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2)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2)

时间: 炎婷817 分享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

  四、学习课文

  1、听读课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节奏和韵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再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朗读指导:

  在注意节奏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青年时期的柳永对生活饱含热忱,对前途充满幻想,他将这些情感倾注到《望海潮》里。朗读时要 :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语势要激越。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得恳切。

  3、 一齐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样个问题: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课文如何铺陈、点染?

  善于铺叙、点染的特色

  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点”的写法。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染”的写法。

  铺陈例子:

  (乐府民歌《陌上桑》: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木兰辞》中: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从地理位置上看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从历史传统上看——都市繁华之美

  总结:这一句总起全文——“点”的写法。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染”的写法。①“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②“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

  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从自然景观上看——自然风光之美

  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从市井面貌上看、从百姓生活上看。

  诗人笔下钱塘繁华得不得了。

  (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点”的写法,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染”的写法。①“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②“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 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读了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描写的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景美人更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从百姓生活上看——民生安乐之美。

  ①“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②“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官员的与民游乐。

  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结束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

  写作动机与目的:赞美、祝愿、应酬之意不着痕迹。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

  六、拓展延伸: 请学生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七、再读课文

  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 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八、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2、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

  看了“《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人教版)

2.高二语文《雨霖铃》的教案及原文

3.《故都的秋》优秀教案设计

4.《再别康桥》优秀教案设计

175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