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的预习策略是什么
小学语文有效的预习策略是什么
课前预习是一个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想要小学生们学好语文,需要找到学生预习的方法与策略。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语文有效的预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学语文有效的预习策略
一、课前预习的作用
课前预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开端,应特别重视这先入为主的第一环。如果这一先入为主是正确的,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如果这先入为主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学生接受新知识就会走弯路。如果这个学生在课堂上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形成的偏差和错误没有得到纠正,那将误人不浅。
如果学生上课时对要学的知识一无所知,那课堂上就茫茫然,尽管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也只能是被动的应付,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预习好了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活动自如,既能密切的配合老师的引导点拨,又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蓝天,还能向往探索未知的新领域。课前预习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凡是注重课前预习会驾驭课前预习的老师,课堂效果都很好,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在布置课前预习思考题时,绝对不能让学生“看看”、“想想”了事,更不能随便出几道题敷衍塞责。预习做好了,有效课堂才能有保障。课堂效率提高了,那么我们的课堂及课外辅导就轻松多了,课外辅导甚至成为多余,况且有相当部分学生厌恶课外辅导,与其课后不讨好的疲惫不堪,还不如课前的快马扬鞭。
二、预习题的设置
布置预习作业是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必须精研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细读教材内容,弄清教材设计的意图,理清课文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接受程度,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的难点,有重点、有方向性的找到预习题适当的切入点,尽量提出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且容易接受的纲领性问题来,对于复杂的课文可印发预案。使学生既能正确的抓住课文的框架结构,又能为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住中心做好准备。
例如《背影》的预习题我是这样设置的,作者写了父亲的哪四次背影?其中那一次比较翔实?文中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你体会过吗?这类预习题答案就在课文里,学生一般都能独立完成。有些文章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预习起来有困难,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例如《孔乙己》的教学预习,我出示了一些难易适中的思考题,收到了良好的预习效果。其预习题如下:
(1)查字典熟悉生字、新词。
(2)阅读课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描写了孔乙己在哪些地方的活动?
②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如何?
③你认为孔乙己的遭遇哪一次最惨?为什么?
④你同情孔乙己吗?你觉得孔乙己有哪些缺点?
三、预习的实施
学生预习,是在课外的自主学习,预习时要求带上字典、笔和预习作业本,最好利用自习或者早读进行。先理解透预习题,或者老师印发的预案,再认真仔细的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先把生字、生词、不理解的句子和思考题有关联的句、段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查字典解决哪些生字、生词,也可根据前后文意推敲生词及句子的意思。对那些自己想一想就能解决的就尽量自己解决,哪些还不能的,再带着问题阅读第二遍。
阅读过程中除过继续推敲生字、生词之外,要不断的勘正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题是否一致。不一致原因何在,思路不清的再精读第三遍课文后完成预习作业,把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子和同学交流,实在解决不了的用特殊符号标记出来,连同预习中发现的各种疑问,用笔记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以待课堂解决。对于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应认真对待。
四、预习的督促检查
预习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精神,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的兴奋剂。要课课有预习,题题有作业,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指导,不能流于形式。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预习作业应是常查,常指导。为不断的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鼓舞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奠定基础。一般来说在开始培养阶段要勤查,要勤指导,勤督促,勤检查。有的检查作业、有的看看课文,有的课堂提问抽查,习惯养成后抽查。方法要灵活多样。
总而言之,课前预习,是学生进入有效课堂学习的第一环,是接受新知识的第一步,是建立新概念的第一印象,这先入为主的第一关至关重要,放弃不得、大意不得,马虎不得,只要预习做好了、做充分了,我们的有效课堂才能更加有效。我们重视课堂,重视辅导,更应该重视这先入为主的第一关——预习。
课前预习的好处
好处一,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这就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好处二,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可弥补漏洞,使自己听课时精力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面去。
好处三,预习能开拓思路。经过预习,对要学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去。
好处四,预习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在书上都有,由于做过预习,知道哪些内容书上有、哪些没有,就可有选择地做笔记。
好处五,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自己都经过独立思考,有了初步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的进一步学习,理解会更为深刻。理解了的知识很容易记住,特别是经过努力而攻克的知识更容易记牢。
好处六,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文的预习习惯培养
一、指导思想:
“预习”是小学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基本的预习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预习不是为了扫清教学上的字词障碍,,而是为了让学生独立的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同时也为了提升提醒学生用已经学的很好的方法,解决基本知识问题。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在课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这是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阅读文本,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的自学能力,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而且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产生的困惑和疑问使他产生了强烈的主动求知欲望,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通过预习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
1、集体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思路后,根据目标研讨课前预习作业的设置。
2、教研活动时,针对不同的预习方法优劣,调整思路,形成一套比较好的预习方法。
3、定期加强理论学习,根据现代教育理论设置简洁实际的预习要求。
4、定制合理的预习方法调查问卷,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和反馈。随时撰写教学随笔或者案例,反馈预习方法培养的效果。
四、课题的实施。。
第一阶段:在已有预习习惯的基础上进行预习作业的再设计。
预习作业的设计:
(1)。从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的预习、课文词句的理解、对课文中心的整体把握等三个方面设置。
(2)整理、总结出适合不同类别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
第二阶段:预习作业习惯形成的研究。
课外预习作业习惯的反馈。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预习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汇总;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第三阶段:分析与反思,撰写相关论文。
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成果,总结经验得失,撰写论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