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态度 >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在学科方面的兴趣爱好?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在学科方面的兴趣爱好?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在学科方面的兴趣爱好?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和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而且也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由此观之,语文素养之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

  要想提高的语文素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重视平时的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积累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呢?

  (一)熟读背诵积累

  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要让学生多读、熟读课文,尤其是名篇佳作、精彩的词、句、段、篇更要熟读成诵。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不仅是课内,课外阅读中发现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描写生动的语句、千古传诵的名言警句等等,也应要求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要想做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说话头头是道,文章字字珠玑,就要重视对经典的阅读,重视阅读中的积累。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必须背诵的篇目外,还应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名篇佳作,这些诗词歌赋的背诵积累就是学生可以享受的财富!只有读得多,记得多,博闻强记,聚沙成塔,才能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二)勤记勤录积累

  有时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所以应该指导学生做好记录,随时留住好素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主积累,每学一篇课文,就将课文的好词好句记到积累本上。同时,逐步鼓励学生向课外延伸,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名言警句、成语格言、好词佳句;提倡多读名著,多写读书笔记,从中汲取知识、积累词语;把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影戏剧、电视广播中看到、听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鼓励向别人学习,随时把别人的好词好句抄下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经典作品阅读后及时收藏,方便又快捷。对积累下来的词句应该经常翻阅、认真诵读、品味,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并适时运用,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血液。这样**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产生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在自己大脑里建起一座应有尽有、储藏丰富的语言宝库!

  (三)细察生活积累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一门开放学科,实践性、应用性极强。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语文的生命力何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学习”。自然是本无字的书,社会就是鲜活的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引导孩子深入社会生活,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从人民群众那里积累语言。群众的语言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能表现实际生活的,流行于民间生动活泼的谚语和歇后语等等,都是人民群众智慧与经验的结晶!人与人间的言语交流、思想交流,百姓的家庭生活、国内外的重要事件,还有形形色色的广告、标语以及小品、相声等文艺作品,这些最生动、最形象、最有活力的语文资源,都将为学生感悟语言、体验生活提供良机。引导学生品世间百态、观社会万象、感悟人生哲理,全身心地感受生活状态的语文,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笔记中去。学会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做个有心人,才能发现平常生活中蕴藏的无限知识!

  古人云: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丰富!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学会积累,乐于积累!只有重视积累,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厚积而薄发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语文素养

  学生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这是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之一。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查阅工具书及其他资料的习惯,读书看报上网的习惯,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勤动笔、常积累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际的习惯等等。其中,最要紧的是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主要是课外的积累,光靠课本上的几篇课文是不够的。读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它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成功之本,也是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必将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为学生**后学习与发展积蓄了后劲。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学生们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基础上进行交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三、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语文素养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是效率和目标统一的快乐活动,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厌倦乏味的苦役。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让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注意感情的培养,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挖掘审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避免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等等。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持久而强烈,语文教学自然就会轻松起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总之,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相应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在科学方面的兴趣爱好

  寓教于乐,首先是兴趣,从直观上让学生看到科学的成果,而后产生兴趣

  如果我们的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学习科学,而不是被整治,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话,我想他会回归到自然中来,只要到了自然中,没有了那么大的学习压力,他一定会喜欢科学的,这是人的或说动物的本能......求知欲。

  多让学生接触有关科技方面的东西,如经常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天文馆等科普类的场馆,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寓教于乐,首先是兴趣,从直观上让学生看到科学的成果,而后产生兴趣

  带领孩子参观交流,引起对科学方面的爱好。

  让孩子做任何事的前提是一定要孩子开心,乐在其中。

  首先要了解学生,要知道他们的兴趣在哪?而不是靠我们主观意志来定的。我们的教育太主观,太注重“说教”二字了,其实教育是多维度的,我们一提到教育,好像就是在“公堂”里,这个“堂”字要好好的在《说文解字》里查一下他的涵义,美国的教育家杜威首先将课堂为中心改为活动为中心。其实“引导”也是教育中重要内容,引导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而说教多了,不但不能提高兴趣,还有可能产生逆反。

  把握孩子的特点,讲究教育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在科学方面的兴趣爱好,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做些具体工作。一是把握孩子的特点。孩子作为青少年,有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实际,在科学教育方面,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二是讲究教育方法。教育都有自身的规律特点,针对青少年孩子科学方面的教育,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生动活泼,积极帮助他们培养兴趣;三是讲究教育管理方式。可以组成孩子们的学习探索兴趣小组,帮助孩子们自己的求知欲,在他们自己的互动式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这样可能更能培养起他们对科学方面的兴趣爱好。

  从身边的事物引发科学兴趣

  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教师要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动机。能让孩子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索,有利于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尝试、改造或创新,这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例如:学生制作船,围绕此活动,学生在选材上形式各异,有纸折的船,有纸盒拼凑的船,有泡沫雕刻的船,有一次性筷子编成的船,有饮料瓶做的船,有木块做的船。由于材料不同制作的方式也不一样,用途和功能也各显其能。由于学生的审美观不一,对船的装饰也各有千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学生作品展上,学生对自己的创作作品都充满了成就感,喜悦和欢乐的心情溢满活动的全过程。

  要多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科普展览;多请一些科学家为孩子讲座,讲一讲他是怎么喜爱科学的;多做一些科学实验,千万不能总是讲一些大道理,我认为大道理是感悟出来的最有价值,如果学生真的喜爱科学,他一定会寻找大道理的,他一定会“刨根问底”的,那时他的大道理可能更有价值!

45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