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适合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先学后交、交后再教”是合作学习的核心理念。独学、对学、群学三者之间关系是:独学是基础,对学是常态,群学是升华。如何确保对学、群学落到实处及该环节的高效,是合作学习实践要破解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合作学习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对学群学)的习惯

  1.小组合作交流,依由小到大的原则,即对子——分组——整组;

  2.对子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与结对子的同学进行交流、解惑;

  3.小组交流。把与自己结对子的同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

  4.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

  5.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

  6.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麻木迟钝、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

  7.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嘻戏、玩耍。

  8.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切忌游手好闲。

  二、制定详细的小组合作(对学群学)的常规:

  (1)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2合作学习必须给予充足时间;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科学选择,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或需要合作学习;

  (3)合作学习形式有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多组合作、集体合作等,虽各有利弊,但笔者认为同桌合作学习效率最高;若采用小组合作,分组时应采用“小组同质、组内异质”分组方法,同时建立真正的合作小组;

  (4)尽量让小组成员之间地位平等,避免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成为与教师对话的贵族,是那些潜能生沦落为与师生对话的奴隶;避免潜能生成为活动的“看客”,游离于活动之外;小组汇报时尽量采用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或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潜能生发言;

  (5)对于那些小组合作讨论时不说,为了逞能或表现欲在教师问“谁还有特殊的方法或补充说明时”,才急于举手发言的学生,应暂时“剥夺他们的发言权”,让他们体会到小组合作讨论时不说,现在才说,没有机会了;

  (6)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好“合作学习的巡视员”,要有目的、有计划对不同层次小组进行代表性巡视,对游离于合作学习学生给予善意提醒,同时注意尽量搜集有价值信息,为后面点拨奠定基础;教师应当好“合作学习的首席顾问”,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同时对小组合作学习遇到棘手问题或陷入困境时指点迷津;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小组规章,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7)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设立“噪音控制员”,避免小组之间互相干扰;讨论声音应控制在本组同学能听清的范围;

  (8)不妨让一至二组学生在黑板前面合作讨论,随即把讨论结论书写到黑板上,避免讨论结束后再上黑板书写占用时间的弊端;

  (9)小组之间汇报结束后,教师要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一定要对活动时产生的多元答案进行评说,正确处理“答案多元化”和“答案优化”的关系;教师一定要对活动时产生的“多元解读”进行引导、评判,对那些误读、曲读要理直气壮地给予否定,对那些因年龄原因的浅读要给予提升;对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应给予阐述、应给予精神引领;

  (10)对全体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培训;对小组、学生个人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给予评定、考核。

  三、出台、落实师生倾听条约

  班级倾听条约内容如下:

  学生: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要仔细听清对方所说的每一个字;别人发言时,不插嘴,不打断,不做其他事情;不明白别人所说内容时,应该举手示意或等对方说完再提出疑问;小组讨论时,应在组长组织下按组內顺序依次发言,有问题可在别人说完后进行补充;老师讲课时,可适当记录下重要知识点;別人发言时,应积极思考,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全面思索,做到记住关键意思、找出问题、寻求灵感、提升补充。

  “教师倾听条约”:教师不可以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静静地等待学生发言完毕;学生发言不正确时,不可以大肆批评和过严指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给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通过记、做、想等途径践行倾听条约,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记”,就是记住条约内容,记住内容是确保践行的基础;“做”,是围绕每一条内容让学生实际操作,互相提醒,形成正确的倾听概念和倾听思维模式;“想”,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将条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为。对照条约,自己在倾听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打算如何改正。

  四、选择有合作价值的问题进行群学

  群学内容的选择:合作有“形”少“实”——学习任务本身缺乏合作的必要。在传统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和展示的任务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但是在许多课堂中,合作学习有“形”少“实”:有合作学习之“形”——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围桌而坐;少合作学习之必要——学习任务之答案脱口可出,或能找到现成答案,缺乏合作的必要。

  适宜的合作学习任务应具备以下特征:(1)能激发探究的欲望。即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2)有探究价值。即这一任务学生不能马上解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3)有解决的可能。即学生个体能有一些粗浅的想法,可以起步;通过群体的努力基本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4)有合作的必要。即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5)有交流的必要。即具有多样的解决方式,能引起学生对于问题多样的表述和交流。(6)有用语言交流的可能。有利于用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适宜小学生合作学习内容:比如(1)一个人独立完不成,必须小组合作的观察、实验、活动;(2)同一性质多项内容或同一问题的多个侧面,为了节省时间,为了资源共享,可以采取分工协作形式;(3)当问题可能有多元答案、多元解读时;(4)对某个答案、观点有质疑争论时;(5)面对新问题、新情况一时束手无策时;(6)问题解决需要创新思维时等。不需要合作学习情况:书上有现成的答案的;答案简单的、唯一的;学生自主就能完成的;学生合作也不能解决的。

  五、细化对学、群学的方法与步骤

  1、独学的流程:读一读(认真读学案、课本),画一画(将重要内容用双色笔勾画出来);想一想,记一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认真做一做(对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用书面回答形式认真地做一做);不会的标一标(用红笔标出疑惑的地方,待对学解决)。独学的方法:裸学(不看任何资料学)——助学(借助参考资料学)——记学(把参考资料内容要消化,能用自己语言说出来即内化)——量学(借助问题检验自己自学的情况)。独学的基本规则:专、静、快。对学的误区:把课本、参考书上的答案没有理解,直接抄到导学案上,我们称之为“抄学”。

  2、对学的流程:分享(对自学的答案,对子之间互相说一说)—求教(对不懂得问题,对子之间互相教一教——讨论(都不懂的问题,对子之间互相的议一议)—整理或标疑惑(议出结果的要写整理到导学案上,议而不决的问题表出来,待群学解决);群学的方法:对查(互相检查自学的情况)——对问(争议问题辩论明晰)——对议(疑难问题共同商议)——对抗(学习效果互相比赛)。对学的规则:自控、小声、会倾听、善表达。群学的误区:都在说无人听,照课本念答案。

  3、群学的流程:帮学(潜能生不会问中等生,中等生不会咨询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扶)——合学(对共性的问题借助全体讨论解决)——质疑(思考新的解法、提出新的问题)——研学(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群学的形式:组长依次讲解,组员倾听、质疑;组长重点讲解,组员发问;潜能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中等生讲,卡壳时优等生提示、追问,潜能生提问;独立思考,争议的自由讨论。群学的基本模式: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的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易出现一两个人包办一切的现象;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组长指定发言,其他组员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这种方法保持小组讨论井然有序,但学生的发言受到一定的限制;唧唧喳喳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起来比较轻松自由,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一般要与指定发言式交替进行;两两配对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它适用于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和拓宽思路的提高;切块拼接式,接受任务后,由组长进行分解,,每个组员担当某一方面的“专家”,思考后再在小组内汇总,它适用于多步骤的操作训练题等;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作业,易用于开展小组内的学习竞赛,促进学习者平等竞争、共同参与。为便于操作,教师还可以研制一些非语言性的符号,如用一个人像表示讨论方式为中心发言式,用两个面对面的人像表示讨论方式为两两配对式等等。这些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要求教师能根据布置的内容,灵活地选用与之匹配的方法,只有这样,讨论才能高效、有序地进行。群学的目的:解决共性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六、借助小组总结、追问、访问、漂流本确保合学的高效

  1、小组总结:小组合作很热烈,但结束时间起小组总结出什么观点时,学生往往自己讲不清,他们都只顾讲了,没有总结。如果有了“小组的总结”,短短的一两分钟,便可解决这个问题。操作步骤:合作学习结束前两分钟,教师(或时间提醒员)提醒大家:现在停止讨论,开始整理与总结集体的观点。于是不论学习任务是不是完成,负责人都应该组织大家停止讨论,进入总结。提炼中,组织者可使用下面的模板:大家看一看,我们组的观点是不是……,大家对我们组的这些观点还有什么意见……·经过讨论我们组最核心的观点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总结时容易发生争论——将争议观点与没有争议的观点分类,最后交流时,可以将其直接告诉大家“我们组有两个不同的观点……总结时,学生也记不住刚才讲了什么——做好小组记录,交流时使用记录本。时间不够——设小组时间提醒员:采用音乐提醒:合作结束前两分钟,播放“音乐”,音乐一响,表示应该进入总结阶段,音乐声一停,合作时间也结束了。

  2、追问三次:针对一个问题,通过不断追问,引导交流走向深入。下面一些模板可供追问使用:我不明白你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这样讲?如果是这样,那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你能换一种讲法吗?,请举一个例子。你的观点与A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你的观点与B的观点有联系吗?你的观点与上节课的……有什么联系?你是支持还是反对A的观点?追问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间的追问往往脱离主题——请教师与学生示范对话,让学生体会;如何追问——模板贴到墙壁等醒目的地方,让小学生随时能看到;设立追问员。

  3、访客“访客”是跨组交流的策略,他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小组成员确定“接待者”与“访问者”两种角色。接待者:负责向来访客人介绍本组的结果,并解释他们的提问。一般每组一名“接待者”。访问者:其余同学都为“访问者”,负责外出到其他组学习交流。每个“访问者”负责访问一个小组,有几个访问者便可了解几个组的观点,最后回本组介绍“访问”收获。操作步骤: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总结小组观点;“访问者”外出到他组,倾听他人的介绍并记录; “接待者”接待来访者,介绍本组的观点,并回答他人的提问;访问者回到本组,就出访了解到的信息,完善本组的观点;总结本组最后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走动不方便,特别是大班额的情况下—— :小范围展开,如相邻四个组之间 、采用“漂流本”, “本”动“人不动。

  4、漂流本:“访客”是学生到其他组交流,而“漂流本”则是学生在座位上不动,小组“记录本”在各小组间漂流。“访客”策略适合小班,“漂流本”策略适合大班。操作步骤:各组将本组的观点整理在记录本上;3-5个小组为一个交流单位,依次将各组的记录本向下传阅;传阅时,将他组的精彩观点记录下来,亦可在他组的记录本上批注自己的意见;当记录本漂流回本小组时,本组了解了许多其他组的观点,同时也会发现其他小组提出的意见,小组成员据此完善本组的观点。为了便于交流,可以在漂流本旁边加注“反馈表”,帮助分析。格式如下:我们的意见(写自己讨论的结果)、补充意见。

  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1. 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合作。除了讲道理,还可以做游戏。讲道理可用类似《伊索寓言》中瞎子背瘸子共同赶路的故事。做游戏可选团队接力闯关式合作项目,让学生认识到单枪匹马在这个社会很难立足,唯有搂抱发展才会众志成城。

  2. 合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3. 合作不是削峰填谷,让优生付出代价,潜能生坐享其成。合作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是“资源共享,相得益彰”。

  4. 没有个人准备的合作,就像没画图纸就施工,不是颠三倒四,就是乱七八糟。

  5. 合作的路径不清晰,比没有目标更可怕。要想胸有成竹,敬请提前规划。

  6.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小组长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培养小组长,就是利用分身术,长出三头六臂。

  7. 没有评价就没有合作。能者可以多劳,但一定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弱者可以沾光,但要有感恩思想,想办法尽其所能以弥补他人。

  8. 小组合作的成效要有一个量化表,让各个小组看到自己的成绩和差距,攀比心往往就是原动力。

  9.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情趣相投至关重要,离间反目后还是分开为好。

  10. 多搞活动,频繁竞赛,在磨合中默契,在默契中互助,在互助中增效。

366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