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效课堂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上课热情,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希望对您有用。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篇一
今年秋季,为适应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抢抓机遇,学习借鉴山东兖州等地的教学改革经验,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掀起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热潮。
一、专家引领,规范流程,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把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确定为“三步六段”、“35+10”模式,即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课中分“六段”,课堂时间分配为35分钟+10分钟两部分。
一是课前师生实现“两个前置”。教师由备课改为编写“导学案”,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探究经历,实现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目标。二是课中认真落实“六段”环节。三是课后落实反思跟进。认真总结课堂教学,师生做好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学生做到堂堂清、巩固落实。
(二)规范课堂实施流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六段”环节,即是: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平等对话、探究质疑氛围。教师首先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搞好三次学情调查,即调查学生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课前学生板书的正确率、调查5分钟交流中暴露的问题。然后根据学情精讲点拨,精讲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拨云见日、点石成金。同时,还要做好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通过“导学案”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通过课堂小结把隐性的逻辑关系显性化,通过检测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
在课堂时间管理上,认真落实“35+10”模式。前一节课里的后10分钟,就是下一节课的开始。在这10分钟内,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教师指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重点难点等,指导学生读通读懂教材,参与学生预习,与学生共同探究导学案中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领者和参与者。这是点火预热期,学生处在第一学习态,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为了充分展示、有效质疑,学生会利用“45分钟”以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主动学习,课堂的时间也就不再是45分钟,而是35+10+X。课后学生深入预习,进入第二学习态。
第二节课35分钟完成学习目标,进行当堂检测,这又是学生的第一学习态。留下10分钟再预习第三节课内容,如此循环,用两个“第一学习态”夹击“第二学习态”,有了良好的“第二学习态”,课堂就高效起来了。
(三)创新学生学习方式。
各班根据学生学业水平、性别、兴趣爱好等状况,组建了多个高效学习小组,建立了包括学习小组组建原则、小组长职责、小组评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之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独学、对学、群学”。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独学”任务,高效学习小组完成“对学”和“群学”的任务。小组内因为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向已经弄明白的同学请教,形成一种“兵教兵”的氛围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讨论,力争通过“群学”解
决。课堂上,学生展示“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通过质疑对抗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种“独学、对学、群学”也就是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
(四)强化专家引领指导。
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学校除聘请中央教科所华教湖北省办事处的专家担任总顾问驻校指导外,还请来湖北大学教授“坐诊”,为高效课堂“把脉”。专家们深入课堂看课,开学两个多月来,看课80多节;参与指导校本研修30多次,和老师们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稳步推进。专家引领指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论证,看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否符合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否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二是提供教育理论支撑,通过专家报告、与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三是参与指导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建章立制,积极反思,课堂高效初见端倪
(一)认真总结,积极反思。
学校根据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坚持天天有小结、周周有总结,并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来看,学生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高效课堂需要学生预习充分才能精彩展示,展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它促使学生力求把每个知识点弄懂,以满足课堂交流的需求。有了充分的预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不再害怕课堂,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大胆质疑,常常在争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大幅度
提高,课堂上,经常出现小组合作解答某一问题的情景,这是我们传统课堂中很难看到的情景。
2、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看,“满堂灌”的现象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搬走了讲桌,学生不再是排排座,而是以小组为单位面对面坐着。教室四周全是黑板,每个小组一块板面,教师不再控制黑板,而是退回到学生中,形成了“生进师退,生不退师不进”的课堂氛围。课堂中,学生在展示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中收获着职业的幸福。教师上课也是上学,与学生同样“带着学案来,满载知识归”,实现与新课程共同发展。现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精力流失率明显降低,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
3、从学校教学管理上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实施高效课堂,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使为之服务的教研组集中备课、教研活动、德育活动、电教工作、后勤服务等都得到进一步加强,促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章立制,持续推进。
学校立足长远,注重加强构建高效课堂的系列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建立推进课堂模式改革的长效工作机制。
1、建立示范课验审制度。实行高效课堂“示范课”申报制度,所有申报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孵化室”接受专家评委验收,不能达到标准的再次申报验审,直到合格。
2、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安排的专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巡视,做到“有课必查,违规必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实行“业务反馈”,值周校长在每天第八节课反馈当天课堂巡查情况,通报当天的工作情况,对违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4、建立导学案评价制度。每周对教师的导学案进行一次评比,将优秀导学案收编入册,供学科教师参照学习。
5、建立名师评比制度。学校建立了“高效课堂名师梦之队”选拔制度、“学校创新发展岗位功勋人物”评选制度等,以此激励教师潜心研究,专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几个月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升教学质量的曙光让学校教职员工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信心。学校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做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效课堂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平稳提升。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篇二
一、强化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夯实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常规是成就优秀教学质量的“规”和“矩”,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常规的管理。
1、加强备课管理,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有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关系课堂效率高低和教学的成功与否。为了确保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们学校一直要求教师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成立各学科备课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实地参与并督查。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设计研讨为主,教学反思以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每次集体备课都指定中心发言人,指定的中心发言人主要以学科骨干为主。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认真梳理和总结下一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逐一细化,内容要求尽可能全面,要紧扣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有所拓展。各备课组全体教师对中心发言人的设计展开讨论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一节节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方面,我校也做了一此尝试,如我校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方式”调研活动,要求听课的教师分别记录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然后组织研讨,从而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答问的有效性。实行推门听课,随机实施课堂教学监测,全方位地对常态课堂教学进行动态监控。对随意调课、放羊式上课、无人上课等教学违规事件实行处罚。期末我们还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活动,让学生对其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校将每位教师来之于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归纳后与教师交流,同时通过学校家庭联系卡广泛征求
家长们对教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情况记入教师教学工作档案。实施严格的课堂教学监控措施,使我校课堂教学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二、重视以研促教 让教研成为提升课堂效率的强力引擎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接受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不断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修正完善自我的教学思路和行为,因而,我们注重开展了三个活动。
1、积极开展典型案例研讨活动
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重点开展了典型案例研讨活动。学校先后花了数万元资金购置了教学音像资料,开通了班班通教室,学校充分引导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组织教师集中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借助名优教师课堂教学视频录像来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个教学水平。在活动时让教师一边观看,一边根据需要随时回放片段,定格了解细节,反复解读,反复研讨,引领教师在反复研讨优秀案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行为与理念,发挥集体研讨的优势,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水平。案例研讨作为我校一种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展开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提高课堂实效,重点抓了校内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的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听课评课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所有教师都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开展。活动中每位教师既是示教者,也是听课评课者,既被人品评,也品评他人。活动形式多样:有同一内容多人分别施教,再进行比较评课,长短优劣,相得益彰;有同一人连续示教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评其处理教材等系列能力,总结其中优劣,让上课者和听课人均从中受益。同时学校还组建听课专家小组,并针对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充分展示了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又推动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开
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同时也为后期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依据,提高了集体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3、大力开展校际经验交流活动
我们立足本土开展教学研讨,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整体合力,优化课堂教学。从校本实际出发展开教学研讨,要求克服教研中的“拿来主义”,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外面好的教学经验,我们只是拿来就用,脱离了实际,也会变得毫无用处。一是教学教研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每位老师均要发言,说道自身长处;二是“教学能手”教学经验交流会,推介其教学的经验。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形成了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
三、实施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 谋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评价使教师不断形成更科学,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主要以两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一是教师自我评价,其方法是:教师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弱点,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方案中的某些评价指标,在教学活动中用评价标准对照自己的教学,以发现问题寻求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二是同行(同教研组)评价:方法是同科教师随堂听课,在听课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价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教学的看法,并与评价对象交流。同行评价的目的是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正是借助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来优化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根基,虽然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上作了一些探讨尝试,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只要我们不懈追求,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就会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崭新的课堂,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