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经验 > 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量重,难度大,想要提高学习效率,有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跟着学习啦小编看看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教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

  常设小目标

  目标包括两类,一类是长期稳定的目标,短期内不会变化,这个不用多讲;一类是短期小目标,包括一分钟目标。这一类可变性很强,但对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却恰好是多数同学忽略的,值得一提。

  有人曾经专门对大学生的三十多项品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而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只有一个品质——自控力。而“常设小目标”就是训练自控力的开始。

  比如,你要求自己每次课前一分钟不讲废话,而是回顾一道昨天的错题知识点;如果你习惯用右手,偶尔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你可以强迫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思维清晰,逻辑通畅……这种小目标不会让你获得多少知识量,却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你的自控意识越来越强。

  能管住自己,也就挡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大目标”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预习

  预习有两个目的:

  一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一节课,你不可能四十五分钟全部做到聚精会神,但是因为提前学习过就知道自己的痛点在哪里,当老师讲到痛点时,自然就不会错过,也更容易听得透彻,课堂利用效率就会高出很多。相反,不预习,上课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下课则会付出成倍的时间代价,还费力不讨好。

  二是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当你能够如此高效学习时,就能获得一种“一览众山小” 的心理优势,从而获得自信,节节拔高。

  其实,许多优秀同学上课之前都有这个习惯。有的甚至超前许多,有一位记者曾采访一位中考尖子生,问到暑假生活都做了什么时,她第一个回答记者的事情就是,提前学习下学期的课本知识。

  所以,你要知道,虽然同在一间教室,同一时刻,老师从同一个点开始讲,但是,每一位同学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你如果具备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有了先发优势。

  自我反省

  整个中学生涯结束时,大家学的知识、见过的题型、老师的教法、各自的聪明程度、努力程度都相差无几,怎样才能拉开别人和你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犯错的几率。如果平时对错误持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到考场上,这种“习气”只会让你更紧张,犯错几率当然就只增不减。要想在考场上犯错几率小,就得平时重视自我反省习惯的培养,对错误“紧追猛打”。只有你视“平常”为“考场”,才能做到视“考场”为“平常”。

  所以,优秀的中学生,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错题本。

  良好的“纠错三步骤”习惯

  1.就题论题,改正错题本身

  这是纠错的基本功课,但这只是开始,不是结束。而大多数同学认为到此结束,因此,笔记、错题本一大摞,但是同样的错误还是反复犯。那是因为纠错还缺下面两步。

  2.就题论心,纠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对同一类型的错误第二次犯错误时,就要提高警惕了,此时不要光是纠正解答过程,更要反观:自己是通过怎样的思考路径走上了这条错误之路的?比如有的同学为了求快,对题中条件常常也采取快读,结果审题不清,经常出现“唉,这道题本来不该错的啊”。

  像这类问题,你就必须慢下来捕捉到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加以反思,下次才能够有效拦截此心理,那么这道错题才算纠正得比较彻底。否则“审题不清”的错误就会阴魂不散。

  3.就题论师,模拟出题者心理

  前两步都完成了,还不能代表你对此题研究得透彻。你还可以跳出题目本身,脱离“学生”,进入出题者角色,去揣摩他的出题意图:考什么知识点?难点在哪里?常犯错误点在哪里?他是如何将这些点体现在题目中的?如果是你出题,你会怎样设置这些难点、陷阱?此时,一道题的来龙去脉都被你看得清清楚楚,下次要再犯错,恐怕很难。

  也许你羡慕身边被称为“学神”的同学,他能轻松给同学解题、讲题,考试跟玩一样,“傲视群雄”,甚至问倒老师,于是你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与之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就是两步之遥,只是大多数同学止于第一步,始终不愿意再往后多走两步,如果此时你幡然醒悟,你就开始迈向“学神”。

  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五、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 “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看过“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还看了:

1.初中生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2.初中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复习学习习惯

3.初一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5.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2584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