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 > 提前预习的好处有哪些

提前预习的好处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提前预习的好处有哪些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提前预习的好处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提前预习的好处,希望可以帮到你!

  提前预习的好处

  一.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

  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二.预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就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一般初中的孩子都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检查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规律,掌握和了解教师下一节课上要教授的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课前有针对性的预习,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例如,牛津初中英语新教材中,每上到 ‘reading’部分时,学生第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应当是:1.要解决生词的拼写和读音2.熟读短文和对话3.对短文和对话的大意有所了解4.完成一定的配套练习。

  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通过听录音,跟录音拼读单词和词组,跟录音拼读短文和对话,解决语音语调问题。查辞典,阅读课文内容,理解大意,对照题目去阅读,力争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在预习过程中,记录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及时解决,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当然,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也是可以的,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进行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也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提前预习的作用

  1、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一个班级的学生除去一部分上头生以外,大量的是中差生.他们在听课时经常感到很吃力,这样长期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有的学生会发展到听课像听“天书”,哪里还有兴趣可言.但经过课前预习情况就大不一样,通过预习,有的地方学生自己已经弄懂了,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有的地方尽管一时还没弄懂,但是带着问题听课能够听到点子上去,能听出“门道”,听课就会津津有味,学习的兴趣随之产生.

  2、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通过预习,学生对下一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会轻松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盲目听课为带着问题听课,无疑是大大增强了听课效果.在预习中已经看懂了的知识再经过老师讲解,印象会更深,没看懂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听课的重点,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个“拦路虎”会轻而易举的搬掉.听课质量的提高又会让学生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腾出时间再进行下一次课的预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能够培养自学能力.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是因为自学能力差.课前预习,能够锻炼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

  4、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前预习中,经过学生亲自探索,能体会到学习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从而磨炼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

  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一、读

  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需要阅读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可能涉及到旧课知识。

  课前预读对阅读的理解层次要求不高,如果将读书划分为粗读、细读和精读三个层次的话,那么课前预读只要求达到由粗读到细读的层次。

  预习前最好能草拟预读提纲,然后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和理解课文。预习提纲可根据与现行教材配套发行的各学科教学目标手册去拟定。手册中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且已划分出能力的达标层次。因此预读提纲不一定专门去写,可直接在手册上勾画或作些说明即可,只是要求心中必须有目标,有预习提纲。像这样一种有目标导向的预读课文比完全盲目地去阅读效果要好得多。

  二、画

  画,即阅读时对课文中有关概念、定理和重点圈点画线,或者是注眉批、分段落。必要时还需要准备一个专用的练习本上,特别是预习理科教材,阅读时准备好一支笔和一个练习本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小看这阅读中的圈圈画画,它留下来的往往是阅读者随课文内容而展开的思维痕迹。

  圈点画线虽然并无统一的规定,但多数人却有一些习惯性的标记方法。

  如用圆点(·)或圆圈(o)表示重要精彩的语句;

  用双圆号(oo)表示一段精彩内容或语句的结束;

  用几个并列三角形(△△△)表示课文中几个并列的观点或事务;

  用惊叹号(!)表示自己非常欣赏的语句;

  用问号(?)表示对课文中有关问题的质疑;

  用波浪线(~~~~~)表示关键性的语句和段落;

  用加重点(………)表示段落中关键性的字;

  用单直线(_)、双直线(=)和三直线(≡)表示课文中重要程度不同的概念或定义。

  每次阅读时可用颜色不同的笔加以勾画,这样有利于区别阅读的层次。不同颜色代笔不同的见解和意义,能使理解步步深入。但要注意:有所不画,才能有所画。阅读中也不要到处去勾画,勾画的太多反而有碍于重点的突出。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会有一套自定的习惯记号,每种记号很自然地表达了他所要表达的意义,既简便明确,又节省了书写的地方。

  但有时单靠符合是不能完全表达其意义的,这时就需要眉批,一般在书的天头、地脚、段尾或篇末的空白处都可以随读随写。内容诸如段落篇章的简单提要,阅读中的个人见解,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以及对课文中的问题质疑,等等。

  阅读中不要急于加批语,一知半解,支离破碎,没有领会课文精神实质的批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造成误批。眉批的语言应简短精炼,力求抓住要害,不要期望把一切问题都写透,也无需对个人见解加以发挥,更深入的工作应放在写预习笔记中去完成。

  三、写

  即写预习笔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及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少,预习笔记中的书写有不同的方式。

  最简单的预习笔记可以只写出本节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个人的初步见解,以及阅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而一些比较简单的课文预习,或是在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时的课文预习,可以只完成“读”和“画”两步程序,而不用些读书笔记。因为通常在“画”的过程中,就已经理出课文的重点、难点、个人的见解以及对问题的质疑了。

  最复杂和要求最高的预习笔记,则是在自己对课文已经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写出的阅读笔记,这种笔记能反映全篇课文的知识结构以及各知识点的内容提要,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达到这种高标准要求的,一般是有充裕的课前预习时间或是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

  当然,对那些比较简单、理解程度要求不高的课文,多数同学的笔记也能达到这一要求,如化学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文,可根据已学过的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对新课文中将要学习的具体物质按照存在、制法、性质、检验和用途的研究线索,独立而有条理地逐一拟出预习笔记。

  在写预习笔迹时应留出一定的空白,以便听课时把教师讲授的有价值的内容补充进去。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课文,一般只要求写简单的预习笔记,预习时把更多时间用在阅读和思考上,待上课听讲时再按教师的讲课思路写出课堂笔记。

  四、记

  预习的最后阶段是对新课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如重要的词、句和段落,重要的概念、定理和结论等,要求能基本记住。

  分段细读之后,为了整理自己的预习思路,可以把课文从头至尾再细读看一遍,或者是合上课本,闭目反思,把新课内容从头到尾过一遍。这时如果感到知识连贯、脉络清晰、有条理,就说明对课文的内容梗概和中心思想已经比较熟悉了。回读、默想、反思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记忆法。

  在阅读记忆中,尽量让新课知识与学过的旧知识建立联系,也就是说在预习时应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这样不仅为新课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记忆起来也容易多了。对于一些新旧知识,譬如相似概念、词句、公式、名称、实验和物质、性质等等,可采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记忆。这种让新知识植根于旧知识的生长点上的预习,在头脑中形成的初步印象会更深刻。

  有个中学生记忆东西非常快,一般阅读三到五遍就可以记住一段文章。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他采用了尝试再现法。

  即他把所要记忆的材料看过之后放在一边,然后试图回忆所记内容;接着再回过头来重点看一遍没有记熟的内容,这样反复两三次就基本上记住了所学的内容。

  这种阅读中的快速记忆法尤其适用于预习中的记忆。

  因为预习投入的时间不多,利用较少的时间记住一些重要的新课知识,进入课堂学习时,便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新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听课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虽然快速记忆的有些内容保持时间不长,但在其后续的学习环节中这些知识还将不断得到强化,因而能实现预习中的高效率记忆。

  提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一般是对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的。

  ● 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孩子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必须由父母来指导。针对课本(主要是英语、数学、语文)目录做 一个大体的浏览。

  ● 周预习,则需要孩子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孩子往后看书,那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

  ● 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猜你喜欢:

1.课前预习的好处

2.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3.自主预习的好处

4.进行课前预习的好处和要求

5.课前预习的好处和方法

383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