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地理怎么学
"地理太难了!"上了高三,许多同学发出这样的叹息。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高三文科地理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文科地理学习方法
第一、是要狠抓基础、提高能力。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心就是主干。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三、是要形成两个习惯。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第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第五、要走出六个误区提高复习效率。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随时注意适度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学习的误区: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3、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5、题海战术,追求数量。6、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
高三文科地理各阶段复习任务
1、第一轮复习:立足教材抓基础
对于地理学科的第一轮复习,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梳理并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相近概念的辨析(如天气、气候,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等)和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掌握(如水循环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工业农业等区位中心的条件及规律等)。
(2)以高中地理为理论线索,复习初中地理中涉及到的相关区域。
(3)掌握课本例题与老师所举例题,并强化解题方法在做题中的运用,提升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此外,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很强,因此建议大家复习不同内容时采取相应的复习方法。比如:自然地理应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强调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注重宏观整体分析,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强调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象的空间定位,重点是图象图表的判读、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第二轮复习:突出重点查漏洞
在二轮复习中,地理学科通常采用专题复习,一般包括以下七个模块:空间定位、地球运动、天气气候、地质水文、等值线、区位中心和地理联系。相关的重点内容有:各类等值线图和经纬网地图的阅读分析应用;日照图及相关的无图题的分析判断与计算;天气系统的分析;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区位选择与分析;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
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以上内容重点复习。特别要注重图表题所暗含的细节,适当拓展教材,关注时事热点,做到答题规范。
3、第三轮复习:强化训练提能力
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对地理知识的脉络、主干和重点、热点、焦点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到了高考前一个多月的时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练习、查缺补漏、总结规律、提高应试能力。考生可以通过翻阅《考试说明》上地理学科要求的知识点或是课本目录,进行回忆,如有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可回归课本进行落实。考生还要把好错题关,对容易出错的题型和知识点经常回顾,不断反思,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做到步步为营。
高三文科地理各题型答题策略
1、选择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题目小,分值比重大,题型多样,考查方向也各不相同,解题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关键字眼型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有“最”、“主要”、“主导”、“第一”、“核心”、“根本”、“直接”等关键性字眼。题目的限定语即为提示语,答题时,应优先考虑那些与关键性字眼关系最为密切的选项。
②等值线型选择题
要求依据等值线的分布状况、数值特征及相关原理,在图上判定地形类型、洋流性质、气压状况、温度差异、半球位置等。解题建议:添加辅助线。可以使比较模糊、间接的地理信息清晰化、浅显化。亦可运用一些经典的地理口诀,如“凸高则低,凸低则高”、“一陆南,七陆北”等,快速准确地选出答案。
③气候型选择题
气温、降水等资料多以表格或坐标图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各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等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正确判断气候类型是有效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和关键。通常可分三步骤:一是确定南北半球;二是以“温”定“带”;三是以“水”定“型”。
④定位型选择题
题干多以配有文字说明或注记的区域地图来呈现。准确的空间定位,是有效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和关键。解答时,先要根据区域地图特征,灵活运用经纬网、海陆位置、区域轮廓、图例注记、文字资料等定位方法,对图示区域进行准确地定位,再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⑤时空型选择题
其选项通常按时间、空间、时空组合在一起,亦多考查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和运动规律,相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时,正确运用基本原理和规律,根据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和发展变化,先试着自己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答案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正确答案。
⑥计算型选择题
常涉及一些地理计算,诸如时间的计算、距离的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相对差值的计算、人文数据的计算等,旨在考查考生对相关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解题时,考生要有效获取和解读题干信息,准确调动和运用相关背景知识,合理推进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
⑦复杂型选择题
该类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解题时,同学们要依据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分析、推理、比较,得出正确答案。也可通过图、表转化的方法,将模糊的、间接的地理信息转化为清晰的、直接的地理信息,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2、综合题
高考地理中的综合题是不少考生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这部分题目的解题能力,拿到更多的地理分数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①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a.多归纳、对比。如:“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区别是温差大小;“春小麦和冬小麦”在于生长时间的差异。类似的还有:冰山和冰川、原料和燃料、时区和区时、太阳直射和太阳照射、热量和光照等。
b.多举例打比方。如:“暖锋、冷锋”概念,可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强化记忆;“垂直气候”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记忆。
c.多借助图表。如:大气反射作用和大气逆辐射作用、锋前和锋面过境前、生物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等都可以用示意图来形象记忆。
②整合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构建宏观知识体系是综合思维的前提,在构建体系时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二是揭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③掌握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建议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讲解,总结出各类图形的解题要领。在会读图、会解图的过程中还要会画图。如:各种太阳光照图、大气环流图、各种地形剖面图、中国轮廓图等。在训练中也要做“图文”、“文图”和“图图”转换,以及将局部图转化为全部图的训练等。
④注重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同学们要学会从经典案例中归纳总结。
a.了解地理事件发生的的背景条件。
b.掌握地理事件发生的多种因素,因素一般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c.弄清事件发展的层次性和过程性,层次性强调地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不同层面,是某一时间上的横向变化;过程性,强调地理事物的演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是纵向变化。
d.明确事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e.把该案例迁移到同类地区,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⑤强化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起来,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技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高考,都要认真阅读题目,找关键词,通过它可以推出隐性知识,这是答题的突破口。
b.每道高考试题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认真找出题目要考查的地理知识点和能力,然后围绕试题提出的问题联系课本知识,就可以有针对地思考和正确解答,分析该题反映的规律。
c.对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除了平日多积累外,在解题时还要注意先看清图名,再看清图例,然后分析图表的特点并寻找规律,最后针对问题作答。
猜你感兴趣:
4.高三怎么学好地理
5.高三地理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