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预习方法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语文说难也不难,但是没有做好提前预习准备,肯定是学不好的,那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预习方法有哪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预习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预习方法

  1、从课题上质疑

  许多课文的题目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狼牙山五壮士》,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问:五壮士指谁?为什么称他们是“壮士”?题目改为“狼牙山五战士”行吗?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晏子使楚》一课三次写到楚王的笑,我引导学生质疑:这三次笑有什么不同?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发现第一次是轻蔑的笑,因为楚王瞧不起晏子;第二次是尴尬的笑,因为楚王面对晏子的反驳,无言以对;第三次是洋洋得意的嘲笑,因为楚王自认为晏子肯定无法反驳,自己胜券在握,所以,笑里藏刀。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认识到正是因为作者传神地刻画了楚王的骄横无礼、仗势欺人、阴险狡诈,更衬托晏子的机智勇敢、凛然正气、时刻维护国家尊严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萧山杨梅》一课,引导学生品读“吃杨梅”的句子,尝试质疑:“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为什么唯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为什么又甜又有点酸的杨梅,一直甜到心里?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从上下文中找到多处描写老师关心学生的句子,细细品读回味,深深体会到,哦,不仅是杨梅的味道留在口中,更是金老师“爱的味道”留在心中,使作者感到无比温暖。

  4、从标点符号上质疑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如《跳水》一课,可引导学生质疑:“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一课,可引导学生关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反复出现的话,为什么用感叹号?《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里,“黑旋风”“浪里白条”“水葫芦”为什么打引号?

  5、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初读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定题呢?通过读、思、议,学生明白了作者正是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表达自己对叶老的无限怀念之情,课题点明了文章中心,这样就学到了一种含蓄的、新颖的拟题方法。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读准“妖、娆”等1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废寝忘食”、“杯水车薪”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们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体会挑战

  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建设者们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2.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歌赏图,揭示课题。

  1.听过《天路》这一首歌吗?(出示歌词),歌中所唱的《天路》指的是什么?(青藏铁路)

  2.揭题,读题。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青藏铁路有哪些了解?

  3.读句:“一条长长的“铁龙” ……到达雪域圣城——拉萨。”(配地图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学习提示的帮助进行学习。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

  2.交流(遇到困难、战胜困难)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面对困难部分:

  1.默读课文,想想筑路大军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交流:读出课文中句子,再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看谁有能概括成一个词。(难以控制施工温度、天气恶劣、极度缺氧)

  3.风火山隧道只是整条铁路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写呢?(带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冻土”)由此可见,修筑铁路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困难,有感情地读一读。(练读,随机交流)

  “风火山一带经常……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结合理解:撕扯 七零八落不翼而飞 劈头盖脸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理解“杯水车薪”(从字面了解到在文章中的意思,想象缺氧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资料介绍:风火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7℃,寒季最低气温达-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之为“生命禁区”。

  4.根据题目,作者为什么不重点描写修路的过程,却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遇到的困难呢?(学习写法:侧面描写)

  (二)战胜困难部分:

  1.面对困难,筑路大军们又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

  子,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找到喷射的最佳温度、奋勇

  作战、建成高原制氧站)

  3.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部分读给大家听。(练读,随机交流)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昼夜”“反复”),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理解“废寝忘食”,想象科技人员是怎样废寝忘食地工作的?从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写法指导:如果说刚才遇到的困难是侧面描写,那么现在的克

  服困难就是(正面描写)。

  (三)补充资料:《生命禁区的早晨》

  四.理清文路,升华情感

  1.正是建设者们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有感情地朗读)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请你找出一共有几次,读一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3.交流:(贯穿全文,起了连接作用,体现了筑路大军的强大决心,更是对我们所拥有的智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自豪。)

  4.如果你就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看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们。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他们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生动笔写,交流)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复习建议

  1.引导学生默读第4~9自然段,梳理课文层次,圈出重点字词,用简洁的词句填写此表。

  2.结合文章内容,重点揣摩建设者克服困难的语句,感受建设者的可贵精神。

  3.“我的感受”一栏,可结合文中句子填写,也可写下自己的个性化解读。

366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