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的学好初2英语听力
怎么正确的学好初2英语听力
现在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普遍,对于很多人来说,听力都是一大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英语听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aaaaa,希望可以帮到你!
学好初2英语听力的方法
可以通过看美剧来提高英语听力,例如老友记、蛇蝎女佣、绝望的主妇等,这些相对而言,语速较慢, 听起来不会很吃力
多听、认真听。所谓多听就是要多接触一些不同的听力材料。如VOA Special English就是很好的听力材料。对待听力材料要不断地听才能有所进步。所谓认真听是指专心听懂一盒磁带比你囫囵吞枣的听了十盒磁带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听关键字、关键词,还要注意听说话人的语气,判断出基本的语境
可以通过讲地道的口语来提高听力.发音,语调和句子结构请不要中国化.既然能说出来,当然能听懂.当然这样作有点难.
在作听力练习时,力求保持放松,自然和稳定的心态.即建立自信心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听力提高中致关重要.
在作听力练习时,我们可以作些简单的笔记,例如人名,地名,时间,年龄,职业,数字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当然还要以听为主.
作听力练习要重材料大意, 而不要力求听懂每个词,不要在单个词上浪费太多时间.
密切注意听力材料中的让步与转折以便正确把握说话人的态度.特别关注这些词: even though, even so, in spite of, unless, although, no matter, however, whatever, no, nor, neither…nor, but….
在背记生词时,如果能听词汇磁带,那么对听力提高也很有好处.
学好初2英语听力的技巧
扩大知识面
口译与口语不同,如果说口语是说自己的话,口译则是说别人的话。而别人在说话时可能涉及文化、金融、科技等各方面内容。另外,口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 点,随着社会发展,新词、新表达法不断涌现,如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还有一些专业术语、诗句、成语、俚语、俗语等要灵活处理,译成对方文化易 于接受和理解的词句。因此,韩老师指出,考生学好口译,做到过耳不忘必须扩大知识面,不断学习新知识。
考生平时可多听广播、看报纸,如中国日报、环球时报 等,从中了解社会发展各方面内容。阅读同一篇新闻的中英文版,学习他们如何进行翻译。
良好的汉语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韩老师说,有些考生汉语表达都不清楚,阅读能力差,找不出一篇文章或小说的主题,不能很好总结、提炼文章反映的思想。写作水平不高,文章逻辑混乱,试想,这样又怎能用英文进行写作、表述呢?
听力水平提高的规律
在具体讲如何提高之前,希望大家先区分应试能力和真正的听力实力。应试能力提高了,这只是实力的一部分。而考试之外,切实把自己的听力水平提高才是 真正的实力体现,也是出国前所必须的。听力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变成了技能。什么是技能呢?技能就是一经掌握,不会忘记的东西。比如游泳,骑自行车, 这些都是技能。你现在会了游泳,就算三年不游,三年之后把你扔水里,你还是会游。今天会骑自行车,五年后也不会忘记的。很多人之所以听力提高不了,就是因 为没有咬紧牙关把听力水平提高到技能之上。
总是听一听,放一放。等下次再拿起来听力材料练习时,发现水平又退回去了。于是,莘莘学子们就不断鼓勇气,不断 订计划,不断重新开始,又不断放弃。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听力方面能坚持做到的人不多。其实只要保证长期的每天的一个练习量,你 就会发现,一旦听力水平到达了技能之上,想再下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就算很久不听,你再听时也一定是听得懂的。每天听两个小时,比三四天不听,第五天连 续听十几个小时进步得快得多。所以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掌握对的方法。口语就不是这样。口语只有经常训练,才会说得越来越流利,越来越好。
但无论再流利,如 果一段时间不说,水平还是会下降,就连母语有时也会出现这种状况。举例说明,你看破红尘,遁入空门20年,等你重新回到社会上,你一定还是很轻松就能听懂 周围人说话。但由于多年没有和人打交道,不怎么用语言交流了,你可能发现自己说都不会话了,反应也慢了。
另外,听力水平的提高曲线和口语阅读写作词汇等也都很不一样。我把听力的提高成为平台阶梯式。也就是你在提高听力的过程中,会一直在一个平台上前 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觉得自己提高的很慢或者完全没有提高,甚至还会出现觉得越听越退步的情况。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你前行的阻碍。只要你坚持,就会量变 积累带来质的飞跃,跨到下一级台阶上。然后继续在新的平台上前进前进前进进,直到跃到下一级更高的台阶。而口语阅读写作词汇等的提高属于爬坡式的,虽然坡 度有急有缓,但整体趋势是一直向上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人会觉得背单词比较有成就感,而练听力似乎进步不明显。我想,如果大家明白了我总结的平台阶 梯式和爬坡式进步曲线,也就能更好的明白为什么听力一定要每天坚持听的道理了。
精听
精听一个重要的练习方法是听写(Dictation)。我还记得,当年我考英语专业八级时,是要考听写的。那时考察方式是,一篇文章一共读四遍。第 一遍总听,大概把握文章主题和大意。听第二遍时开始写,但肯定会漏掉很多词没写下来。第三遍开始补空。最后一遍总体检查。如果我们平时练习听力也用这样的 方法的话,你会发现既浪费时间,提高得也很缓慢。虽然我英语八级证书是优秀,但说心里话,我觉得当时的老师并没有教给我们什么学习方法,完全靠拼命反复做 题。
由我的经历可以得出:你要是特别能吃苦,可以天天学英语十几个小时,并且坚持下来的话,你的英语同样能够学好,在刻苦练习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总结出很多 学习方法和规律。可人的生命太短暂了,如果我们把有限的生命错误地投入到一些低效能的事情上的话,就得不偿失了。推荐大家看《80/20效率法则》,很多 外企面试员工,都会考察这本书里面的一些观点。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其实就是:人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有可能带来效益的事情上去。现在大家有福了!我会尽力 帮大家总结提炼些能帮助你们高效提高英语水平的学习方法。
听写材料的选择
建议大家不要用电影对白或者托福听力的对话部分练听写。换句话说,对话类型的材料(conversations)是不适合拿来练听写的。原因很简 单,对话的难点不在于某一个词,或一个复杂的句型,或比较晦涩的内容,或巨大的信息量。难点往往来自于一些音变现象,比如连读失去爆破;来自于一些俚语习 惯表达;来自于上下文语境的理解。换句话说,很多对话材料,就算原文里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不一定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所以,费了半天劲听写下来的对话内 容,要么看不懂不理解;要么就是这次看懂了,下次还是听不出。所以,对话材料应该采用的练习方法其实是跟读模仿。后面会讲到。
用来练听写的材料应该是一个人的陈述、讲座之类的(Lecture)。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材料,是和练听写的目地分不开的。练听写的核心本质其实是为 了提高我们快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有的同学误以为听写就是要把听到的所有内容都写下来,那是一些考试的要求,不是我们平时提高听力的方法。如果那样练习, 你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有的时候就算写下来了,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二是,觉得刚才听懂了,但要下笔写的时候觉得又忘了听到什么了。造成这两种 情况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没理解听到的内容。
听写真正应该做的是记忆和总结的工作,而不是听和写的工作。什么叫做记忆和总结,就是我们不需要完全按顺序重 复这一个人的每一个字,但我们要做到能理解它的内容,并在总结后复述出来。这才是我们练听写真正的目地。如果我们总是反复听原文,一个字一个字写,可能半 个小时才写了一个五分钟的文章,而这半小时的投入可能就没有达到什么提高听力水平的效果。
听写材料的长度应该是一分钟左右的。千万不能用太长的。曾经有一个同学跟我说,张老师我在练听写。我今天听写的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这得写多久啊!
适合用来练习精听的材料包括:老托福听力材料中,Part C的lectures。新托福iBT的lectures很长,大家可以分成几次来练听写。同时,新概念英语二册三册的lectures也可以用来练习。这 里面有一个时间问题,如果你就剩一两个月就要去参加考试,一定记住所有的练习内容都应该是和你要参加考试直接相关的材料。
而且由于时间比较紧,就不建议天 天练听写。一周练个两三次足矣。所以说很多时候,学习方法没有对错,只有在特定时期如何练习的区别。
听写的步骤
第一步总听全文。既然叫总听,就是不要陷入文章内容的细节。总听只做两件事,一是明确主题,大概知道这个段落讲了什么事。二是寻找逻辑。英文文章的 逻辑包括什么呢?只要能简单判断出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还是空间顺序;是现象解释还是两种观点的比较等。所以在总听第一遍的时候,关注那些起承转合的 词,可以帮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比如你听一篇段落,听到in the past,那你的预期就该是,后面可能会提到now,也许还有in the future。听到“一些人认为”,那你的反应应该是,接下来会谈“另一些人或者我认为的”。以前大家对于这样的能够提示你文章逻辑关系或顺序的词是不敏 感的。总是在听写第一遍的时候就陷入细节。
第二步细听每句。在细听每句时,我见过有同学用复读机听。一句话说完,他就按个复读,让机子一遍一遍地读这句话,他不紧不慢地逐字听写下来。这种听 写就属于低效甚至无效听写。换句话说,你付出了80%的努力,却可能只带来20%的效果。
还有些同学是这样练习的:就听一句话时,刚听到两个词,就马上按 暂停,写下这两个词,然后再听三个词按暂停,写下这三个词。一句话被他分割成很多部分,听得支离破碎。我这里讲的细听每句,主要强调句子的概念,是 sentence by sentence的听写,不是word by word的听写。不过,这里的sentence也不是说非得到一个句号才算是一个sentence,这里指的是一个语意的停顿,包括像逗号,分号,冒号 等,都叫语意的停顿,在这样的地方可以按暂停。
具体操作建议:一句话先听一遍,到了一个语意停顿的地方按暂停,通过你的回忆把这句话写下来。有同学可能 说,老师,一句话说了十几个词,我才能写出三五个单词,根本没关系,因为我们在这里练的不是把听到的内容完全写下来的能力,而是锻炼记忆和总结能力。这里 记住:每句话只听一遍,尽力写出或复述出你听到的内容。能写多少算多少。开始能写三五个词,坚持练习,就能写出更多的。
第三步反复琢磨。这一 步是核心关键。“反复”在这里不是一个副词来修饰琢磨的,反复和琢磨都是动词,指既要反复,又要琢磨。反复多少次合适呢?我见过特用功的同学,一句话听不 懂,他就发誓说不把你听出来我就不吃饭!于是反复了三五十遍,听得眼睛都绿了,还是没听明白。这不又是80%的努力用在了没有效率的20%的事情上了。反 复三五遍是最合适的。如果一句话反复三五遍还没有听出来的话,再听十遍八遍和三五遍的效果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不过反复一两遍又太少。不要急着知道说得是什 么,要通过反复三五遍,建立对整个句子的感觉。
英语听力的重要性
Rivers and Tempely(1978)早就指出:在培养听力时,要考虑两个基本水平。一是认识水平。二是选择水平。
当一开始接受听觉刺激的时候,学习者只听到“受阻”(barrage)的,且无意义的声音。渐渐地,在继续接触这门语言之后,他们开始能识别诸如此类的成分和样式:音素、声调、词汇和短语。当能够自动识别那些语音、句法、和语义等语言符号时,便达到了第一水平,即认识水平。当能够在不需要有意注意个别成分的情况下,能分离载有“记忆和理解单位”(units for retention and comprehension)的信息时,即达到了选择水平。显然,后者属于高一级的水平了。
很多语言学家认为:可以通过培养听力技能来有效地提高说的能力。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把“听”放在首位被认为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尤其是当学习者受到激发全身心地投入到听的过程中时,就很容易能熟识流水般的声音:话语的停顿、重音、节奏和语调。
作为一种能力,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是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作为学习英语的手段,它又是学好英语的必由之路。学习说话,学习发音都离不开听。Wlovin(1985)说:所谓听就是对听觉刺激的接受、留心、并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因为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个有声系统。在听、说、读、写四会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听力在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听力技能的提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听力训练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听 感知 练习 交际
1.为什么说听力是重要的?
试想:我们每过一天,哪天能离开听呢?在早上听新闻;之后听各种人的声音;朋友、邻居、同学、侍者等等。在晚上看电视、看电影、听音乐会、聊天等等都离不开听。总之,我们每天都在不同的背景下、为着不同的目的在听着。由此看来,“听”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习中的听力亦然。
2.听力的特征有哪些?
听力技能和其余的几项技能紧密联系;过分地强调它们的联系会动摇“听”在学习中必须处于的领先地位。
听力活动在很多方面不同与课堂上其他的学习活动。首先,磁带的播放速度对每个人都一样。而像语言学习、口语实践、阅读训练,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拍行事。但磁带却不管你是否听懂,照放下去;它不会反弹到前面的段落,重播提要、停下来让你看看背景图片或者在继续之前让你思考一番。听者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任凭磁带“我行我素”。当然我们可以倒过来重听,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也许正是因为磁带的“不仁慈”(relentlessness)使我们在听力活动中备感痛苦。例如:这种尴尬经常发生:我们会因为一两个词或短语没听懂自然地停下来想一想。但磁带却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理解的线路就这样被撕扯断了。(海鲜听力的即点即读功能,可以摆脱这种困境)
3.听力是如何同交际能力相关的?
听的效率同以下几方面的交际能力有关:
(1)语法能力
语法——通过理解,运用词型学和句法的规则来理解所听材料。
词汇——能识别所听之词结构―通过使用自然停顿、强调语气、语调等变化来帮助理解。
(2)社会语言能力
熟知目标语言社会和对文化的预期,并以此作为基础增强对听的理解。
(3)策略能力
利用一切暗示物(cues)来猜测意思。如,背景知识,语言材料内容的线索等。
(4)语篇能力
理解语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功能有助于识别和理解较短语篇或较长语篇的材料。
4.有关听力过程几个方面的问题
听力活动涉及到诸多因素。开始的时候,听者对声音进行感知,然后通过下文笔者将要介绍的四个方面的理解方式进行下去。所有这些因素涉及到从“输入”(input),到“吸纳”(intake)的转换过程。即从不断传来的“嗡嗡的噪音”(whirling buzz)慢慢转变成被听者内化的(internalized),并载有一定意义的“子集”(subset)。
输入和吸纳之间的差别是值得研究的。学习者接触到的一切并不一定能变成对其自身第二语言发展有好处的“吸纳”。处于听辨水平中,吸纳只是一串串有意思的声音;而处于高级的理解水平中,吸纳却表现为载有一定意思的词汇、短语、句子或者较长的语篇。
(1)听辩
听的第一过程是听辩。它需要把如流水般的声音同富有意义的“刺激物”(significant stimuli)区分开来。因此,听者一开始的任务就是“听辩”:从流水般的声音中获取重要的信息;从先前一连串杂乱嘈杂的声音(undifferentiated sequence of noises)中找出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来。
(2)听音会意的四个方面
a)孤立词汇的识别
在听力理解的这个要素中,学习者首先捕获(catch)孤立词汇。通过理解这些孤立词汇中的一两个词,智慧的听者能有时猜出全文内容。如果学习者听到了其中的一两个关键词汇,整个内容有时就会变得一清二楚。
b)短语或简单日用语的识别
学习者是可以识别全部短语和日常用语的。这些短语能够“清扫”(grease)交际中出现的障碍(wheels and cogs)。倘若老师能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这些日常用语,对其理解会有助学习者感到自信、增强语言的流利度(fluency)、而且可保持高昂的参与热情。
c)从句或句子的识别
对从句或句子的识别是理解语言的又一要素。这涉及到学习者以前可能没有听到过的、不纯粹是日常用语的那些从句和句子。在此方面,学习者的理解效率经常取决于为了填补理解空缺所需要的那分执着(willingness)。
d)延伸(extended)话语理解
此种理解涉及延伸话语或者我们一般称之为高于句子水平之上的语篇 (discourse)。达到如此境界的学习者不仅要能着眼于孤立的词汇去猜测一般内容、找出一定的语规 (formulas)、或者集中注意力于那些孤单的从句和句子、还要经过努力能够全面理解一个讲座、一个谈话、或者一切有价值的信息。
在理解语篇时,记忆对听力理解是很重要的。倘若语篇愈长,听者愈要记住先前听到的内容以便衔接上不断涌现的“意流”(flow of meaning)。记忆策略有助听者改善保持力(retention)。
5.影响听力过程的因素
(1)话语的特性
(2)听力任务的性质或目的
(3)注意的程度
(4)“耳”的身体机制
(5)听者的性别
(6)与学习风格有关的听力差别
(7)听的情感因素
6.优秀听力活动的特征
优秀听力活动应具备以下特点:
a)听力背景必须是学习者事先知道的、真实、且具有交际的目的。
b)听力材料应具有听者个体所感兴趣的内容。
c)说话者要能让学习者看得见而不是看不见;除非听力的目的是帮助其理解录音和电台广播。
d)要求听者用某种方式对听力理解作出回应(例如:说一番话语、听从一个指令或请求、问一个问题、或者笔录要点)。
e)听力活动要对材料提供背景知识。
f)了解背景知识的听者容易理解听力活动的话题。
g)听力活动有其自身的随意特性,即一个谈话可能会简短、冗长、或者是急速的“语快”。(chunks of speech);而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个更加正式或者有序的谈话和戏剧等。
7. 关于听力发展的原则
a) 必须认识到听力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而不仅只是一项实际的能力。
b) 运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听力材料。若有可能,学习者可自己确定听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此同时,可以请老师调节和指导听力活动,使其能够顺利地开展。
c) 鼓励学习者自己根据一切可能的线索,“智慧”(intelligently)地进行猜测。
d) 确定听的目的,以及如何为达到其目的需要给予的重视程度。比如,广泛地接触不同语域的语料,并能对其内容反馈。
e) 听力差的学习者需要得到特别的帮助。还要注意克服在听力中出现的焦虑情绪、为了急于提高听力技能身体出现的不适、以及可能出现的自信心不足等。
8.提高听力能力的方法探讨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听的目的主要表现为:获取信息、娱乐、生存。虽然训练听力的方法有多种,但总的说来主要是:首先要抓住大意;其次是:听特别信息、推测,做记录,以及听详细信息。在训练听力能力的时候,要考虑具体目的、要顾及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现实的语言水平、和潜在的问题,等等。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在听的过程中,要运用“听前,听中,和听后”的三种方法。
首先要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即所谓的“预期”(expectation)。然后,培养训练自己的“解码”(decode)能力,即将输入的声音转换成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最后是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即能将已有的知识同获得的信息结合起来加深理解。最好设置一些具体和特别的题目来检查自己。还要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形成性评价活动。其实,成功的听者并不要求听懂每个单词;但要能根据听力的不同目的,抓住他认为重要的东西来。
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1)准备听前活动
其实老师和学生双方都要进行准备。对老师而言,在播放磁带之前,自己必须熟知内容。这样就会知道听者可能存在哪些问题、磁带的清晰度、说话者的口音等;从而能解答适宜;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而言,必须逼着自己做些准备;这意味着:要看看图片、讨论话题、提前阅读问题;要处在能够预测将要听到什么的位置上。
(2)多听几遍
实践证明:在任何情况下,播放磁带一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学习者希望再听是为了“拾起”(pick up)在第一遍听的过程中遗漏的部分。在第二遍的时候要解释特别难的词汇和句子,甚至可以写在黑板上。有时对某部分可以进行重放以求弄懂。
在不同的阶段可以设计不同的听力任务。第一遍的要求通常直接、笼统。这样会因能理解大概而状态良好,为后续打好基础。然后可侧重听力材料内容的细节、信息、语言的运用、语音等。一般情况下,两至三遍就会理解清楚。
尽管听力内容千差万别,但它们却都有共同的顺序性和逻辑性(sequences and logic);即在进行听力实战阶段之前,需要有简短的演练准备。
(3)回应(respond to)所听内容
正如阅读一样,听力练习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能够提取(dram out)有价值的信息。如提取材料中隐含的意思、以及对听者产生的影响等。就连 Do you agree? 这个简单的问题同 What language did she ask to invite him? 这个稍微复杂的问题都同等重要。因为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就会产生理解的偏差。我们要努力理解材料的外延与内涵。
(4)加大听的力度,注意听的效果
听力是听与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听力是在听的练习里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听的训练。一方面要多听,另一方面还要在听的训练中加强目的性、及效果的检查。还要考虑自己的现有水平,及潜在的问题,等等。笔者一向以为:语言学习者听力水平的提高是长期不断被渗透的结果;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我这里的多听包括老师在课堂上多用英语进行教学、少用、或不用母语。除了听课任老师之外,还要多听英美人及其他英语老师的说话;使自己习惯于听地道的英语发音和较标准的发音。
听的训练有很多作用:学习者能学到地道的语言、语音、语调、还能听懂新材料。为将来复述文章或做书面表达做了很好的准备。
(5)变换练习方式,把握练习时间
在进行听力训练中,要经常变换练习方式,并随着变化由简到繁,由慢到快,逐步提高对自己的水平要求,形成自然的发展过程。每种练习都不要做得太久,以保持自己在练习里的兴趣和积极性,并避免出现疲塌现象。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般学生有效注意力只能维持二十分种左右。训练性的练习一旦做过后,必须有检查性的练习。只有看到一种练习的目的确实达到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练习。举例说明之:
a, 听音会意
要让自己听懂新材料的录音,可借助老师用图画或身势语的示意。在过程中,可先放听录音,让自己跟着磁带学习地道的发音。在播放录音时,请老师一边用图画示意,自己一边听录音,一边看图画;从中领悟,把语言同所表示的情景直接联系起来,达到对句子的初步理解。录音要一连播放二至三遍。
b, 课堂用语的运用
老师在组织教学里通常会说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倘若能持之以恒,对我们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听力训练。可请求老师根据我们现有的英语水平和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说些不复杂的英语。这样可复习不少学过的单词和句型。由于大多数用语是结合教学情景说出来的,在听时就很容易懂,并在反复接触中易于理解与记忆。这样会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听力水平。
c, 叙述课文大意
在高中阶段,老师在处理课文之前一般都要用简易英语叙述课文大意一至二遍。在叙述当中把课文里的生词有意识地用进去,难的写在黑板上;有时可适当地用简单的英语解释生词。这种处理方法会对培养我们的听力、掌握生词、训练阅读技能都大有裨益。
9.结语
综上所述,听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听力水平的提高绝对不是一朝一日所能达到的。在这个方面,我们每一位语言学习者都有很深的体会。即我们几乎不可能达到说母语者的听力水平。当然我们的目标没有那么高,但最起码我们要努力培养我们自己能够同老外进行语言交流、实实在在地能够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使用。这应当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应该给予“听力”在“四会”中应有的位置。通过正确的听力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促进自身其他技能的发展,从而能够最终整体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 by Jeremy Harmer. 外研社出版
2. Hyltenstam, Kenneth., Pienemann. Modelling and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leve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3. Pica, Doughty. The Impact of Interaction on Comprehension. TESOL Quaterly, 21, 4(1987).
4. Rivers, Temperly.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New York Oxford UP, (1973).
5. Wolvin. listening in the Quality Organization. Ithaca, NY: Finger Lakes Press,(1999).
6. Wipf.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oreign Language Annals,17,4,(19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