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拿起书,读起来,生活多点阅读,你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精彩。而培养读书的习惯,这里就有几点建议。
关于读书,写过几篇文章了,包括读书的好处和选取何种阅读载体等等。今天,一个实习生问我如何培养读书的习惯,因为她表示读书很容易读不下去,而且借了很多书都没看,没看完一本又不想开始读下一本。关于这个培养读书习惯的问题,我跟她说了几点建议,现在把内容丰富后跟大家分享一下。
据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老实说,从字面上看,这种说法很笼统,到底是连续21天的不固定时间呢还是固定时间呢?是21天的24小时呢还是每天8小时呢?每天的几点开始呢?这些通通都是细节上的问题,答案需要在行动中寻找。这里看似废话多多,实则就是一个意思,读去吧,读都不读,谈何培养习惯?
读哪些书?
很多人喜欢问别人看什么书,要别人给列个书单什么的,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并且会产生失去阅读兴趣的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要列书单就意味着对方依据自己的爱好和你的需求来提供书单,然而这个书单是一定受别人主观感受影响的。按照别人的书单阅读就会被框在一定的阅读范围里面。如果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在别人眼中的好书,可能并不值得一读。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按照别人提供的书单进行阅读,如果发现基本都不是自己想读的书,或者读不下去时,就会让你失去读书的兴趣。
要强调的一点是,并非说让别人列书单就一定不好,这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只是不能全盘照搬。即便确实偷懒想按照书单阅读,也不应该本本通读,而是选择性进行检视阅读。关于什么是检视阅读,请自行网上检索。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某些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关这方面兴趣,或者说方向,甚至说主旨的书有很多,上当当、亚马逊、豆瓣等网站都能找到相关的书籍。通过参考评分,试读,查看他人评价等等,基本可以找出一两本看得过去的书,这就可以开始阅读之旅了。
读不下去了怎么办?
首先,如果一开始就马上读不下去或者要打瞌睡了,那你就是在装装样子,这篇文章就别看了,快点击左上角的「返回」吧。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应该是抱着一定的热情的,至少是能够让你坚持十来分钟的热情。在经过很长很长时间没进行阅读的话,是会有一定的不适应,因此不要强迫自己一下子要读一个小时的书,读十分钟就可以停下。显然,10分钟确实有点短,不妨试试从15分钟开始,坚持几天后比方说3天,然后每天阅读20分钟,如此循序渐进。建议固定每天开始阅读的时间。至于最后多长时间为好,要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定,久坐也对腰椎不好,不是吗?对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还是放弃治疗吧。
除了以时间作为阅读的始终点,还可以章节作为始终点。段落和章节,是把握文字的节奏和韵律的,如果硬生生要时间插一脚,就会打破文章的美感,影响阅读的体验。这就好比100米赛跑,刚用全力在加速时,裁判就鸣枪示意有人抢跑,实在让人不爽。至于如何把握时机,需要实际阅读的时候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停止。我可以给的唯一建议是,读爽了就继续读下去吧。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一个感觉,直接从头开始读一本书,尤其是小说,会有一种云里雾里的不适,这是正常的。小说就像某些电影,不会流水账般从头开始,平铺直叙地把故事讲出来,而是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开篇。因此,在阅读之前,要评判一本书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值得一读,除了采用检视阅读的方法,还可以尝试从第三第四部分章节开始,如果内容引起了你的兴趣,不妨从头再开始。有些书一开始要交代各种背景各种人物做铺垫,对于耐不住性子的读者的阅读体验较差。这种跳过开头进行阅读的做法可以试试。
如何扩大阅读面?
当你读上那么几本书后,细心点,应该能知道以下的部分或全部信息:(1)作者是谁,出过哪些作品(2)哪些书的内容或者内容表达方式让你更感兴趣(3)书中都提到过哪些相关的作品,或者引用哪些其他作者的观点。当你知道以上的信息后,基本可以锁定你的下一步阅读的书从哪里找来了:通过查看作者的资料可以知道更多作品;通过检索书中的提示可以知道具体的相关书籍;通过作者的引用或推荐可以得知同类别或同主旨的书籍。以上都是可以让你得知更多作品的来源,当然,前提是你对内容感兴趣并且做主动的检索,他们可不会主动飞到你眼前。
上面所提到的就是对于同类型同主旨书籍的阅读面扩大的方法。而要涉猎种类更多更广的书籍,要做的就是第一部分提到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同时读几本书好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工作的时候你就一定要完成一件事才能进行下一件事吗?生活中也是要这样吗,比如说吃完汉堡才能喝可乐,吃完薯条才能吃番茄酱,吃完菜才能吃米饭?怎么读得开心怎么来。当一本书无法满足你的阅读需求但又想要看完它时,果断先放在一边。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书写的不好,是你脑子不够用,理解能力有限而已。或许,等你清空一下内存后,这本书又能变得有趣起来。
有人会认为同时进行多本书的阅读会搞乱内容。并非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只是这种可能性我们可以让它不存在。一个晚上1小时的阅读时间,读两本书不至于搞乱吧?隔晚阅读不同的书籍也不至于忘记前文吧?不管是小说还是论述性作品,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而让人不那么容易忘记。小说的主人公是会不断地出现的,而前期埋下的线索后面也会逐渐被翻出来,不用害怕忘记。至于论述性的书籍,有一个论点用整本书论证的吗?那是书的主旨,作者的立场。每个章节即使相关联,也应为相对独立的,因此无需担心。
这就能养成习惯了?
看到这里,你应该会提出这个问题了。看到这里,你也应该知道了去哪找什么书看,看不下去了该怎么看,以及如何扩大阅读面了。然而,人是一种很功利性的动物,总是需要满足某些欲望,得到一些好处,才愿意重复做一件事情的,比方说工作。我个人的看法是,小说能带来的阅读快感,确实要强于大部分其他类别的书籍。小说,不管是推理小说还是言情小说,阅读的最佳方式是沉浸其中,假想成为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从而体验当中的喜怒哀乐,这才是纯粹而直接的。那么对于只想读论述性作品的读者,是不是就没什么阅读快感呢,是不是要更枯燥一些呢,可能是的。但从功利的角度,论述性作品其实会获益更大一些,因为如果你能把论述性作品里面的信息转化成你脑中的知识,就能获益。
很多人会误以为看了很多的书,就掌握了很多知识,其实不然。你只是知道了一些信息或者方法,但你不知道怎么用,什么时候用,甚至连自己用没用上这些「知识」,也不得而知。如何从论述性作品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关联与实践。把书中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关联,把理论中提及的工具与方式在实际情况中使用,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改良。如果确实对你的生活或工作有帮助,这难道还不能成为让你继续读书的动力吗?
从去年的12月到今年的春节期间,我读完了《岛》、《如何读一本书》、《嫌疑人 X 的献身》、《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和《放学后》。最近在读《如何读一本文学书》《世界是平的》。你呢?
拿起书,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