜班护士之间进行病人、病情及物品交接,主要适用于病人数量和危重程度变化不大、夜班工作量较少的病区。优点是:①上班与休息时间集中;②夜班轮换少;③节约人力。缺点是:①夜间病区有紧急情况或工作量大时,一位护士顾及不周;②夜班工作时间长,护士较疲劳。

  (2)双人三班制:每班安排2位护士,适当安排白班,责任护士与早班、夜班之间进行病人、病情及物品交接,主要适用于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专科性强(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脑外科等)的病区。优点是:①24小时均有2个护士值班,且保证大小夜班护理工作量较大或抢救病人时有2位护士相互分工与协作;②新老护士搭配上班,有利于新护士的成长;③夜班有一段休息时间,护士乐于接受。缺点是需要的人力多。

  2.每日二班制排班法 将一日的24小时分为二个基本班次,按白班、夜班排班,每班安排1个或多个护士,工作12小时,同时上下班,由6~8名护士进行轮换,必要时增加白班人数,白班与夜班之间进行病人、病情及物品交接。主要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急诊室等。优点:①上班与休息时间集中,便于路途较远的护士上下班,也便于护士参加学习;②节约人力。缺点是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易出现精力不充沛的现象

36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