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教案设计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准备好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泊船瓜洲》优秀的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板书)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2、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简单介绍一下?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

  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课件出示正确读音)并齐读全诗。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

  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如(1):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刚才板画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如(2):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引导学生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离家久——早想还)

  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生展开联想回答)诗人此时有何感想呢?生汇报学习第四句。

  引导:谁能加上语气词(啊、呢)把第四句的诗意及作者强烈的思乡情表达出来呢?

  问: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问: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你认为后面应该补上怎样的板书?(引导生板书:不能还)

  4、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让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诗人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着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回啊!因此从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5、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6、同桌互说诗意。

  三、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绿------。)

  2、师: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在哪里?(师生共同体会“绿”字的妙用:(1)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色彩感和生机感;(2)“绿”字和“还”字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3、教师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篇二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古诗课件:幻灯片5)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幻灯片7: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灯片8、9、10)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幻灯片12)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幻灯片13)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4)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幻灯片15)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

  (幻灯片17)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幻灯片18)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幻灯片19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篇三

  一、 背一背,激情导入。

  首先,教师谈话:一提起家乡,我们就倍感亲切,古往今来,有多少漂泊异乡的游子,作者甜甜的思乡之梦,流着涩涩的思想之泪,曾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怀乡之作。接着,请学生背诵自己课前搜集的思乡诗作;最后教师用管乐《怀乡曲》伴奏,声情并茂地诵读古诗《泊船瓜洲》。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平时多读多记,注意知识的积累,配乐诵读,渲染气氛,激发情感,激情入境,为理解古诗做铺垫。】

  二、 讲一讲,了解作者及古诗写作背景。

  请学生介绍课前自己搜集的作者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及古诗《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通过学生的介绍,为进一步学习铺好路,搭好桥】

  三、 画一画,弄清位置。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圈出表示地名、江名的词(京口、瓜洲、长江、钟山)。

  结合注释,根据对古诗的初步理解,联系地理知识及自己课前对中国地图的观察,请同学四人一组绘制位置示意图。请一人板上绘制,并讲明这样绘制的根据。

  【设计意图:这次练习包含许多具体的实践活动,课内课外走来回,学科之间走来回。让学生在读读、查查、找找、议议、画画中,在合作学习中,自主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四、 议一议,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小组合作学习:(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3)用比较的方法体会“绿”字的妙用;(4)你体会到是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么体会到的?

  2.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同时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 读一读,读出诗情。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个人读,小组读,跟朋友一起读,读读看怎样才能表达出思乡之情。鼓励当场配乐读,音乐可由学生课前自己准备,也可现场请同学用乐器古筝、二胡伴奏,注意及时评议,评议权留给学生。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读,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在朗读实践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共同提高。】

  六、演一演,体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增强学生心理体验。让学生置身与情境中去体会:现在你就是诗人王安石,站在瓜州岸边,眺望江南,眺望家乡德尼会怎么想呢?(管弦乐《怀乡曲》奏起。请学生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丰富想象,迸发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去感受,加深内心体验,使知识、能力、情感和谐发展。】

  七、抒一抒自己的思乡之情、爱乡之情。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乡、爱乡之情。可作诗,可唱歌,可绘画,可器乐演奏……

  【设计意图:诗人的情感已熏陶感染了学生,学生产生了自由抒发的欲望,在这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下,让学生自由抒发,可以使内心情感形象化,流露出自然而真实的情感,思想教育也水到渠成。】

  【整体设计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读书,尽情发言,尽情抒发心声,让他们思想动起来,脑子灵起来,语言火起来,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的课堂文化,也是新的课程观。】

  >>>下一页更多精彩“《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49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