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实践运

时间: 雪珠631 分享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知识或练习题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实践运用

  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数学学科运用较少。通过在实践中的探索,笔者认为,根据课改精神和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需要提前预习。只要学生对预习产生了兴趣,形成了习惯、掌握了方法,教师做到了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和谐共存,预习的积极作用就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 通过预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兴趣是他们学生的原动力,不论成绩怎样的学生,他们都有要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取得好成绩,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家长的表扬,那我们就不妨让他们先看看未知的知识,然后让他们把看到的、学到的、做到的在课堂上说出来,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正确,老师都应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中发现自己原来不是那么笨,不要老师教自己也能学懂,同时还能慢慢地感受到学习已不再是那么吃力了,成绩也有所提高了。就这样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习信心,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 运用正确预习的方法,注意循序渐进,形成预习能力

  预习属课前准备环节,虽然小学教学教材编排:内容直观、生动、但学生间毕竟存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老师在设置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时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组类,并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预习要求、检查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干什么?怎样干?结果如何?通过学习间的自评和互评方式让学生对预习情况做一个简单评价,这样就逐渐形成了预习能力。

  三、 合理安排预习内容,拓宽预习的深广度,培养创造性思维

  预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实践过程。学生在预习中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预习效果的直接体现,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预习内容。一般来讲,预习内容除预备性外,还应具备有知识性、引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主要包涵阅读教材和实践活动两部分,前者体现的是对知识的探索,后者体现的是对实践及能力的探索,后者是为了明晰学生思路,让学生有所感悟,完成接受知识前的心理准备和必要的物质准备。同时,预习也应结合社会生活,注重学科联系,不能拘限于因学习而预习,因数学而预习数学的思维限制。

  四、 注重减轻学生负担,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不仅仅是单一提高学生成绩。现在学生的负担已达到了学生所能承受的极限,学校家长对学生实行的是摧残式教育,沉重的课业负担造就了一批批“近视翁”和“学习狂”,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教师既是这种伤害的同情者又是实施者。我在实践中注意了预习、学习、过程和良性发展。

  通过先抽时间让学生预习,培养预习能力,再到形成预习能力后因高效学习而出现时间剩余又用来预习,基本上没有给学生增加课外负担,反而在减负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目标的确定、自身的定位、发展的要求、自评或互评等自主发展的一些简单方法,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预习是师生互动的课外表现,要真正做到预习效果的开发利用,则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预习中的简单问题做以纵深发展,较难问题做指导探索,体验感悟进行创造交流,灵感火花合理引导,使预习和课堂和谐共存。

21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