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 >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繁星预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繁星预习教案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繁星预习教案

  繁星这篇文章是巴金老先生的作品,那么巴老是怎样描写星星的呢?同学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繁星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繁星预习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作者、亮标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板书课题)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教师亮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观察繁星的感受的词句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化出相关的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

  参考答案: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②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三、合作探究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5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结合文学分小组出一份手抄报。

  附: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繁星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繁星预习教案相关文章:

1.初中第一课繁星预习教学设计以及习题

2.长春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

3.初一上册第3课蝉和贝壳的预习学案

4.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六课预习教案

246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