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高效课堂>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2)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投影:

  且行且思:

  用笔在书上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师:今天老师尝试采用一种开放式教学,我把每一段文字都搭配相应的图片,完整地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根据大家的回答,现场删减文字,让同学们看到,一段丰腴的文字是如何被浓缩为一个中心句的。从第一段开始。

  生: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师:你还能表述得更简洁吗?

  生: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标本就是典范和榜样的意思。这个典范和榜样到底有什么特征呢,第二段!

  生: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大家看看这个句子的表述有什么问题?

  生:缺少主语,应该这样表达“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第三段。

  生: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师:完美的概括。第四段。

  生: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师:关于这一段还有更好的表述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只说了有假山和池沼,而没有说明假山和池沼的特征。应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一句和“至于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

  师:还可以省去两个字。

  生:至于

  ……

  师:我们来总结说明文段里的中心句的特征。

  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生:必须简洁。

  生:应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师:那么,综合起来说就是“中心句是一个能够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完整而简洁的句子”。把每一段的中心句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请大家朗读每段的中心句,在心中描绘出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

  投影:

  课文主要内容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串联每段的中心句。

  师:到这里为止,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明了了,说明文这个“三明治”我们吃了第一口,我们接着再吃第二口,思路明晰。我们学《中国石拱桥》的时候说,茅以升是个好人,特别理解我们初中的老师和学生,当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时候,他就给我们送来了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本文的作者叶圣陶也是个好人,而且他还当过很多年的小学和中学老师,他的《苏州园林》可以说是说明文里边的“标本”。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除了围绕中心句写作,还有一点,就是思路特别明晰。请大家通过给这篇文章划分层次,来体会和学习这一点。

  生: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十段为最后一个部分,其余是第二部分。

  师:大家有异议吗?没有,这是非常明显的“总—分—总”结构。重点在于第二部分,我们再把第二部分的内在顺序理一理。

  生:第二段为一层,其余第二层。因为第二段是说的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其余是分说。

  师:这里也是一个明显的“总—分”结构,那么,第二段的第二层七段之间,是不是可以继续分出层次来呢。试试看,要说出分层的标准

  生:3到7段可以为一层,8和9段是一层,因为我觉得前面好像是说的外面,8和9段是说的里面。

  师:可是色彩不一定只有里面有啊。

  生:3到5段为一层,后面为一层,好像前面说的是……

  师:答不上来吧?我知道大家的犹豫,同学们试图找到一个分层或者分类的标准,但是找不到。其实这个标准,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要依据游览的角度来看,游览者一般首先注意到的是大的方面,然后才是小的方面。按照这个标准,大家再试试。

  生:3、4、5、6为一段,7、8、9为一段。

  师:同学们的犹豫还因为没有在第二段中找到一个和下面几个段落一一对应的句子。

  生: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语文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之道,始终都是回到文本,沉入文本,细究文本。通过我们的“层层深入”,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明晰了,我们一起来勾画本文的层次。

  投影:

  师:跟叶圣陶学说明文的布局谋篇,你学到了什么?假如明天我们写一篇说明文,该如何安排。

  生:我学到了写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写,先写说明对象的总体特点,然后再分写。

  生:我学多到了写说明文一定要注意层次,如果说写记叙文还可以不打草稿临场发挥的话,那写说明文是万万不可能的,一定要列提纲。

  师:而且还要对提纲进行论证,调整。不过,我有一个疑问,大家仔细看看本文的结尾,你有什么感觉?

  投影:

  你对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有什么看法吗?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生(大笑):老师,好像我们写作文时打下课铃就要收本子了,于是就匆匆忙忙结尾了!

  师:是哦,大家看大屏幕,这个叶圣陶也是一个语文老师,而且还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呢,怎么能这么草率地结尾呢。

  投影:

  叶圣陶,现代作家。中学毕业后,因无力继续升学,开始在小学任教达十年之久。以后,曾在中学、大学教书,还担任过编辑。

  “五四”前夕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作者在创作短篇小说方面造诣甚深。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代表作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等。作者在童话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先后出版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生:老师,我认为叶圣陶的结尾不草率,这样结尾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提高读者的欣赏兴趣,达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师:你真是叶圣陶的知音啊!请看大屏幕——

  投影:

  原来如此:

  这是作者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那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考,亲手写了这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的编辑部知道了,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作者就以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几句话,“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

  师:看完这则资料,大家说叶圣陶结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这是一本摄影集,还想知道什么,自己去看呗!

  师:自己去看呗,作为一篇序文,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非常成功的。大家还同意叶圣陶的“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的称号么?

  生:同意。

  师:那我们接下来就跟着叶圣陶去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吧,“三明治”最后一道工序,语言明确。


看过“苏州园林课堂实录”的人还看了:

1.苏州园林教案

2.苏州园林导游词

3.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4.赞美苏州园林的对联 赞美苏州园林的对联大全

5.苏州园林读书笔记

263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