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读后,仔细品味,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过卵石,弹出一支清新的曲调,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

  回神凝思良久,才渐渐领悟。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警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其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 (2)水中藻荇交横( )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

  答案:(1)愉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 (2)交互错杂 (3)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4)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

  2.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选D。A项停顿应在“遂”后;B项“步”后无停顿;C项停顿应在“人”后。

  4.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________,本文三段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澄澈透明 记叙 描写 抒情

  阅读全文,回答5~8题。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无与乐者 (思念)

  B.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D.盖竹柏影也 (表推测)

  【解析】选A。“念”的意思是“想”。

  6.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妙境界。

  答案:庭下……竹柏影也 空灵澄澈、宛似仙境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念无与乐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1)(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2)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8.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近于流放的境况下所写。请你认真品读,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联系当时的背景、作者的处境作答。应抓住题目提示和文章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来谈。

  答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颇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延伸提能力】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

  (3)明年春,水落 ______________

  (4)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同,共同 (2)只 (3)第二年 (4)早晨

  10.翻译下列句子。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中水藻、荇菜交互错杂,原来这些都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遇到)刮风、下雨,天色或阴或明的时候,俯视仰望山间的景象,更是瞬息万变。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及“怀民亦未寝”两句,体现了作者在贬官黄州期间朋友甚少,惟张怀民与自己心境相同,可以同乐。

  B.【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作者以丰富的想像,虚写夏夜月光,于平常事物中味常人不能味之情趣。

  C.【乙】文交待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D.从【乙】文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解析】选C。【乙】文主要交待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未具体描写其特点。

  12.你如何理解【甲】文中“闲人”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闲情雅趣的人(表现了作者醉心自然之趣,自我排遣的旷达情怀);②怀才不用的人(仕途失意的落寞)。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25024