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满井游记》语文教案设计(2)

《满井游记》语文教案设计(2)

时间: 炎婷817 分享

《满井游记》语文教案设计

  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

  (多媒体显示)

  (1)学习巩固生字

  (2)强调长句子的断句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读,并点评(①读音是否正确;②停顿是否分明)

  (二)译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发现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多媒体显示)

  内容如下:

  ① 常用实词。

  ②一词多义。

  ③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四、课下作业: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一、检查课文翻译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品读课文

  阅读思考: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归纳要点:

  1.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

  5.(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四、课堂小结

  《满井游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山水游记。

  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热闹非凡。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五、背诵写景的句子。

  六、课下作业

  看了“《满井游记》语文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八年级下册语文29课 满井游记

2.八年级语文辅导计划

3.初二上语文教学计划

4.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5.八年级语文有效教学计划范文3篇

6.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157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