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高中课程有哪些方法
如何学习高中课程有哪些方法
很多高中生平时都在埋头苦读,起早贪黑的做题,但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主要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应该如何学习高中课程呢?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课程学习方法
语文
一、对于字词、成语病句、文言文这些需要积累的内容,在备考期间有计划地积累并记忆。总结在笔记本上是不错的选择,或者可以直接通过做题来积累。需要注意的是不应一味追求积累的数量而忽略了记忆的效率。经常复习,将积累的过程坚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二、诗词鉴赏是有固定答题模式的题型。我们要做的:
1.对所考查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参考一二轮的参考书即可)
2.总结每种设问模式的答题思维
3.进行针对性训练积累答题语言补充到知识体系中,同时也培养自己对诗歌的鉴赏力。
4.对于阅读,做到细读文章,理清概念与层次,看到题目争取迅速在文章中定位。选择题优先排除法,注意各种限制性语言。简答题答题方法的训练参考诗词鉴赏。同时需要注意将文章分层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5.至今不会写高考作文。
数学
建议刷题。
理由大概如下:
1.巩固基础知识
2.训练与保持高速度和准确率,总之良好的做题状态
3.通过大量习题拓展视野,学习新颖的方法与思维
如何刷题:
1.保证大块无干扰的时间使精力集中刷题。
2.优先保持思维的敏捷度和做题速度,在面对一道题目时头脑中迅速反应出可能的思路将已知与设问建立联系,一种思路一时堵塞立刻想下一种,只在必要的时候用笔书写做辅助;一道题一时没思路立即换下一道,不要使思维停滞。当一道题思路已明确时可略过计算和书写过程继续下一道题。
3.刷题的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自己掌握即可。任务完成后与答案核对。注意自己思路有断档的地方或是与答案思路不一致的地方,弄清答案每一步的逻辑。如果有必要将其中的关键处记录下来。
4.定期复习,或干脆将同样的题反复刷下去,直到你已经熟练掌握了其中的方法与思维。
注意:刷题往往先难后易,刚开始做时由于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保持速度与后期整理是很难很费精力的事情。随着你做题量的增加你会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方法储备,更适应做题的状态,准确率也会得到提升。但不要为了刷题而刷题,始终记得刷题的目的是让你具备足够的方法积累,敏捷的思维寻求解答考试中陌生的习题。
英语
大致可归类为听力、写作、阅读三个部分。词汇是基础需要有计划背。近两年试卷难度都不大,而且今年起单选被换成填空淡化语法的考查,未来由于英语考试改革难度应该也不会提升。听力方面不会有太深的陷阱也不建议大量练习,定期输入英文材料保持对英语敏感的状态就好。对阅读切记细心,对每句话的意思有大致了解,将题目在文中定位,对照前后文得到答案。写作方面,卷面的整洁与美观度在批卷的权重很大,内容方面复杂语法结构的运用是评分的一大参考标准,而准确精彩的词语、词组,修辞的运用也是加分项。最基本的则是要符合题目要求,以及语句通顺,语法正确。
文综
由于需要写的文字较多,各科考的内容较广,相当多的题目需要较长的时间思考与组织答案,文综答题时间会非常紧张。答卷时间的分配因而非常重要。在备考期间前一定应有针对地熟悉文综的试卷模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地理
非常杂,内容涵盖非常广的一门学科,而且在自然地理的一部分内容结合了一些理科思维。如今高考基本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关系以及人文地理部分的区位分析。
1.人文地理部分的区位分析有相对固定的答题模版与语言,我们要做的便是通过不断刷题将它们积累、总结并记忆下来。方法可参考数学刷题,不过最终目标在于总结和记忆。
2.自然地理部分考查相对灵活,不过所有的题目答案都可以抽象或归类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影响关系。我的建议是:日常通过刷题去积累总结一些“模版”,试着将这些模版的内容抽象成某些自然地理要素间影响的方式,学习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当面对陌生的题目是从各自然地理要素入手,逐条去想每个要素是否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实际上就是那些“模版”)达到题目中的条件。哪怕有一丁点联系也考虑作为答案写上去。
3.区域地理是自然与人文地理考查的载体,对区域进行识别并且联系到相应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是解体最基本的工作。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多翻地图,对地图熟悉并记忆,将各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点与地图匹配起来,争做做到快速反应。
总之,地理学科需要广阔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但在刷题之余应时刻将积累的题目与答案总结归类用自己的方法加以整合。形成一个简明扼要的答题思维既使你免于背诵大量模版之苦又能提高你思考问题的速度和系统性。
历史
不适合刷题的学科,比起大量习题的训练打好基础更加重要。教材一定要吃透和记忆准确。此外建立横纵交织的历史知识体系也尤为重要,横向为以时间为线索的通识体系,纵向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这样便于定位历史事件并将其与前后有关联的事件迅速联系起来。再有要对一些常见史观和历史分析方法有一定了解。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历史事件。个人推荐精做高考题。答题时首先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试着与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用历史术语表述。选择题依然是排除法优先。
政治
最基本的仍然是对教材记忆牢固并建立知识体系。与历史类似,答题时尤其注意结合材料,将材料分层,找关键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作答时用政治术语。不建议太大的做题量,但在日常做题时一要注意分析从材料到答案的逻辑在哪里,是否有规律性的东西,将这些总结起来;二要积累政治术语,尤其是经济政治术语,在面对具体题目时将这些术语活学活用套用到具体环境里。最后关注时事,大概了解常用时事所对应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选择题用排除法。
五、适应考试状态
其实没什么,不要想太多。考试无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所学的知识加上你的聪明才智把答题卡的空当尽可能填满就是了。考好考不好能说明的内容其实也很有限。无论考前考后还是考试的时候都不要想太多。
高中课程学习建议
一、明确目标
无论你认为高三生活多么无聊空虚,又或是对学校、老师和教育制度有怎样的偏见,将它们写在日记本里,而尽量不要将类似情绪带到复习应考的工作中。当你坐在课桌前打开书本时告诉自己,接下来我要高效地备考,设法从高考那几张卷子中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仅此而已。
二、了解高考
高考作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标准化考试,各科考查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对稳定的。而另一方面,高考的考查范围、侧重点以至题型与高一高二我们所学的又有一定不同。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就更容易完成所学知识和高考的对接。
如何了解:
大概有两大部分的工作,首先是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大白纸若干张,相应科目的教材与一轮或二轮复习的参考书。我们的目标是将高考要考查的所有大小知识点以嵌套的方式整合到一个你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的书写形式则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用大括号归类同级概念并且层层递进的方式已足够,当然你可以尝试一些形式更新颖的思维导图。
需要注意的事情:
1.知识体系呈现在纸面上的形式应简略,结构清晰。这样既方便记忆也便于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也不必追求大和全设法将所有的内容都囊括在一张纸上,一个体系的范围与详细度基本是负相关的。先有一个涵盖全部的大体系然后分块制作一些内容详细的小体系是很好的选择。
2.建议以一二轮复习的参考书为辅助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教材作为补充。一二轮复习的资料离高考更近,与高考内容无关的教材则可以直接舍弃掉。
第二部分则要了解高考考查的形式。需要用到若干套高考试卷以及答案。着重了解两个内容。一是试卷有多少道题,哪些题型,分值如何分配,一道题中每个采分店的分值又如何分配。二是看每道题有哪些问法,同一种问法的答案是否有共通的地方,对每种问法我该答些什么。当然你可以顺便揣摩下从问题的内容到答案的逻辑是什么,如果没有结果也没有关系,这一步我们的目标只是要弄清楚高考怎么考,我们相应用什么模式回答。其实这一部分老师和很多参考书都会有详细讲解,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真题中验证并争取熟稔于心而已。
三、了解自己
在对高考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有大概的评估。方法便是将自己与上述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进行对照。对比之下哪些知识是我已经掌握的,哪些仍不熟练需要加强训练;哪些题型我已经形成了正确的答题思维,哪些题型我还很陌生。知道自己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哪里,以便接下来有针对性地练习。
四、积累做题经验
不得不说知识与考试的题目又隔了好远的距离,你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说的头头是道但面对真刀真枪的习题又难免一筹莫展。而考试偏要从一道道题目中检验你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给你的学习打分,因此习题的训练在任何考试的应考中都极为重要,高考也不例外。
高中学习误区
1、预习、复习看书太糙
现象:
很多学生在预习、复习的时候,看书轻描淡写就过去了,稍微看一眼知识,就觉得自己懂了。等到考试的时候却无法将知识点写到卷面上,甚至无法回忆起这个题目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
这种情况最常出现在理科生复习政治、生物、英语等一些科目的时候,往往翻书的时候会都觉得自己会,等到考试答题的时候就没多少对的了。
解决方法
课前预习时:
课前预习时一定要想一想自己要预习的是哪一部分知识,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有联系。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记下来,以便在老师授课的时候仔细听讲,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向老师提问请教。
课后复习时:
合上书本之后,自己会想这个章节或部分自己学到了什么、能否将这个部分的知识脉络梳理清楚。检验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此部分知识时,想想如果没有教材,你能不能给别人讲清楚呢?(不妨鼓励孩子给家长去讲讲)
2、上课真的“听懂”了么?
现象:
上课的时候,老师为了收到来自学生们的反馈常会问学生们是否听懂了,很多时候同学们都会直接说“懂了”。但是学生们真的懂了么?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是他们故意不懂装懂,而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懂”的地方。
解决方法
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听讲,遇到不懂的地方尽早提出。以便于老师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盲点及时补充。
如果担心大家都懂只有自己不懂,上课时提出的比较不好意思的话,下课的时候也一定要找到老师询问。尽量短期之内就消化掉不理解的知识点。
3、平时做题、作业时不用心,草草了事
现象:
“平时作业做做就行了,反正等考试认真做就行了。”
这种心态是很多学生们都会抱有的,觉得平时练习不重要,差不多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学生做题的时候没有仔细读题就开始做,等做完题错了之后才发现。
解决方案
这种学习习惯是非常需要进行矫正的,平时养成了不良的读题、做题习惯,等到考试的时候是完全扳不过来的。
平常做题的时候,家长可以要求孩子们在题目旁边的空白处,逐行写清什么是已知、什么是未知,强迫孩子们读题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度。为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打好基础。
4、做错题的时候,不仔细分析原因、归纳问题
现象:
平时做题乃至考试之后,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己总结错误原因。
这个时候不少学生都会觉得“就是有点马虎才错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不是犯了些低级失误,我的成绩还要高。”
这种心态是绝对要改正的,每次考试都存在低级失误的话,到最后考试的时候一旦累计起来恐怕就不只是“失误”这种程度的错了。
解决方案
对于错题,哪怕是一点点低级错误引起的,只要出现2次以上都一定要加以重视。
设置“错题本”是个不错的点子,但不要过分追求同一错误类型记录大量的题,而要注重将引起自己做错题的“核心错误”进行记录、总结。
通过“错题本”的总结,有助于解决很多学生“思维定式”引起的逻辑性错误。
当然这个本本上也可以记录一些具有技巧性的解题方案,丰富自己做题时的“武器库”。
猜你喜欢:
1.高中课程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