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 > 学生课前预习有什么意义

学生课前预习有什么意义

时间: 东艳656 分享

学生课前预习有什么意义

  预先学习以预备学习为目标,预备学习以预先学习为基础。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那么,学生课前预习有什么意义呢?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保证的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往往是明显有差异的。在计算题的预习中,即使请学生做一些题目也仅仅能够看到一个结果而已,对于孩子是怎样思考的,思考的程度有多深,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思考,这样的一些具有个体的,内隐的过程却难以了解。有的孩子即使结果都是正确的,往往可能只是一种对例题的简单模仿而已。

  现在请孩子在阅读数学课本后,根据提示的要求完成一篇数学日记,就使得孩子的预习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机械模仿了,促使学生必须首先去阅读书本内容,然后还要对此进行思考,最起码要归纳出自己知道了哪些内容,这就保证了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思考,这就保证了预习的有效性。

  教师也能够通过对数学日记的阅读了解比做几道题目更多的内容,对于孩子预习中思维的过程、孩子预习后到达的程度、掌握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等都能够有所涉及,这样有助于教师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也使得预习效果在课堂中得到体现。

  二、预习让孩子和老师产生了“同频共振”

  “同频共振” 是声学中的一条规律,当音质同频率时,一个大型的交响乐团就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和谐乐章。

  在数学课堂中,如果学生的认识和教师的教学达到同一频率时,师生间就会产生认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共振”或“共鸣”,会出现师生双方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

  通过课前的预习和预习作业,孩子们首先就在心理上做好了学习新知的准备,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那么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会有所侧重地听讲,而且思维会一直跟随老师,注意力会很集中,这样的听课效率就高。

  通过预习,孩子在课堂学习时就有盲目的跟着老师动,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对于教师或其他孩子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的进行解答,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能转化为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了孩子进入“预习——听课——成就感” 良性循环的自主学习。

  三、预习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提升

  数学教育首先关注的应该是“教育”,其次才是数学,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使学生学会学习”。

  而通过预习,学生对于一些知识性的结论都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解的水平,可以说这时候,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于这样的学生起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点可以定位在解决“知所以然”的层次上,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重新建构知识网络,渗透联系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作为首要目标。预习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也就使得课堂教学目标的提升有了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后,通过有意识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数学学本的习惯,帮助学生学会看懂、读懂课本,理解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不仅明确了解题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思考的方法,明确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懂得如何运用转换的思想来解决新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也能够解决新的问题,也就增强了独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34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