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不好应该怎么办
小学数学学习不好应该怎么办
数学,不光是一门会决定孩子升学成绩的学科,更实用的是数学能力,所以,学好数学一定从小学抓起!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数学学习不好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学数学学习不好的方法
1、找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地方。
如加减法乘除法不会或者老是出错。(注:这时候父母往往十分着急,买一大堆练习册,逼着孩子做,这是不可取的,下面给出原因和方法)
2、对症下药,运用家里的各种物品来展示运算。
如果是孩子运算不好,这时候抽点空,陪孩子练习,最简单的可以用家里有的杯子、厨具、水果等来进行加减乘除的展示,因为知识是抽象的,你简单的问孩子多少成多少孩子往往变得不知所云,因为他心理没有这个概念,也就是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参照物。
3、如果是应用题做得不好,这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来耳濡目染。
比如买菜时可以带上孩子,让他帮助计算菜钱,举例家里买回来的东西的价格、数量等,让孩子计算,计算正确给予一定奖励。
4、利用少量的练习册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注意,练习册不要太多,每类题有10道左右加深其印象即可,太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打击其学习的欲望。
5、让孩子看到成绩进步,这样他就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毕竟孩子都想表现自己,所以你现在应该给予表现的机会,出题不要太难,给其打分,做到有进步即可,平衡好让孩子看到成绩进步和别让孩子太骄傲的的两个方面。
6、当孩子主动学习了,就是一个好兆头,注意保持ta的兴趣,慢慢就可以进步了。
好的习惯伴随一生,这时候你就不用太担心了。总之,形象的讲解,给孩子一个可以参考的公式或者事物,比如给他总结公式、一些计算的技巧(技巧应该顺口如单位转化中的“大化小乘才好,小化大除一下”),这样ta便于套用,孰能生巧,慢慢就能变得十分熟练,成绩自然提升。
小学数学学不好的原因
第一种因为基础不好,不够扎实
学习过程中,数学定义、公式记忆不熟练,基本解题步骤和方法掌握得不扎实。这样的同学在平时看书的时候觉得这些差不多都会了,但一遇到考试,才发现实际上还有很多知识并没有完全掌握,经常遇到做题模棱两可的苦恼。
第二种因为学习方法不好,没掌握好学习数学的方法
在学习的时候,虽然对相关知识的概念、公式、基本解题方法暂时都记住了,可并没有及时应用,其中的解题方法得不到及时的巩固,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发现,之前靠短时记忆的内容竟然都忘了,或者基础的题型稍加变型就不会做了。
第三种:因为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有所欠缺
每个人思维能力各不相同,思维习惯也各有所长,有些同学比较偏向形象和感性思维,对于数学的数字和逻辑思维相对较弱。这样的同学对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可能在遇到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的处理上会感觉比较吃力。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3、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
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当然老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手没有白举,自然就想多举手了。
4、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
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声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问题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5、勤于动手的习惯
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这样的学生在我们们身边还真不少见,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动手,用许多家长的话说就是“懒”、“拖拉”。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计算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严密性,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容易不等于简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
6、反思的习惯
小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不但是小学生有粗心马虎的现象,大人也有。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常常听到学生考完试后这样说,“唉,很多题我们都会做的,由于粗心大意就做错了!”其实粗心大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们安慰的一个借口,成为学习进步的烟幕弹,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学科尤其如此。
一般情况下,学生表现粗心的地方,大都是问题当中要求细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那些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有利于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细心,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加周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渐渐丰富。如果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特别是对那些“粗心过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录总结,反思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7、质疑的习惯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问问题,而越大就越不喜欢提问题了呢?其实好奇、好问是每个小孩的天性,这种天性在后天的教育中或者被抹杀,或者会变成一种质疑的习惯。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让学生提出问题固然有困难,于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或直接将他们带到问题的终点,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学生从小就丧失了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能力,并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应当给与学生恰当的评价,要给与鼓励,肯定正确的一面,绝不能“一棍子打死”。
8、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外部事物的有效的关注,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注视者两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擞。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眼睛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应当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做的动作。课堂上与注视相反的情况有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这些人两眼黯然无神,委靡不振,不能经受一点点干扰,身边稍有动静便思想分散。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主题鲜明的课堂气氛。
猜你喜欢:
3.小学数学如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