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的书籍推荐有哪些
高效学习的书籍推荐有哪些
一本好书,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样一本好的学习书籍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效学习的书籍推荐,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效学习的书籍推荐
01《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豆瓣评分:8.5 (29033人评价)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信心满怀地去读一本好书,结果几分钟后却在沙发上昏昏入睡。
被书单狗说中了对不对?针对这种情况,书单狗推荐你看这本书。
作者认为:在阅读时能否保持清醒或是昏昏欲睡,主要看你是否是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不是“被动地”接受书中的内容,而是“主动地”去参与阅读,发出自己的疑问,有目的性地选择想要阅读的内容。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则必须进行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对于书单狗来说,目前运用最多的就是主题阅读——比如,我会主动查找一位感兴趣的作家的所有资料,从他的第一本读到最后一本,再读他的传记和访谈,接着写一篇关于这位作家的详细论述,自己给出对他所有作品的见解和看法。
当然了,这些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内容还需要感兴趣的读者去亲身阅读。
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阅读指导书,书单狗建议每一个想要提高阅读效率的人都去读它。
02《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略萨
豆瓣评分:8.4 (679人评价)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的一部以书信方式来讨论小说创作的随笔集。
全书由十二封信组成,具体讨论小说的语言、风格、时间、视角等叙事技巧问题——虽然是关于写作技巧,但在书单狗看来,这些讨论同样适用于读者来分析作品。
在书中,略萨提出了一个判断小说优劣的标准:
小说是否具有说服力是判断其优劣的重要标志。
他认为,文学纯粹是一门技艺或是技术活,但是优秀的小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让你忘了它是一本被“写”出来的小说。它给人的印象是已经自给自足,并从真正现实中解放出来,自身包含着存在所需要的一切。
而平庸的文学往往在提醒读者它是被“写”出来的。
带着这样一个标准,书单狗回顾了自己曾经读过的许多优秀作品,发现确实如此。
这本书虽然很薄,但是略萨对小说的技巧和形式鞭辟入里的分析,可以指导你重新审视读过的每一本书。
03《谈读书》
朱光潜
豆瓣评分:8.6 (136人评价)
读过的很多书都忘了怎么办?
记笔记!记笔记!记笔记!
这是书单狗读完这本书后,对高效阅读最深切的体会。
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之一,朱光潜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鉴赏有着其独特的过人之处,
而在阅读这件事上,他也有“独家秘笈”:
在朱光潜看来,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快读,着眼于全文主旨与特色;第二遍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此外,读和写是分不开的,所以要常作文章。看过一本书,研究一个问题,就此作文章,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
而在这些方法之中,书单狗印象最深的还是记笔记。
读一本书,要笔记一本书的纲要、精彩的地方和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着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04《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巴黎评论》编辑部
豆瓣评分:8.9 (1737人评价)
阅读的捷径在哪里?
书单狗认为,跟着文学大咖走,有时才是最事半功倍的阅读。
《巴黎评论》是美国非常著名的文学杂志,海明威曾经坦言,每一期的《巴黎评论》他都必买,他说他非常喜欢上面的作家访谈。
而这本书,挑选的则是《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中,一些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文学大家的访谈编辑成册。
在书中,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透露自己喜欢读些什么书,哪些书又是不值得耗费时间去翻阅的——
比如,海明威每年都读一点莎士比亚,马尔克斯则深受卡夫卡《变形记》的影响,而纳博科夫很欣赏乔伊斯却认为并没有从他那里学到什么……
读完这本书,小狗由衷地感慨:读一部经典,胜过一百本鸡汤文学,因为阅读经典才是真正的走捷径。
05《文心》
叶圣陶 / 夏丏尊
豆瓣评分:9.0 (1081人评价)
这本书,无论谁看过,都会后悔,后悔没有早点读到!
也会发誓,发誓一定要留给孩子看。
《文心》最早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它流传了将近一个世纪。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
在书单狗的印象中,大多数人学习语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考试。
而在这本书中,两位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什么是好的语文教育?
这本书给出了两个标准:一是是否可以充实自己,二是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语文教育成败的标准。
关于这本书,书单狗的评价就两个字:必读!
高效率学习的正确方法
1.学习上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表
拿到学校的课程表后,便能模拟课程表安排好每天课余时间学习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段,并尽量详细地列明早晨几点到几点读什么书,中午几点到几点午睡,傍晚几点到几点体育锻练或课外阅读,晚上几点到几点各安排哪几科学习,每一科目学习上一般兼顾到学习的吸收、复习、练习、归纳、预习五大环节,连各科学习期间的休息时间以及睡觉和起床都列出来。每一天所安排的时间和内容都应能兼顾当天的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兼顾到第二天的新内容,力求使每一科都有保证的学习时间,不要出现明显的偏科现象,数理化三个学科安排上尽量不要出现隔天安排现象,也不要挤在一起安排,中间可安排一些识记类学科以缓解紧张的思维。订下学习计划表后,能尽量排除干扰雷打不动地执行,学习情绪和学习计划不受学习成绩波动影响。为防止偶遇不可避免的外界干扰(如别人请酒、朋友偶而拜访),而把某一科学习时间冲掉,最好将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上午设定为一个学习弥补调节时间点,为自己准备一个弥补时间。当然,能在近一两天内挤出一些时间补上则更好。
2.要有保证且合理的睡眠时间
有了保证且合理的睡眠时间,整个高效率学习环节才能有保证。
早上尽量不要过早起床,能六点多起床就足够了。早晨能低强度锻炼十几分钟,一天精神会特别好,早读一般安排两科朗读、背诵(可侧重安排语文、英语科,其它科也可安排读一读),尽量不要在一科朗读或背诵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否则对长时记忆不利。
中午要尽量午睡40到50分钟左右,但不要睡眠过长时间,这是整个学习过程最重要但最易被学生忽视的环节。为了能放心午睡和防止午睡过头,最好在家中或租住的地方配一架闹钟来提醒自己。在家睡不着,可提早到学校,看看一会儿书,然后伏睡半个钟头(冬天伏睡要注意防着凉)。
为什么着重强调中午的午睡要呢?通过笔者二十年课题跟踪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在中午没午睡的情况下,下午三点左右人坐着不动易进入浅睡状态,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下午三点左右学校时常安排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需要动脑思考的科目,因而学生课堂吸收率普遍极低。如果靠自己课后弄清楚相关内容,时常要比别人多花费两到三倍以上时间,且知识运用还很难熟练,因而学习效率时常达不到别人的三分之一。另外,中午未午睡,晚上六点到八点这段时间内人又会进入浅睡状态,而这段时间是课外学习时间中逻辑运算思维高峰期,当人有睡意时,这一高峰期便容易被错过,这对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学习极为不利。若在晚上六点到八点这段时间里伏睡一下,不但容易把其中一两科的学习时间冲掉,同时又会使逻辑思维时间延后,使得晚上十一点后很难入睡,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很多学生还会因此而在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再次进入浅睡状态,许多学校数学课常安排在这段时间上,因此数学科学习容易受到影响。长期这样下去,学习上不可避免会出现恶性循环状况,学生个人也会感觉自己总跟不上别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几科学习会感觉越来越吃力,越来越力不从心。许多家长感觉特别奇怪的是自己孩子初中数理化基础非常好,为什么一到高中便学不好,经过家长会点拨一下才发现自己孩子忽略了这一点。
每天晚上能好好钻研三~四科,每科安排四十~六十分钟就足够了,切不可在一科上花过多的时间。个别题目一看就会可以跳过去不做,这可为需要深入动脑的地方多腾出一些时间。要避免数理化等需要逻辑运算思维的学科一个晚上只安排专攻一个学科,虽然表面上看学习很有成效,但练习量过多,不便于识记,还会冲掉其它科学习时间,造成明显偏科现象。还要避免数理化学科连续性安排(即一个接着一个),让头脑没有休息和缓解的机会。另外,不要贪多安排六七科,表面上看似乎科科兼顾,但学得一定很浅,思考问题也无法深入,这也等于白花时间。晚上尽量不要超过十一半点睡觉,有些人超过时间人还未睡,头脑会越来越兴奋,以后非常难入睡,这容易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而有些体力和精力不济的人学习到十一点半左右已身体困乏,再也无法接受知识。可以说晚睡得不偿失,自己身体也容易搞坏掉。
每天晚上学完二科(尤其是动脑量大的学科)后,应安排十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这个时间不要呆在教室或房间里,最好到静静的校园里或房子外大路上散散步,这样做既可以借机休息一下,又可以帮助你理一下学习头绪,许多新奇的思路、方法往往可以在这时候萌生出来(平时遇到难题时不妨也这样散散步,通过散步来思考解决难题)。一直坐在教室不动,连续性看书做作业,表面上时间抓得紧,但所学的内容容易被后面所学的内容冲淡,吸收力极差。每天晚上十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是值得任何一个人投入的,一天里没有机会锻练的人也可以利用这一时间锻练一下。
晚上学习时间的安排上要注意思维科(数、理、化)与识记科(语、英、史、地、生)插开,睡前不要安排思维科练习和阅读,只适于阅读一些课外内容,这样容易入睡。
晚上有上学校自修的学生,要有根据老师下班调节学习科目顺序的意识。当晚数学老师下班,数学科就要尽量安排在前面,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就可先问老师。若安排在后面,等想问老师时老师已回家了,这容易失去与老师交流和探讨的机会。
如果上课常打瞌睡,便说明时间安排上肯定存在问题,学习效率一定很低。许多原本基础较好的同学就因为不注意这一点而在高考中失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上课时能精神抖擞,便能最大限度吸收教师传授的内容。大多数人70%知识是靠课堂吸收的,30%知识才靠课余时间吸收的。
如果感觉一周学习很累,则有必要安排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白天好好休息一下,在家看看电视或去看看电影,也可外出走走,爬爬山或逛逛街都可以。这样做身心既可得到充分休息,又可乘机观察外面的世界,接近大自然,从中汲取灵感,寻得一些文章素材,得到一些启迪,写出有血有肉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个时间最好不要有过长时间紧张激烈的活动,这容易造成此后二三天时间内身体过度疲劳,上课注意力也难以集中,极大地降低课堂吸收效率。
3.学会放下架子向他人求教
若碰到个别存疑且深入思考后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最好当天就向同学或老师求教,尽量不要拖到第二天。如果当时没人可问,可以先在书中做个记号或书相关页面折起来做个记号。最好的做法是准备一个小小疑问记录本,记下内容,路上走时灵感一来可翻开看一看,碰到老师和同学可随时讨教。当一个人具备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时,才可以比别人多懂得一些知识,最终远远超越别人。
高效率学习的建议
第一阶段:知识面覆盖
如果你连一张地形图都没有,你不可能组织一场进攻。因此,深入研习的第一步,就是对你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印象。若在课堂上,这意味着你要看讲义或读课本;若是自学,你可能要多读几本同主题的书,相互考证。
学生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从很多方面来讲,这个阶段却是效率最低的,因为你每单位时间的投入只换来了最少量的知识回报。我常常加速完成这个阶段,很有好处,这样,我就可以投入更多时间到后面两个阶段。
如果你在看课程讲座的视频,最好是调到1.5x或2x倍速快进。这很容易做到,只要你下载好视频,然后使用播放器的“调速”功能。我用这法子两天内看完了一学期的课程视频。如果你在读一本书,我建议你不要花时间去高亮文本。这样只会让你的知识理解停留在低层次,而从长远来看,也使学习效率低下。更好的方法是,阅读时只偶尔做做笔记,或在读过每个主要章节后写一段落的总结。
第二阶段:练习
做练习题,能极大地促进你的知识理解。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可能会落入两个效率陷阱:
没有获得即时的反馈:研究表明,如果你想更好地学习,你需要即时的反馈。因此,做题时最好是答案在手,天下我有,每做完一题就对答案,自我审查。没有反馈或反馈迟来的练习,只会严重牵制学习效率;
题海战术:正如有人以为学习是始于教室终于教室,一些学生也认为大多数的知识理解产自练习题。是的,你总能通过题海战术最终搭起知识框架,但过程缓慢、效率低下。
练习题,应该能凸显你需要建立更好直觉的知识领域。一些技巧,比如我将会谈到的费曼技巧(theFeynmantechnique),对此则相当有效。对于非技术类学科,它更多的是要求你掌握概念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你常常只需要完成最少量的习题。对这些科目,你最好花更多的时间在第三阶段,形成学科的洞察力。
第三阶段:自省
知识面覆盖,与做练习题,是为了让你知道你还有什么不懂。这并不像听上去那么容易,毕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难矣。你以为你都懂了,其实不是,所以老犯错;或者,你对某综合性学科心里没底,但又看不确切还有哪里不懂。
“费曼技巧”将帮助你查漏补缺,在求知路上走得更远。当你能准确识别出你不懂的知识点时,这个技巧助你填补知识的缺口,尤其是那些最难以填补的巨大缺口。这个技巧还能两用。即使你真的理解了某个想法,它也能让你关联更多的想法,于是,你可以继续钻研,深化理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