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蜻蜓》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2)
幼儿园美术《蜻蜓》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蜻蜓》教案设计篇四
教材分析:
《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猜谜、聆听、创编、表演、用打击乐伴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 ,渗透保护益虫、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教育。
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难点: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创造。
教具:
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课件、碰铃4个、头饰(蜻蜓、蚊子)、荷叶、荷花、歌词条、蜻蜓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教室坐好。
二、师生问好。
1. 今天老师见到我们102班小朋友一个个都这么可爱,坐得端端正正的样子特别有精神,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么我们来拉勾勾做好朋友吧。
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齐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动游戏。
【设计意图:由于初次接触这个班级,由歌曲《拉勾勾》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了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2.真好!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们互相来问声好吧!你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问好的,待会儿请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向老师问好。
《蜻蜓》教案设计篇五
设计意图:
因为夏天快要到来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夏天的小昆虫,知道小蜻蜓的习性和特征,特此设计了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2、情感目标:让小朋友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
3、技能目标:让小朋友绘画蜻蜓,并能画出各种动态的小蜻蜓,并添加相关景物,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重点:
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蜻蜓的特征。发现蜻蜓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让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画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态的小蜻蜓。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具准备:小蜻蜓的范画一幅,示范用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小朋友可要仔细听了:"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老师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真聪明,谜语猜对了。)老师还有问题问小朋友:
提问: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
2.他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
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
二、示范与讨论(1)教师出示示范画小蜻蜓,讲解作画步骤。
1.在纸上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老是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告诉老师……总结:哦,原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
2.现在小蜻蜓的眼睛画好了,接下来画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平衡。
3.翅膀画好了,下面画它的身体腹部,是不是像个长长的U字啊。然后是画它的尾巴,长长的。
(2)画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
2.在画面上添加景物,大树什么的都可以3.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三、引导评价:
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那些蜻蜓画的漂亮,那些画的内容丰富。
《蜻蜓》教学反思
纸蜻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既制作简单,转起来又好玩,还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目标定位如下:
1.观察发现纸蜻蜓旋转下落的特点。
2.比较发现两种纸蜻蜓不同的下落速度,并大胆猜测原因。
3.愿意探索,大胆交流,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吸引幼儿尝试实验,亲历探究活动,让孩子学会主动探究、独立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主要有三个环节:一、导入激趣;二、观察探索;三、活动延伸。
第一环节中,我出示纸蜻蜓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会玩吗?”幼儿之前已经玩过纸蜻蜓,因此能够马上进入第二环节,在游戏中观察探索纸蜻蜓的下落方式。首先观察一种纸蜻蜓的下落方式,然后观察对比发现两种纸蜻蜓下落时的区别,小结后进入延伸。
在我的预设中,幼儿应该能够比较明显地发现纸蜻蜓是旋转下落的,并将适合的标记送给它,然后通过对比,发现两种纸蜻蜓下落速度不同,一快一慢。从平时活动时幼儿的表现来看,我认为幼儿应该能够猜测到两种纸蜻蜓一种比较重,一种比较轻,所以会一快一慢下落。
不过,预设总归是预设,活动中还是出现了问题。
1.重要道具“纸蜻蜓”出现问题。
在制作纸蜻蜓时,我经过试验,纸蜻蜓都是能飞的。但是,将纸蜻蜓堆放在一起后,部分翅膀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影响了落下的方式和速度。而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没有能够马上处理,提醒幼儿重新调整翅膀的方向,把问题一直留着,也影响了下面的环节。
2.出现问题后教师引导不到位。
由于平时科学活动组织较少,对科学问题自身缺乏常识,遇到问题不知如何马上回应解决,导致了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也出现问题。
课后大家一起评课,老师们的建议让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要上好一堂科学活动是很难的,从选择活动、目标定位、材料准备、主要环节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的十分细致周全,并且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要深刻的思考:为什么我要这么问?这样的问题孩子会如何回答?孩子回答了之后我怎么去反馈?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设计才能使活动出彩,如何让孩子能够在探索中获得他们想要的,这都需要认真的研究。科学活动要做到三个激活:激活情感,激活思维,激活交流。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却包含了许多的意思。
1.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主动发现。
看了“幼儿园美术《蜻蜓》优秀教案”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