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引导小学生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引导小学生学习方法
一、 创设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师生之间如果能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们产生兴趣而被接受。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能提供给孩子重要的东西就是:你的热情,你的真诚,你的友善,你的关心,你的爱心。作为回报,学生将从自己身上发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无比的快乐。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沟通,我将评语引入到数学作业的批改中,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当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时,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个办法真好!”“你的进步很大,希望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我很高兴,我知道你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努力。”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因粗心而产生的错误时,我会用 “请看清楚题目的问题”、 “第二步应该干什么?” ,“数字抄对了吗?” “方法很好!不过…是不是计算出了点差错!”等评语提醒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改正。这些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使他们充满了希望。从而也使学生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过:“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就没有主动学习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采用猜谜(数),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是这样创设学习情境的:设疑,首先出示问题“被减数、减数和差它们的和是270,被减数是多少?”然后学生讨论,寻找解题方法。一个小小的设疑,引起了学生的瞑思苦想,学生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老师适时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当你掌握了减法的各部分的关系之后,这道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也促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与乐趣。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到操场走上5圈,先直接直观感受1000米的长度,激起学生对认识千米的兴趣与欲望,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自己对1千米的长度的感受。还让学生测量出自己的步长,计算出1千米大约走两千步,并利用放学回家的时间从学校门口出发往家方向步行大约两千步(即1千米),再次感受一下一千米的长度。这样的教学,即能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对1千米长度有个感性的认识。
三、 改进教法。
第一、加强获取知识的过程的教学,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活动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不同。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在教学中,学生对于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法则、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一般都是根据老师提出的感性材料,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综合,从而作出假设判断、推理归纳,这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应该加强这一过程的教学,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思考方法,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第二、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
1、大胆放手,让学生想
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由"牵"到"放"体现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时,学生列出5×10这个式子后,教师并不是急于讲课本中的算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出:①把5和10交换位置,看成10×5;是5个10,②5×10就是5扩大10倍,③9个5再加上1个5④5×10就是在5的后面加上一个0 ……学生不但掌握了口算的方法,更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更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
2、大胆放手,让学生说
如今的课堂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教风,以解放学生被动受教的地位,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畅通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开口说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使他们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3、 大胆放手,让学生做
对于教材中的"练一练,做一做",我尝试着先放手让学生摸索实践,从尝试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处,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感知,领悟。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送给幼儿园20朵,还剩多少朵 "时学生审题后,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分析解题思路.甲生认为: 第一步,根据做了3种颜色的花和每种8朵,可以求出一共做了多少朵.再跟据送给幼儿园20朵,求出还剩多少朵,所以要用两步来计算,乙生认为还可以这样想:求还剩多少朵,要知道一共做了几朵和送了几朵,一共做几朵还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朵,也用两步计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探索了解答应用题常用的两种思路:从条件入手的分析法,从问题入手的综合法.学生有效的学习了新知识从而也替代了教师单一的教法.
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方法
一、目标,让学生明确
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体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因此,目标被看成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部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课文之际相机点拨、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而学”,“我要学什么”,也就是说要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设置好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即每节课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下限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目标,上限目标,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二、问题,让学生提出
在“学导练”课堂中,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不断地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不断地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和多提出问题,不断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疑难,让学生讨论
一般情况下,当课堂出现疑难时,我们先请学生读题并思考,看看能解答哪个问题。于是学生开始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对于有些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猜你感兴趣:
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
上一篇: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下一篇:商务英语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