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
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分析范文,供你参考。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分析篇一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不注重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部分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自然而然就造成考试成绩不好,最后失去对学化学的信心。化学作为一门颇具魅力的自然科学,其知识点多,并且具有繁、乱、难的特点;如何使高中化学课堂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是摆在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我从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简要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希望文中的论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多媒体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课堂信息量
高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加入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客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打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有“蠢蠢欲动”的表现。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例如在讲解微观粒子运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但是用多媒体软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多媒体技术恰如其分的运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又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展示微观现象,可以完成有毒、有害现象模糊以及较难完成的实验。(如制取、CO、Cl2 等),可以避免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及稀释浓硫酸等现场操作不安全,而这部分内容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实验,用电脑动画的演示效果很好。在章节复习时,如果恰当的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的加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不可比拟的。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化学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向师性”会更强烈,他们喜欢化学教师,对化学学科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源泉。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分析篇二
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对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注重整体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与学主体位置互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说:“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方式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提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取填鸭”式教学,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给学生强调所谓的考点、重点,让他们死记硬背,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造成学生主体作用的缺失,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即交流,交流即对话,交流即参与,它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育精神。对学生而言,教与学主体位置的互换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对教师而言,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浪费时间,而是传授知识、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质疑、多发问,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转变以前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大量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在认知中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在讲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时候,每个实验都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预测结果,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等到实验完成了,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预测结果无论正确与否,学生都能记忆深刻。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这几个问题:1.教学过程中不要把所有问题都讲出来,要让学生有问题可提。2.发现和提出问题时,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3.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错误倾向,使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
三、结合实际生活和科技前沿,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哪里有物质,哪里就有化学,可以说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起争论,教师可以顺势用化学知识来做解释。如结合图片,让学生讨论平谷县的溶洞是在怎么形成的?这时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加以解释,这是难溶的碳酸钙与可溶的碳酸氢钙之间互相转化形成的。另外,结合生活中水壶里边的水垢,讲解泉水、井水等常是硬水,在水壶和锅炉里能形成水垢,这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钙等沉淀的缘故。并且提出水的硬度高对生活和生产都有危害。通过这一番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对碳酸钙与碳酸氢钙间转化这一知识印象更深刻。还有利用目前很热门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酸雨是怎么形成的、温室效应的原理、臭氧层空洞、汽车尾气、土壤改良等问题,学生听说过,却很少认真思考过。举出这些实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认知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能接受知识65%。因此,感官认知比抽象的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传媒为一体,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抽象的理论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化学教学中,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原子团、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使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例如,在讲共价键的时候,用多媒体的动画播放演示氯分子形成示意图,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公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还有在化学上有些静态生产过程不能被学生理解,如接触法制硫酸这个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动画模拟仿真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并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这样学生对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就都能明白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实验失败。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应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实验,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不正确操作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试验,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分析篇三
一. 运用化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渗入到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如工业、农业、医学等,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强大武器.因此每一个合格的公民都应该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教学资源来自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化学课程和教学的理念较新,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创设较宽松、开阔的空间,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我国著名化学家博鹰曾说过:”化学能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2]化学发展的历史是反映化学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的历史,也是科学思想取得胜利的历史,在课堂上或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史料,让学生去寻觅化学发展的足迹,追溯化学的源流。例如在初中化学第一章学习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发现及空气的成分发现以及有关燃烧一些理论建立,讲到元素、元素符号时给学生介绍化学符号系统发展且在化学研究以及化学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使枯燥的被动记忆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二. 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的魅力,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正是爱实验才爱化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看好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并组织好化学课外活动,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进一步作出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起初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注意把每个演示操作交代清楚,同时要说明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在演示氯气的实验制取时,若教师只告诉学生怎么做,这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而只能硬记,如果教师先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课本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固液反应需要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步根据初步教材中已把”气体的净化”列入知识内容,学生对气体的净化基本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从发生装置产生的氯气可能含有什么样的杂质,再根据氯气和杂质的性质,提出应该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即用什么式样和什么样的装置),第三,根据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说明为什么要用排饱和食盐水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根据氯气的性质(即有毒气体),为防止污染环境,提出解决剩余氯气处理的方法(即用什么试剂和什么样的装置).这样一来,学生容易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内容,以后在遇到类似的气体制取实验时,就懂得应根据下列几个方面熟练地运用到化学实验中去(1)先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根据所含的杂质选择除杂的试剂和除杂装置(3)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从中培养学生围绕着具体的实验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