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态度培养的正确方法
小学生学习态度培养的正确方法
孩子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学习问题一直是家长们的心头大患,那么家长可以采取怎样的办法去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呢?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学习态度培养的正确方法,家长们不妨参考一下。
小学生学习态度培养的正确方法
学习态度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鲁迅先生在学习上倡导“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的“三不怕”精神,这种精神应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化和社会要求三位一体形成合力达成。
家长培养这种精神时,要激发小学生内在成长的欲望,在充分鼓励点滴进步中让小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家长要细微地关注小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微小进步,如能自觉地安排学习时间,作业能按时完成,练习卷能书写整洁等,家长要充分鼓励,及时表扬。
考试后要与孩子谈心,共同分析原因。当孩子有了进步,家长应启发其设定新的学习目标,夺取新的成功。
好的学习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受挫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仅要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学习习惯分两类: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所谓思维习惯,指学习的目标、动机、爱好、毅力、信心等;而行为习惯则指学习过程中一些具体的行为。
如具有主动安排学习计划的习惯,认真复习、预习、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阅读习惯,书写表达习惯,按时完成各种作业的习惯等。很多小学生天资并不很聪明,但他们的学习习惯好,以勤补拙,也能获得优异成绩。
家长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可以从小处抓起,如是否有健康的作息时间,是否抓紧时间认真完成作业,是否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等。
同时,家长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时整理生活、学习用具,惜时守信,不迷恋电子游戏等。
学习方法永远最重要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小学生都有学习规范与方法方面的要求。如学习数学无非就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严密的逻辑推理,准确熟练的运算等。
数学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严格的结构体系,因此只要掌握各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技能和方法,就可以不费力地学好数学。
随着时代发展,学习的方法在不断改进。如在信息化时代,掌握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小学生态度不端正的纠正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并为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毫无吸引力。学习计划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得到孩子的认同才会更容易执行。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每一天都不放松。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让他勇敢面对困难,从而战胜困难。
2.必要的课前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3.听好45分钟的课:在学习过程中,会不会听讲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预习的基础,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想听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一样不一样的愿望。教师讲课,比孩子知道的深入。要告诉孩子上课跟着教师的教学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需要做练习时马上动手。要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如遇卡壳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弄懂。
4.提高作业质量: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有的孩子只顾快点完成作业,题目没看清楚,有时抄错题,不是先想好了再动笔,而是写一步想一步。这样,作业质量肯定不会好。家长应教育孩子,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稿纸,有的作业步骤需要先打草稿准确了再抄在作业本上。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作业要自己检查,不能依赖家长,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字,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复查。比如说:“这两题有一题错了,你自己查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哪儿错了就告诉他,甚至帮孩子改错,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5.及时纠正错题:孩子做错题是经常发生的事,从纠正错误入手也是辅导孩子的好方式。给孩子一个专用的本子。和孩子一起给它取个名字, “错题大家庭”、“拦路虎乐园”都是不错的选题。孩子每次作业或考试出现错误,就让孩子在专用的本子上将题目抄下。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后分析错误原因,是不会审题,还是粗心大意;是没有掌握这部分内容,还是不会正确分析。用红笔将错误的内容标出。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整理错题,将错误的类型汇总,看一看哪部分错的最多,哪种错误原因最为常见。这样你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辅导孩子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因素。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价值判断,即为什么学。它经常是构成学习态度的前提,但不能够简单地理解为决定学习态度的一切,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情感。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情绪反映。情感在学习态度中具有比认知更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心灵中播下了对某门学科爱或不爱的“情种”以后,不论客观上再如何加强对认知因素的影响,往往仍然坚持原有的爱或不爱的心理倾向。
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外显行为。它一方面受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将认知和情感这些内在的心理倾向用行为呈现出来,但是,学习态度与学习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一致的,因为认知和情感这些内在心理状态变为外显行为时,常常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如权威势力的干预,学习行为所期待的结果,客观环境条件的变化等等。
当我们了解了学习态度的本质内涵及其关系后,就不会简单地对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用一个“好”或“不好”予以评价了,就会比较科学地予以评审和指导。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去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积极的乃至最佳的学习态度呢?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工作成绩=动机能力。如果我们借用这个公式来分析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的关系,用学习个体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学习环境、供给他的学习条件、自身的智力和体力、原有的学习基础等因素代换“能力”,用学习态度代换“动机”(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态度是动机的核心因素),那么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第一,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相对稳定的“能力”项是个常数,那么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态度的好坏。
第二,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不能看作相互等同或成正比的关系。如果在某一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的“能力”项的差异很大,那么可能出现学习态度虽然好而成绩还是上不去的情况。按照上述阐明的标准我们不妨把学习态度分为自觉型、兴趣性、说服型和强迫型等四种。但从学习策略上来看,又可分为偏于理解型和偏于记忆型四种;从性格特征上来看,还可以为冲动型和踏实型两种。请学习者不妨“对号入座”,借此认识自己学习态度的现状,找出努力方面。如果我们把学习态度的三个心理因素作为标准,将学习态度的分类统一在同一标准之下,那么学习态度则可以分为“最佳型”、“缺陷型”、“严重缺陷型”和“较差型”四类。现将每项标准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量化,供学习者自我认识学习态度的参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