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小学生应该怎样预习数学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课前预习如此重要。那么,小学数学课应该怎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生预习数学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学生预习数学的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同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同学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

  2、笔记预习法

  对于数学学科中的概念性的课程,可以用笔记预习法进行预习。在阅读课本后,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3、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同学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4、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5、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小学生预习数学的内容

  1、例题

  课本上的例题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为同学们提供的优质数学题,一般都是从简到难,由浅入深,所以把例题弄明白,就等于弄明白这个知识点。预习例题一定要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单单记住最后的结果。

  2、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每一个概念都是对特定对象最合适的表述,比如:什么是三角形、分子分母的概念等等,当我们把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来,即使遇到了不会的题目,将概念表述出来,也会拓宽解题的思路。

  3、难点

  开头我们说了,数学知识是一节接着一节的,一环扣一环的,一旦有不明白的难点,一定要彻底弄清楚,我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此前学过的知识有不明白的,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要弄懂,不要不懂装懂,这样只会越来越糊涂,预习的时候,发现有难点,可以单独标记出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

  4、公式

  如果说概念是数学的基础,那公式就是数学通向高分的阶梯,小学阶段几乎所有的公式都是要牢记下来,只有熟记才能在实际考试、练习中活用,所以我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公式不仅要记牢,更主要的是做到举一反三。

  5、练习题

  数学预习中,如果就觉得前面四个方面都没有问题了,可以尝试做一下课后练习题,等到老师讲到的时候可以自我评估一下,有错的题,记录到自己的错题本上,不仅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五点,总计11个字,分别是“例题、概念、难点、公式、练习题”,记住这11个字,预习小学数学就会非常的轻松、简单。

  小学生课前预习的好处

  一、学会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做的准备。如果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能自学新课的内容,就会对教师要讲的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就会提高听课的质量。我们知道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得反复备课、朗读课文、钻研教材等等,即使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也是如此。更何况是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课前预习很重要。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总结了一套培养学生预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1.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生词、成语,不理解的词句,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然后给生字注上音,并将生字词写会。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写出批注。

  5.拓。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一些知识点。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为在课堂上学习时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6.问。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了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针对这种心态,我给学生讲清了道理,使他们懂得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如可以从文章的课题提问题、可以根据课后题提问题、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问题等。然后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会预习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也没尝到预习的好处,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一定会十分欣喜。学习变得有所追求,对预习发生了兴趣。这时,老师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习惯即可养成。

  好的习惯受用一生。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我想只要教师做到长期关注,经常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前预习能力也就指日可待。

  三、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那么,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猜你喜欢:

1.小学生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2.小学生预习语文的方法有哪些

3.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4.小学生如何学习数学

5.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口诀

384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