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怎么学
初一数学怎么学
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内容多、抽象、理解性强、难度较大,不少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不适应。那么怎么学好初一数学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篇一
①着重预习,学会自学
预习是自学的开始,进入初中以后,你会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甜头,自觉预习,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②专心听讲,乐于思考
课堂45分钟最为关键,要养成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习惯,使自己的心、眼、耳、口、手都参与课堂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绝不放过一个疑问。
③规范作业,强化训练
小学生解题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部分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为此,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
④及时小结,温故知新
如何巩固所学的知识呢?
一要进行复习小结,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二要积累资料进行整理。可将平时作业、小测验中技巧性强的、易错的题目及时收集成册——错题本,便于复习时参考。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篇二
1、做好预习:
单元预习时粗读,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习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5、学会总结:
冯老师说:“数学一环扣一环,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
6、学会管理:
管理好自己的笔记本,作业本,纠错本,还有做过的所有练习卷和测试卷。冯老师称,这可是大考复习时最有用的资料,千万不可疏忽。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篇三
一、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1. 在预习中阅读,发现概念公式.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2. 在课堂学习中理解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 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
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指导学生在课堂听课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3. 在课堂的复习巩固中挖掘概念和公式. 初一老师处于学习的断奶期,他们习惯老师带着做练习、复习. 课后往往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死记概念、套公式解题的现象,起不到练习巩固、深化理解概念公式的作用. 这就需要老师指导作业的第一步是先复习有关的概念、公式,理解问题与所学概念、公式的联系,从而解决课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指导学生在练习后反思所做问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如何使用所学概念、公式将它们贯穿在一起. 这样书本上刻印的概念、公式就得到了深刻的挖掘,就把概念、公式转化为解题的技巧.
二、独立做题,检验修改,充分交流
要做到独立做题,首先要仔细审题,审题即分析理解题意,查明题中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要求了解问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审题即分析理解题意,查明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要求了解问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并保持清晰的课题印象. 许多同学在做作业时常常忽视审题,对审题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 在题意尚未理解,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尚未分析清楚之前就试图解题,胡乱猜想、盲目尝试. 有的同学虽然能够审题,但不够仔细,对课题观察分析得不全面、不深入,而遗漏了隐蔽的却是重要的条件. 还有的同学审题时所保持的课题印象不够清晰,结果在解题过程中变得更加模糊,甚至遗忘了,以至于不知如何继续下去. 审题时,首先要通读全题,把整个题目的含义连贯起来. 如果读一遍未形成清晰的印象,可以再多读几遍. 其次要注意题目中的特定语言,挖掘蕴涵的条件. 例如,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或非负整数解是不同的要求.
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自己动手动脑去独立完成作业. 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问老师,问同学,要自己多想想,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攻克难关.
做完题后,应该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一遍,检查一下解题的步骤、思路是否正确,个别地方是否有错误. 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检查修改后才算完成了作业.
如果经长时间细致、努力的思考仍不能解决问题,应请教老师或同学,在得到指点后,应认真思考症结所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交流活动,包括与同学的交流:如何听课、如何审题、如何解题、如何简化解题等心得体会,交流中可吸取别人的正确经验、合理的建议. 也可以与老师开展交流,通过自己的学习体会介绍给老师让老师更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也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好的学法指导,最终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善于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一个章节或一个教学阶段得心应手,随着学习内容和进度的延伸,有些学生就会出现概念混淆、交替混乱,原本会做,甚至做了几遍的问题反而不敢下笔不会做了,这就需要总结和归纳.
首先,总结和归纳是一个时间段或一个章节学习的内容的知识结构系统,通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回忆、熟悉所学内容,并列出相关知识点,列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借此避免不同知识点的混淆.
其次,总结和归纳相似类型的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把掌握的知识细化,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会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四、 注重实战经验的培养
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效的试刀石,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 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 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 做题速度慢,一方面是因为对基本概念基本类型问题缺乏总结归纳,另一方面是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条理不清等问题,这是平时做题时粗枝大叶,只注重逻辑推理而忽视逻辑表达造成的,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纳为书写速度太慢,这就需要平时解题时注意培养熟练运用数学符号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逻辑推理思想.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 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 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多,内容虽然简单,但初一是学生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 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多样,贯穿于课堂内外,可以是讲座式,可以是交流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但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指导中最重要的,它可以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 当然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 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
猜你感兴趣:
1.如何学好初一数学
2.初一数学该怎么学
4.初一数学怎么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